《枕上作》赏析
(2022-03-19 15:36:45)
标签:
宋诗陆游枕上作 |
枕上作
陆游
萧萧白发卧扁舟,死尽中朝旧辈流。
万里关河孤枕梦, 五更风雨四山秋。
郑虔自笑穷耽酒,李广何妨老不侯。
犹有少年风味在,吴笺着句写清愁。
这首诗写于宋宁宗庆元六年(1200),这时陆游已是76岁的高龄。
“萧萧白发卧扁舟,死尽中朝旧辈流。”这首七律首联是说,满头白发卧躺在小船里,当年朝中那些和我意气相投、以恢复中原相期许的老朋友,都已经与世长辞了。
陆游的家乡是水乡泽国,家中备有小船。老诗人的身体躺在家乡的小船里,可心中仍在思虑着国家大事。当年和他意气相投,以恢复万里关河相期许的朋友,有不少已经与世长辞。六年前,范成大卒;五年前,陈亮卒;本年初,朱熹卒。——这便是“死尽中朝旧辈流”所指。朋辈凋零殆尽,诗人自己呢?也已是风烛残年。
“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颔联是说,万里河山出现在我梦中,醒来只有五更的秋风秋雨和四面山围中浓重的秋意。
但是他那颗时刻不忘恢复中原故土的赤子之心,仍在顽强地跳动。身临前线虽不可能,可故国神游谁也挡不住。据赵翼《瓯北诗话》统计,陆游的记梦诗有九十九首之多。对统一大业的热切盼望,使他朝思夜想,形诸梦寐。也许,诗人一向怀抱的夙愿因朋辈的殒折和年华的流逝而益渺茫,只能在梦中一展宏图?秋风秋雨声惊醒了诗人的美梦,把他从梦寐以求的万里关河之境拉回到束手无为的咫尺小舟之中。他睁开昏花的睡眼,发现已是五更天气了,四山的秋色和着雨丝风片一起向他袭来。回思梦中的情景,再看看自己的处境,他不由想起两位古人。
“郑虔自笑穷耽酒,李广何妨不老侯。”颈联是说,郑虔生活贫困沉溺于酒,依然自得其乐。李广屡建奇功到死都不得封侯。又有何妨?
唐玄宗时郑虔文才很高,他的诗、书、画曾被玄宗赞为“三绝”;但生活贫困而嗜酒。汉将李广长于骑射,一生与匈奴七十余战,屡建奇功,但命运坎坷,终未封侯,最后自杀。陆游自信文可以比郑虔,武可以比李广,而自己的晚年遭遇也与郑、李相仿佛。这两句中的“自笑”和“何妨”,是句中的诗眼,透露出诗人的心曲。
“犹有少年风味在,吴笺着句写清愁。”尾联是说,况且还有少年时的风味积习,可以自由地用纸挥洒书写自己的心情。
这里的清愁是前面“孤枕梦”的余波。梦里的万里关河,醒来变成一叶孤舟,梦中的驰骋沙场,醒来变为老病卧床,“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清愁”之情与“清秋”之景交融,情景相生。
全诗脉络分明,针线细密,无懈可击。
附录:枕上作
陆游
萧萧白发卧扁舟,死尽中朝旧辈流。
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
郑虔自笑穷耽酒,李广何妨老不侯。
犹有少年风味在,吴笺着句写清愁。
注释
扁(pan)舟:小船。
“死尽”句:是说当年朝中那些和我意气相投、以恢复中原相期许的老朋友,都已经与世长辞了。辈流,同辈人。
郑虔:唐玄宗时士人,文才很高,其诗、书、画被玄宗赞为“三绝”;但生活贫困,嗜酒如命。耽酒,沉溺于酒。
李广:西汉名将,李广长于骑射,一生与匈奴七十余战,屡建奇功,但命运坎坷,终未封侯。老不侯:到死都不得封侯。
吴笺:吴地所产的一种用于书写的小幅纸张。
扁(pan)舟:小船。
“死尽”句:是说当年朝中那些和我意气相投、以恢复中原相期许的老朋友,都已经与世长辞了。辈流,同辈人。
郑虔:唐玄宗时士人,文才很高,其诗、书、画被玄宗赞为“三绝”;但生活贫困,嗜酒如命。耽酒,沉溺于酒。
李广:西汉名将,李广长于骑射,一生与匈奴七十余战,屡建奇功,但命运坎坷,终未封侯。老不侯:到死都不得封侯。
吴笺:吴地所产的一种用于书写的小幅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