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春雨初霁》赏析
(2022-03-11 18:49:40)
标签:
宋诗陆游春雨 |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陆游的这首《临安春雨初霁》写于淳熙十三年(1186)这时他已六十二岁,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五年。诗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年时的裘马清狂,都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虽然他光复中原的壮志未衰。这一年春天,陆游又被起用为严州知府,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这首七律首联是说,如今的世态人情淡淡的像一层薄纱,谁有让我乘马来到京都做客沾染繁华?
自淳熙五年孝宗召见了陆游以来,他并未得到重用,只是在福建、江西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家居五年,更是远离政界,对于世态炎凉,他是体会得更深了。所以诗的开头就用了一个独具匠心的巧喻,感叹世态人情薄得就像半透明的纱。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颔联是说,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明日一早,深幽的小巷便有人叫卖杏花。
颔联是陆游的名句,语言清新隽永。绵绵的春雨,在诗人的听觉中写出;而淡荡的春光,则在卖花声里透出。写得形象而有深致。传说这两句诗后来传入宫中,深为孝宗所称赏,可见一时传诵之广。
在这明艳的春光之中,诗人在做什么呢?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颈联是说,铺开小纸从容地斜写着草书,在小雨初晴的窗边细细地煮水、沏茶、撇沫,试品名茶。
无事而作草书,晴窗下品着清茗,是极闲适恬静的境界。陆游素来又为国家做一番轰轰烈烈事业的宏愿,国家正是多事之秋,而诗人却在以作书品茶消磨时光,真是无聊而可悲。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尾联是说,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洁白的衣衫,清明时节还来得及回到镜湖边的山阴老家。
尾联是自我解嘲。因京中闲居无聊,不如回乡躬耕。
附录: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细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注释
霁(jì):雨后或雪后转晴。
世味:人世滋味;社会人情。
客:客居,原作“驻”,据钱仲联校注本改。
京华:京城之美称。因京城是文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
深巷:很长的巷道。
明朝(zho):明日早晨。
矮纸:短纸、小纸。
斜行:倾斜的行列。
草:指草书。
晴窗:明亮的窗户。
细乳:彻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校按:分茶指宋人饮茶之点茶法,乃将茶置盏中,缓注沸水,以茶筅或茶匙搅动,无何盏而现白色浮沫,即所谓细乳。
戏,原作“试”,据钱仲联校注本改。分茶:宋元时煎茶之法。注汤后用箸搅茶乳,使汤水波纹幻变成种种形状。
素衣:原指白色的衣服,这里用作代称。是诗人对自己的谦称(类似于“素士”)。
风尘叹:因风尘而叹息。暗指不必担心京城的不良风气会污染自己的品质。
名家点评
小楼深巷卖花声,七字春愁隔夜生。(清·舒位《书剑南诗集序》)
“小楼”一联,从诗的意境看,有三个层次:身居小楼,一夜听雨,是一诗境;春雨如丝,绵绵不断,杏花开放,带露艳丽,另一诗境;深巷卖花,声声入耳,又一诗境。(殷光熹《宋诗名篇赏析》)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此句被誉为“绘尽江南春的神魄”。
前一篇:《书愤》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