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次韵子瞻以红带寄眉山王宣义》赏析

(2021-09-25 12:56:38)
标签:

宋诗

黄庭坚

寄友人

次韵子瞻以红带寄眉山王宣义
黄庭坚
参军但有四立壁,初无临江千木奴。
白头不是折腰具,桐帽棕鞋称老夫。
沧江鸥鷺野心性,阴壑虎豹雄牙须。
鹔鹴作裘初服在,猩血染带邻翁无。
昨来杜鹃劝归去,更待把酒听提壶。
当今人材不乏使,天上二老须人扶。
儿无饱饭尚勤书,妇无复裈且著襦。
社瓮可漉溪可渔,更问黄鸡肥与癯。
林间醉著人伐木,犹梦官下闻追呼。
万钉围腰莫爱渠,富贵安能润黄垆?
这首诗大约作于元祐三年(1088)。眉山的王宣义是苏东坡的亲戚,来信请他买红腰带,苏东坡兴致勃勃,不但自己写了,还拉上朋友一起。黄庭坚沿用苏东坡的韵脚,作了一首和诗。
虽然是步韵之作,但上并没有随意敷衍成篇。七言二十句,笔墨淋漓,曲折多姿,将一个耿介傲岸之士写得栩栩如生。
前八句从身外之物落墨,通过对他的家境、服饰以及外貌的描绘,渐次烘托出人物内在的精神面貌。
“参军但有四立壁,初无临江千木奴。”开头二句是说,王参军一贫如洗家徒四壁,没像李衡临江种下千头木奴。
开头两句连用两个典故。前句用司马相如事:“家居徒四壁立”;后句用汉末李衡事。李衡为丹阳太守时,派人在武陵龙阳洲上作宅,种柑千株,临死时对儿子说:“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山谷将这两个典故信手拈来,写王庆源的家境。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典故虽然都是用来表现人物的清贫淡泊,前一个典故,是指他辞官归里之后,栖身之所唯有四壁颓然而立;后一个典故则补叙他当官时清廉自守,无意置产,点明他回来后生计维艰的原因。
“白头不是折腰具,桐帽棕鞋称老夫。”三四句是说,霜雪般的头颅不是为了向人折腰,戴着桐木帽足登棕榈鞋自称是老大。
用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之典,紧承首句归来“但见四立壁”之意,章法缜密;同时又以“白头”引出下文,转入对人物服饰、外形的描述,承转自然。“白头”而不“折腰”,明白写出人物的傲世之情,随后又补上“桐帽棕鞋称老夫”一句不衫不履不头巾的狂放独行之态。
“沧江鸥鹭野心性,阴壑虎豹雄牙须。”五六句是说,如沧江鸥鹭生性疏野没有机心,像幽谷的虎豹牙须雄健威武。
用“沧江鸥鹭”来比喻其人的心性,用“阴壑虎豹”的牙须来形容其人长相的清奇。“鸥鹭”一句暗用了《列子1黄帝篇》中“鸥鹭忘机”的典故,写出其人心情的自然闲适。至此,一个风神潇洒仪态威严的银须老者形象已经勾画出来了。
“鹔鷞作裘初伏在,猩血染带邻翁无。”七八句是说,鹔鹴毛做袍子退隐后穿起百姓的衣服,猩猩血染成的红带为邻翁所无。
据《西京杂记》,司马相如归成都时。“居贫愁懑,以所著鹔鹴裘就市人阳昌贳酒与文君为欢”。而“初服”一词出自《离骚》:“退将吾修吾初服”。在上句中用这两个典故,一是将其人比作司马相如,再次呼应首句;二是赞美其隐退而修高洁之志。“猩血染带”句暗点苏轼寄红带之意。值得注意的是,“鹔鷞”是传说中的西方神鸟,而古人又认为“猩血染物”,“色鲜不黯”,均是神奇之物。山谷显然是借物之罕见而叹其人之难得。
开头八句虽然都是刻画其人的形象,但前四句言朴意质;后四句却采用比喻、夸张手法,还带一点奇幻色彩。从中可以看出山谷对其人的推崇、向往之情。试想一个心胸闲散、傲骨铮铮的人物,怎能混迹于官场之中呢?
“昨来杜鹃劝归去,更待把酒听提壶。”九、十句是说,昨日杜鹃声声劝人归去,归来后还等着把酒再听提壶。
“昨来杜鹃劝归去”一句,将往事便捷利落一笔带过七字之中运用了杜鹃啼血唤归及陶渊明《归去来》的典故,包含着其人出仕、辞官、归隐的生活经历,言简意赅。下句“更待把酒听提壶”,开出一排新气象:如今归隐山林,把酒独酌,静听鸟儿啼鸣,何其悠然自在!在这短短的八句中显示了作者谋篇布局的匠心和调动时空的能力。
“当今人材不乏使,天上二老须人扶。”这二句是说,当今人才济济并不缺乏,朝廷中文、吕二老须人搀扶。
接续上文的闲谈语,又作轻快语。“天上二老”指当时主持朝政的文彦博、吕公著。言下之意,尽可归隐于林泉之间,不用担心。
下面六句尽情描绘归隐的情趣。
“儿无饱饭尚勤书,妇无复裈且著襦。”这二句是说,儿子吃不饱饭仍然勤苦读书,妻子穿着短袄就不求棉裤。
写家居清寒,而自得其乐。“妇无复裈且著襦”句,用晋人韩伯少时贫困,其母为之缝制寒衣,只能先作襦(短夹袄)而无法作“复裈”(能套棉絮的夹裤)的典故。
“社瓮可漉溪可渔,更问黄鸡肥与癯?”这二句是说,村社瓮中酒可喝,溪中鱼可捕,何必更追问黄鸡肥瘦与否?
这两句写出他渔樵山林之乐。前一句两个“可”字,写出他心满意足之态。后一句着一“问”字,则写出其人的洒脱神情,野趣横生。
“林间醉著人伐木,犹梦官下闻追呼。”这二句是说,醉到林间听人伐木丁丁,还梦见官府催人逼租呼号到户。这两句更是神来之笔。山谷写其人携酒独游、醉卧林间,朦胧中仿佛听到“追呼”之声,醒来方知道是伐木喧噪。言语之间,使人意会到,隐居林下,官场的争斗,尘世的喧嚣都远远退去了,回忆往事,竟然像是一场梦。这两句出语闲淡、情致悠远,似有无限感慨。
“万钉围腰莫爱渠,富贵安能润黄垆?”末二句是说,万钉宝带的高官也不要爱他,富贵哪能滋润黄泉下的硬土。
这首诗很有特点,首先是擅长用典。山谷素来主张“诗词高胜,要从学问中来”。而要显示学问,很重要的一个方法是用典。这首诗几乎句句用典,有的寄意颇深。但由于山谷精于选择、提炼、点化,读起来还是流畅自然。像“四立壁”、“折腰”、“鸥鹭”等,均有连神传意之妙。其次,这首诗虽用典颇多,但又时见古拙之语。,如“桐帽棕鞋称老夫”、“儿无饱饭尚勤书,妇无复褌且著襦”等,使通篇笔墨点典重而不失灵动,具有雅俗妙合之趣。

附录:次韵子瞻以红带寄眉山王宣义
黄庭坚
参军但有四立壁,初无临江千木奴。
白头不是折腰具,桐帽棕鞋称老夫。
沧江鸥鹭野心性,阴壑虎豹雄牙须。
鹔鹴作裘初服在,猩血染带邻翁无。
昨来杜鹃劝归去,更待把酒听提壶。
当今人材不乏使,天上二老须人扶。
儿无饱饭尚勤书,妇无复褌且著襦。
社瓮可漉溪可渔,更问黄鸡肥与癯?
林间醉著人伐木,犹梦官下闻追呼。
万钉围腰莫爱渠,富贵安能润黄垆。

注释

王宣义:苏轼妻叔王淮,字庆源,眉山青神人,曾任宣义郎,故称。

参军:录事参军,掌管各曹文书、纠察府事的属官,王淮曾任雅州户曹参军。四立壁:谓家徒四壁,一贫如洗。

千木奴:用李衡事,李衡为丹阳太守时,派人在武陵龙阳洲上作宅,种柑千株,临死时对儿子说:"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见《三国志·吴志·嗣主传》"孙休"注引《襄阳记》)

折腰: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事。陶渊明任县令时有一天有个官要来,别人就劝他穿戴整齐,迎接那个官,他本来就是个向往自由随性的人,就说出了"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见《晋书·陶潜传》)

桐帽:以桐木为骨子做成的幞头。棕鞵(xié):棕木制成的鞋。

阴壑(hè):幽深的山谷。雄牙须:牙须雄健威武

"鹔鷞"句:《西京杂记》云司马相如归成都"居贫愁懑,以所著鹔裘就市人阳昌贳酒与文君为欢"。屈原离骚》:"退将复修吾初服",此处化用以上句意暗示王庆源退隐后高深的道德修养。鹔鷞(sù shung),水鸟,雁的一种,羽毛可制为裘。也作"鹔鹴"。

猩血染带:指苏轼所赠红带系猩猩血染制而成,色泽鲜丽。

杜鹃劝归去:据说杜鹃啼声如人言"不如归去",又用陶渊明于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弃官归田,作《归去来兮辞》的典故。

更待:一本作"更得"。提壶:鸟名,鸣声如"提壶芦"。

天上二老:指文彦博吕公著,二人均以年高而任宰相。

"妇无"句:暗用韩伯事。韩伯少时贫困、其母为之缝制寒衣,只能先作"襦"而无法作"复裈"。(见《晋书·韩伯传》)裈(kn),裤子。襦(rú),短衣。

社:村社,古代风俗,春秋社日祭祀土地神。漉(lù):指滤酒。

癯(qú):瘦。

追呼:指胥吏到门号叫催租。

万钉围腰:指达官贵人的万钉宝带。万钉,古人在腰带钉上玉片,万钉指玉片之多。

黄垆(lú):犹黄泉。《淮南子·览冥》:"考其功烈,上际九天,下契黄垆。""注":"黄泉下垆土也。"

名家点评

陈衍宋诗精华录》:"对人生抱达观,世间富贵,岂能沾惠身后,写得清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