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崇徽公主手痕》赏析

(2021-05-16 12:37:38)
标签:

宋诗

欧阳修

崇徽公主

唐崇徽公主手痕
欧阳修
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
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
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与国谋?
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
唐代宗时与回鹘和亲,以崇徽公主嫁其可汗。崇徽公主手痕碑在今山西灵石。传说公主嫁回鹘时,路经此地,以手掌托石壁,遂有手痕。
在这首诗里,诗人对崇徽公主不仅是怜其远嫁,哀其不幸,而且从政治上指明产生这个悲剧的原因。这就使得这首诗在格调上不同于一般洒同情之泪的凄凉挽歌,而启发人们在深沉的哀怨中进而对这些女子的个人悲剧加以政治上的思考,激起人们对许多不能远谋的肉食者的愤慨。
“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这首七律首联是说,小鸟儿恋着故乡鸣叫不止,公主在悲笳声中远嫁万里。
诗人从对比开始。诗人的眼前出现了当年崇徽公主远嫁时的凄凉情景。“啁啾”是鸟的细所碎鸣叫声,不离故乡的鸟儿尚啁啾鸣叫不止,何况豆蔻年华的少女随着悲笳,离别父母,远嫁万里之外呢?她那依依之情,自可想而知了。作者在这里倾注了自己对她的怜惜同情。
“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颔联是说,墓草青青魂魄再不能回来,青苍苍的山崖上,为谁留下了手迹?
在感情上更进一层,同时诗人的思绪也回到了现实。“青冢”是指王昭君之墓,传说他的墓常年长着草,故名“青冢”。这里用来代指崇徽公主的埋身之地。诗人在这里反用了杜甫咏昭君的“环佩空归月夜魂”(《咏怀古迹之三》)诗意而用了一个“魂”字,则使诗情变得更为深婉,同时仿佛使读者看到一个楚楚动人的姑娘,满眼含着哀怨的泪水在“翠崖遗迹”间飘荡,她是在诉说什么?是抛家傍路的孤独,凄凉?还是在埋怨亲人的无情?谁都不知道。青草年年绿,此恨绵绵无绝期。接下来,作者异峰突起,发出议论。
“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与国谋?”颈联是说,美貌的女子自古受到容颜牵累,高官厚禄的人有几个考虑国家生计。
这是从诗人肺腑里迸发出来的声音。“玉颜”反为“身累”,“肉食”不与“国谋”诗人寓于这两对矛盾现象中的诘问尖锐犀利,自古罕见。颈联议论深切痛快,而又对仗工整。
“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尾联是说,行路的人到这里白白叹息,山崖上花开草长随着季节交替。
末联,作者笔锋一转,长叹一声,无可奈何之情袭人心怀。
欧阳修所处的时代,正是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期。尽管欧阳修等少数大臣主张选将练兵,巩固边防,可是宋朝还是苟且偷安,忍辱求和。诗人为国家蒙受的耻辱而感到羞愧、愤慨,但又对此无能为力。在这痛苦的心情中,诗人借古生情,结合民间传说,为崇徽公主远嫁唱出了这样一曲饱蕴愤懑之情的悲歌。

附录:唐崇徽公主手痕
欧阳修
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
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
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与国谋?
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
注释
崇(chóng)徽公主:唐代宗时与回鹘和亲,以崇徽公主嫁其可汗。据《唐会要》卷六载:“公主,仆固怀恩女,大历四年五月二十四日出嫁回鹘可汗。”
手痕:指崇徽公主手痕碑,在今山西灵石县。相传公主嫁回纥时,道经灵石,以手掌托石壁,遂留下手迹,后世称为手痕碑,碑上有唐人李山甫《阴地关崇徽公主手迹》诗刻石。
韩内翰:韩绛,内翰指翰林学士。
啁啾(zhu ji):鸟鸣声。
笳(ji):古代一种管乐器,即胡笳,从塞北和西域一带传入中原。因其声悲咽,故称悲笳。
青冢(zhng):传说王昭君之墓长年长满青草,故名之“青冢”。这里用来代指崇徽公主之墓。
翠崖遗迹:指崇徽公主手痕。
玉颜:代指美丽的女子。
肉食何人:肉食人,居官享俸者。

名家点评

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一三九:"以议论言之,第一等议论;以诗言之,第一等好诗。"

宋·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上:"此自是两段大议论,而抑扬曲折,发见于七字之中,婉丽雄胜,字字不失相对,虽岁昆体之工者,亦未易比。言意所会,要当如是,乃为至到。"

清·赵翼瓯北诗话》卷十一:"此何等议论,乃熔铸于十四字中,自然英光四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