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赏析
(2021-03-16 16:08:58)
标签:
近代诗歌龚自珍己亥杂诗 |
己亥杂诗(一二五)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的时代是一个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代,他逝世前一年就发生鸦片战争了。正是这样的时代,产生了这位近代史上启蒙思想家。他意识到封建闭关锁国政策行不通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更加暴露出封建主义衰朽没落的本质。龚自珍敏感到了这腐败的气息,他以惊世骇俗的才华,起而议政“医国”,宣传变革。他的思想,他的词锋,他的离经叛道精神,像光照天地的出梢长剑,震惊了醉生梦死中的清廷权贵。他在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辞官南归,在途中写下三百十五首《己亥杂诗》。上面这首《杂诗》是他在路过镇江时,应道士之请而写的祭神诗。诗末有一个绝妙的自注:“过镇江,见赛玉皇及风神、雷神者,祷词万数。道士乞撰青词。”所谓赛神会,是指当地百姓为祈雨举行迎神赛会,迎的是玉皇、风神、雷神这三位尊神。这种迷信活动盛大、隆重而热烈。龚自珍替道士写的青词,是供道教徒在斋醮仪式上献给“天神”的奏章表文,他是用朱笔写在青藤纸上,所以称青词,又叫绿章。
龚自珍的这首诗就是以青词的形式出现的。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这首诗的前二句是说,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头两句就是赞美风神、雷神,说目前这样一种万马齐喑、令人窒息的沉闷空气,终究是极其悲哀的,必须依靠风神、雷神这两位神灵施威,才能打破这死气沉沉的局面,从而使整个大地出现风雷激荡的生气。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后二句是说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后二句,作者以祷词者的口吻向玉皇大帝祷告。
按说,给道士写青词,其内容不外是“不问苍生问鬼神”,而我们这位清代文坛奇才,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他借鬼神,说苍生。回顾头来,重读这首青词,不难发现头两句实是以自然喻人事,后两句用的是同样的手法,所谓“天公”,明指天上主宰一切的玉皇,暗指人间至高无上的皇帝。他希望清朝皇帝能奋发有为,打破一切陈规旧制,放手让各种优秀的人才发挥才能,拯救中国。这是龚自珍毕生渴望变革、要求变革愿望的集中体现,也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特别在那个历史大转折的年代,他最先起来为社会变革而呐喊呼号,在当时起着石破天惊、振聋发聩的积极作用。
附录:己亥杂诗(一二五)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九州:中国的别称之一。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王昌龄《放歌行》:"清乐动千门,皇风被九州"。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恃(shì):依靠。
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喑(yn),沉默,不说话。
天公:造物主。抖擞:振作,奋发。
降:降生,降临。 材:《清诗鉴赏辞典》作"才"。
前一篇:《己亥杂诗(五)》赏析
后一篇:《夜坐(其一)》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