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仙镇》赏析
(2020-12-28 18:56:57)
标签:
明诗李梦阳朱仙镇 |
朱仙镇
李梦阳
水庙飞沙白日阴,古墩残树浊河深。
金牌痛哭班师地,铁马驰驱报主心。
入夜松杉双鹭宿,有时风雨一龙吟。
经行墨客还辞赋,南北凄凉自古今。
《朱仙镇》是李梦阳的传世名篇之一。朱仙镇在河南开封西南,相传是战国时朱亥的故里,故名。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岳飞大败金兵于郾城,进军到此后,曾大宴三军,慷慨陈词:“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不意投降派秦桧与高宗合谋,强行召回岳飞,并于下一年将岳飞杀害于临安(今杭州)小车桥畔的风波亭。朱仙镇既关系到岳飞的奇功殊勋,又是一处演出历史悲剧的所在。本篇虽以“朱仙镇”为题,具体的描写对象却是朱仙镇上的岳王庙,原因也正是在这里。
“水庙飞沙白日阴,古墩残树浊河深。”首联是说岳飞庙前阴云四合,风沙飞扬。庙前的景色:古墩——残树——浊河深。一派荒凉,令人感伤。
首联写眼前所见实景,“水庙”指岳庙,因庙旁有河,故以“水庙”称之。上句用了两个与天时有关的动词“飞”与“阴”(意为变阴),显得节奏急促,适合于表现诗人初来乍到时感情上的激荡变化;下句我们似见诗人的目光缓慢地在墩(土堆)、树和河上移动,他是看得那样仔细,辨认出墩古、树残、河水又浊又深。听他的思绪也随着眼前景物的变化延伸到了历史的深处。
“金牌痛哭班师地,铁马驰驱报主心。”颔联是说,金牌召回在此痛哭流涕,金戈铁马驰驱满怀一颗爱国心。
颔联即是触景生情引出对历史的追忆。史书记载,秦桧为召回岳飞,于一日内连下十二道金字牌,岳飞愤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废于一旦!”班师之日,当地父老倾城出动,夹道相送,有的还拦住马头,痛哭流涕。上句即是这一段史话的概括。下句说岳飞的功勋及其思想基础,既是从正面表彰岳飞,也是从对面强化了“金牌痛哭班师地”一句中所蕴含的悲剧性。
“入夜松杉双鹭宿,有时风雨一龙吟。”颈联是说,到了夜里松杉上面有双鹭在此栖宿,在风雨天里,不甘功败垂成的冤魂,有时会发出龙吟。
在颔联宕开笔墨说历史之后,颈联重又把笔收回,写眼前的岳庙,所写的时间则以从篇首的白天转到夜晚了,想来诗人在岳庙前浮想联翩,感慨莫名,已经徙倚很久了。上句实写,由双鹭来宿,见出香火冷落,古庙凄凉。下句用虚笔,世上本无龙,又何来“龙吟”呢?诗人有感于岳飞含冤而死,故不妨以自己的独特感受化情为景,设想在风雨天里,不甘于功败垂成的冤魂,有时会发出龙吟。这一句是神来之笔,诗人将情作景,无中生有,化虚为实,完成了诗境的创造,赋予了诗作深沉的内涵,丰富的意蕴。
“经行墨客还辞赋,南北凄凉自古今。”尾联是说,尽管过往文人还在写诗作文凭吊岳飞的英灵,但并不能改变南坟(岳坟在杭州)、北庙被世人冷落的凄凉景象。
尾联说古道今,抒情写坏,前一句映衬,重点落在结句上。“经行墨客”是泛说,其中也包括了诗人自己。他深知,文人弄笔,无补于世,故在上句用了一个“还”字以自嘲、自责、自叹,并在下句中借叹惋南坟北庙的凄凉,传达出内心深处对于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就已被世人冷落以致遗忘这一事实的大悲恸与大感慨。
附录:朱仙镇
水庙飞沙白日阴,古墩残树浊河深。
金牌痛哭班师地,铁马驰驱报主心。
入夜松杉双鹭宿,有时风雨一龙吟。
经行墨客还辞赋,南北凄凉自古今。
注释
①水庙:指朱仙镇岳飞庙。
②墩:土堆。
③南北:指南边的西湖岳飞墓和北边朱仙镇的岳飞庙。
②墩:土堆。
③南北:指南边的西湖岳飞墓和北边朱仙镇的岳飞庙。
前一篇:《石将军战场歌》赏析
后一篇:《闻筝》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