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阳曲·洞庭秋月》赏析
(2020-09-05 18:48:41)
标签:
元曲马致远洞庭秋月 |
【双调】寿阳曲·洞庭秋月
马致远
芦花谢,客乍别,泛蟾光小舟一叶。豫章城故人来也,结末了洞庭秋月。
这首曲子是马致远“潇湘八景”中的最后一首。从全曲看来,这首曲子写的是他由江西至湖南行役之际游洞庭湖的亲身感受,抒发他的“漂泊生涯”的离愁别绪。
“芦花谢,客乍别,泛蟾光小舟一叶。”这支曲子开头三句是说,深秋时分,芦花飘逸,刚离开的游子在月夜泛着一叶扁舟,飘摇而去。
“芦花谢”点明季节,并紧扣题目之“秋”,离情萦绕的苍凉气氛在这深秋中就格外浓烈。“客乍别”表面上写其暂别芦苇花絮已经零落之事,实际上是表明其作客他乡的别愁萦怀之情。紧接着的“泛蟾光小舟一叶”便自然涌出。泛舟月下的空明画面,与前面秋风萧瑟的离愁相比,使人更愿意陶醉在洞庭美景之中。
“豫章城故人来也,结末了洞庭秋月。”末二句是说,豫章城的老朋友来了,继续和洞庭秋月结下没完没了的感情。
末两句,好像是诗人对着洞庭湖发出激情难抑的问候和呼喊,直抒胸臆,豪放至极。“故人”是相对于拟人化之“洞庭”的称呼,老朋友再次游到这里,感此景,进而发出要“结末了洞庭秋月”的感叹。诗人不但重游洞庭,还要和他结下没完没了的感情。作者将他萍踪漂泊的愁绪,一下子转化为对“洞庭秋月”的神往和赞美,其笑傲风月、情寄江湖之志由此以显端倪。以此结尾,画龙点睛,余味不尽。
至此,马致远的潇湘之旅告一段落,经历如此一路的萍踪漂泊,诗人的感情已经和“潇湘八景”融合为一体,表面上是描写潇湘八景,事实上正是运用白描的手法,将自己的感情蕴藏在这清丽疏淡的美景之中,情调旷逸,境界高远。
附录:【双调】寿阳曲·洞庭秋月
马致远
芦花谢,客乍别,泛蟾光小舟一叶。豫章城故人来也,结末了洞庭秋月。
前一篇:《寿阳曲·江天暮雪》赏析
后一篇:《寿阳曲·一阵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