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阳春曲·知几(四首)》赏析

(2020-08-27 08:30:18)
标签:

元曲

白朴

知几

【中呂】阳春曲·知几(四首)
白朴
知荣知辱牢缄口,谁是谁非暗点头。诗书丛里且淹留。闲袖手,贫煞也风流。
今朝有酒今朝醉,且尽樽前有限杯。回头沧海又尘飞。日月疾,白发故人稀。
不因酒困因诗困,常被吟魂恼醉魂。四时风月一闲身。无用人,诗酒乐天真。
张良辞汉全身计,范蠡归湖远害机。乐山乐水总相宜。君细推,今古几人知?
所谓“知几”,即有先见之明,能事先察觉到事物将要发生的变化,予以迎合或回避。这组《知几》为题的散曲共四首,前三首是作者处在外族统治下处世观念和生活态度的自白,第四首主要是从历史经验抒发的感慨。
“知荣知辱牢缄口,谁是谁非暗点头。诗书丛里且淹留。闲袖手,贫煞也风流。”第一首是说,知道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却牢牢地闭着口,明白谁是谁非却只暗地里点头。姑且在诗书堆里停留吧,对世事悠闲地袖手旁观,穷死也风流。
前二句揭露了元朝统治的黑暗、人民的思想受到严酷的钳制。第三句说明在如此黑暗的现实情况下,作者只能把时光消磨在“诗书丛里”,以诗书自娱,独善其身。“闲袖手,贫煞也风流”。化用了苏轼和元好问的诗句,明确表明作者不愿为官、安贫乐道的气节,充分表现出作者不愿为官、安贫乐道的气节,充分表现出作者自保风流和清高孤傲的人格。
“今朝有酒今朝醉,且尽樽前有限杯。回头沧海又尘飞。日月疾,白发故人稀。”第二首是说,今朝有酒今朝醉,尽兴地纵情美酒。沧海桑田只是一瞬间的事,时光飞逝,人生易老,活着的故人也已愈发稀少。
第二首写人生短暂、世事多变,作者因此以酒自娱。黑暗的社会现实,思想言论受到严酷钳制。所以只好纵情美酒,逃避现实,这反映了作者悲观失望的思想及内心的痛苦。“回头沧海又尘飞。日月疾,白发故人稀。”就是针对现实所发的感喟,岁岁年年,,时光飞逝,人生易老,作者心中无限凄凉。后三句与前二句相互呼应,也反映了作者看穿世事、逃避现实的想法以及纵情诗酒的原因。
“不因酒困因诗困,常被吟魂恼醉魂。四时风月一闲身。无用人,诗酒乐天真。”第三首是说,不是纵情于美酒,就是寄情于诗文。一年四季纵情于山水,一身清闲。无用的人儿,醉心诗酒保全了不受礼俗影响的天性。
第三首抒发作者借诗酒浇愁、乐以忘忧的情怀。“四时风月一闲身,无用人,诗酒乐天真”。这是作者自嘲,也反映了作者怡然自乐的归隐生活。其实是诗人为了保全自己的清白名声,纵情山水,不愿为官。他甘愿过着贫寒的生活,也要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突出了作者孤傲清高的性格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张良辞汉全身计,范蠡归湖远害机。乐山乐水总相宜。君细推,今古几人知?”第四首是说,张良明哲保身离开了汉朝的权力中心,范蠡辞官隐居在太湖上,避免了被迫害的命运。在山水之间优哉游哉那是很好的归宿。想一想,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人能预知事物将要发生变化呢?
第四首紧承第三首,融历史经验与现实感受为一体,解释自己纵情诗酒、逃避现实的原因。引出张良、范蠡,赞扬他们功成身退,洞察事务,不仅是总结历史经验,也暗中揭露了元代当时尔虞我诈的险恶官场和社会现实。说明自己不去为官、寄情山水是明智的,肯定了自己的处世态度。“君细推,今古几人知?”然而,古今能远离祸害的又有多少人呢?语气沉痛,这是历史的反思,对世人不知全身远害,热衷于高官厚禄的感叹,也是进一步对自己处世态度的肯定。
这首曲子语言清新朴素,修辞手法多样,善用典故,富于表现力。

附录:【中吕】阳春曲·知几(四首)
白朴
知荣知辱牢缄口,谁是谁非暗点头。诗书丛里且淹留。闲袖手,贫煞也风流。
今朝有酒今朝醉,且尽樽前有限杯。回头沧海又尘飞。日月疾,白发故人稀。
不因酒困因诗困,常被吟魂恼醉魂。四时风月一闲身。无用人,诗酒乐天真。
张良辞汉全身计,范蠡归湖远害机。乐山乐水总相宜。君细推,今古几人知?

注释

①中吕:十二宫调之一。阳春曲是它的曲牌。

②知几(jī):了解事物发生变化的关键和先兆。几:隐微预兆。

③知荣:就是要懂是"持盈保泰"的道理。知辱:就是要懂得"知足不辱"的道理。《老子》二十八章:"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这是老子明哲保身的哲学。缄(jiān)口:把嘴巴缝起来。《说苑·敬慎》:"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陛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后因以缄口表示闭口不言。

④淹留:停留。《离骚》:"时缤纷其变易兮,曾何足以淹留。

⑤"贫煞"句:即使贫穷到了极点也是荣幸的。风流,这里作荣幸、光彩讲。

⑥酒困:谓饮酒过多,为酒所困。诗困:谓搜索桔肠,终日苦吟。

⑦吟魂:指作诗的兴致和动机。也叫"诗魂"。醉魂:谓饮酒过多,以致神志不清的精神状态。

⑧四时:一指春、夏、秋、冬四季;一指朝、暮、昼、夜。风月:指清风明月等自然景物。欧阳修《玉楼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⑨天真:指没有做作和虚伪,不受礼俗影响的天性。

作者简介

白朴,(1226~1306以后)元代戏曲作家(元曲四大家之一)、词人。字太素,号兰谷。初名恒,字仁甫。山西河曲人,客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父白华为金枢密院判官。白朴幼年蒙古军攻占南京(今开封),父母离散,曾由元好问照料。蒙古灭金后,白朴终生不仕。后移居金陵(今江苏南京),与诸遗老诗酒往还。作杂剧16种,以《梧桐雨》为代表作。白朴也是元代有成就的散曲作家之一。散曲内容大多是叹世、咏景和闺怨之作。曲词秀丽清新,有些小令颇有民歌特点。白朴的词流传至今100余首,大多为怀古、闲适、咏物与应酬之作,豪放婉约兼而有之,不少怀古之作,寄托了故国之思。今存《天籁集》词2卷。散曲存小令37首,套曲4首,今人隋树森全元散曲》收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