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尊重自己的尺度
尊重自己的尺度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3,571
  • 关注人气:53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将孙《沁园春·流水断桥》赏析

(2020-06-15 12:28:38)
标签:

宋词

刘将孙

哀词

《沁园春》刘将孙
大桥名清江桥,在樟镇十里许有无问翁赋《沁园春》、《满庭芳》二阕,书避乱所见女子。末有“埋怨姐姐,衔恨婆婆”,语极俚。后有螺川杨氏和二首,又自序生杨嫁罗,丙子暮春,自涪翁亭下舟行,追骑迫,间逃入山,则不免于驱掠。行三日,经此桥,睹无闻二词,以为特未见其苦,乃和于壁。复云“观者无谓弄笔墨非好人家儿女”。此词虽俚,谅当近情,而首及权奸误国。又云“便归去,懒东涂西抹,学少年婆”,又云“错应谁铸”,皆追记往日之事,甚可哀也。因念南北之交,若此何限,心常痛之。适触于目,因其调为赋一词,悉叙其意,辞不足而情有余悲矣。
流水断桥,坏璧春风,一曲韦娘。记宰相开元,弄权疮痏;全家骆谷,追骑仓皇。彩凤随鸦,琼奴失意,可似人间白面郎。知他是、燕南牧马,塞北驱羊。
啼痕自诉衷肠,尚把笔低徊愧下堂。叹国手无棋,危途无策;书窗如梦,世路方长。青冢琵琶,穹庐笳拍,未比渠侬泪万行。二十载,竟何时委玉,何地埋香。
这是一首血泪哀词。据作者自序称:在樟树镇(今江西清江县)的清江桥上,有无闻翁与杨氏女子四首题壁词。记述了元兵南犯时掳掠妇女的行为。其中杨氏所和《沁园春》乃自诉其悲惨遭遇,语尤沉痛。作者遂隐括其事,为赋此词,以写其家国沦亡之痛。在两宋词坛上,像这样深刻、真实地反映下层人民的悲苦之作是不多见的,是值得我们特殊注意的。
“流水断桥,坏壁春风,一曲韦娘。”这首词开头三句是说,流水依旧断桥横,残垣断壁沐春风,韦娘一曲已断肠。
开头三句点出留题的地点,意蕴丰富,措语入妙。流水与断桥,坏壁与春风,这些意象背反的景物,被作者故意扭合到一起,衰败与新生合参,形成强烈的对比,便使断壁颓垣的惨象更为突出,加重了惨苦的意味。“韦娘”句活用刘禹锡“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诗意。用以指代杨氏的题词(《杜韦娘》也是词曲名),并兼有怜其才艺、哀其命运的含意在内。这是一个能够反射多种光色的棱镜,它能在我们心头引发丰富的联想。
“记宰相开元;弄权疮痏;全家骆谷,追骑仓皇。”这四句是说,曾记开元间宰相,跋扈专权致祸殃,全家逃难经骆谷,追骑如虎入羊群。
“记”下所领四句,笔颇曲折,使用唐代开元、天宝之际的典实来比喻宋末政局,并以之概述杨氏题词的内容。“宰相”两句,隐括元稹《连昌宫词》“弄权宰相不记名,依稀忆得杨与李。庙谟颠倒四海摇,五十年来作疮痏”而成。“疮痏”,创伤,这里比喻战乱所带来的民生疾苦。南宋末年,贾似道专国政,贿赂公行,生民涂炭。加速了元兵的南侵。故词中以李林甫、杨国忠比之。“骆谷”,在陕西周至县南,为通往巴蜀的要道。安史乱作,人民仓皇避兵,杜甫《三绝句》云:“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残一人出骆谷。”词中“全家骆谷”用此。南宋人填词,不主直率,咏物叙事,尤重比兴。这是为了多一番思致,多一层联想。
接下来六句,则写其被辱于元兵的苦恨。
“彩凤随鸦,琼奴失意,可似人间白面郎。”这二句是说,彩凤配昏鸦,琼奴拒受辱,不是人间白面郎。
这两句都是匹非其偶的意思。“彩凤随鸦”,语出于武夫杜大中妾《临江仙》词,见《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六十。妾才色聚美,即以此语忤杜而被殴死。“琼奴失意”,用南朝齐东昏侯妃潘玉儿事。齐亡,为梁武帝所得,军主田安启求为妇,玉儿不肯下匹非类,宁死不辱。琼、玉义同活用。美人不配俊夫,已是婚姻的不幸,何况家毁国亡,辱于仇人之手。
“知他是、燕南牧马,塞北驱羊?”这是说,怎知他,燕南塞北牧牛羊。
“燕南牧马,塞北驱羊”,喻蒙元的兵士。前面着以“知他是”三字,虽以疑问语气出之,是由作者深沉的悲慨在内。这样就把一种受制于人,听凭蹂躏的悲剧写得曲折尽致了。
下片则夹叙夹议,写出词人对弱女子的同情以及作者的身世的悲感,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啼痕自诉衷肠,尚把笔低徊愧下堂。”过片二句是说,女子痛哭诉衷肠,执笔低徊愧下堂。
这两句上承“韦娘”,把杨氏题壁时的心境曲曲绘出。身处亡国贱俘的惨景,故悲啼不已;“下堂”本指妻子被丈夫休弃的婚变,这里说被迫失身于元兵,其辱有甚于被休弃,故云“愧”。“把笔低徊”,则是传达杨氏题写此篇时的心境情态,词意吞吐,愈见悲抑之深。
“叹国手无棋,危途何策;书窗如梦,世路方长。”这四句是说,面对着强敌,宰相无谋解危难,而我一介书生,前面的道路是多么漫长。
“国手”两句,暗承“宰相”,指贾似道误国,上下相应,钩锁甚密。“书窗”两句,则自伤身世之笔。刘将孙以一介书生而身经世乱,竟没有一个安身立命的所在。瞻望前尘,怎不慨然生悲?这首词作于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刘将孙时年四十,故有世路悠悠之叹。
“青冢琵琶,穹庐笳拍,未比渠侬泪万行。”这三句是说,这些写在桥头的哀苦词句,要比昭君怨曲,文姬的哀辞更为凄苦和更令人同情,因为它是用千万行血泪写成的。
“青冢琵琶”,指王昭君。昭君远嫁匈奴,常弹琵琶以抒忧思。“穹庐笳拍”,即《胡笳十八拍》。蔡文姬被掳入匈奴,作此以抒愁苦。
“二十载,竟何时委玉,何地埋香。”末三句是说,壁上题词这件事已过了二十年,可怜的杨氏女啊,你香消玉殒在哪里?
“委玉”、“埋香”,指女子之死。刘将孙写这首词时,上距宋恭宗德祐二年(1276)丙子暮春已二十年。这个可怜的被“驱掠”北行的女子怕早已香消玉殒了。那么哪里是她的埋骨之所呢?是在风沙漫天的朔北?还是在马蹄匼匝的间关道途?这些都无从寻觅了。用一问作结。便把思绪引向那战火烽烟的岁月,引向遥远的北方。以虚间实,笔意沉痛,读后难以为怀。

附录《沁园春》刘将孙
大桥名清江桥,在樟镇十里许,有无闻翁赋《沁园春》、《满庭芳》二阕,书避乱所见女子,末有"埋冤姐姐、衔恨婆婆",语极俚。后有螺川杨氏和二首,又自序杨嫁罗,丙子暮春,自涪翁亭下舟行,追骑迫,间逃入山,卒不免于驱掠。行三日,经此桥,睹无闻二词,以为特未见其苦,乃和于壁。复云"观者毋谓弄笔墨非好人家儿女"。此词虽俚,谅当近情,而首及权奸误国。又云"便归去,懒东涂西抹,学少年婆",又云"错应谁铸",皆追记往日之事,甚可哀也。因念南北之交,若此何限,心常痛之。适触于目,因其调为赋一首,悉叙其意,辞不足而情有余悲矣。
流水断桥,坏壁春风,一曲韦娘。记宰相开元,弄权疮痏,全家骆谷,追骑仓皇。彩凤随鸦,琼奴失意,可似人间白面郎。知他是:燕南牧马,塞北驱羊。
啼痕自诉衷肠,尚把笔低徊愧下堂。叹国手无棋,危涂何策,书窗如梦,世路方长。青冢琵琶,穹庐笳拍,未比渠侬泪万行。二十载,竟何时委玉,何地埋香。
注释
  1. 沁园春:词牌名,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等。双调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
  2. 樟镇:又名樟树镇,在江西清江县。
  3. 丙子:指宋恭帝德佑二年(1276年)。
  4. 一曲韦娘:指唐教坊曲《杜韦娘》,后用为词牌,这里借指《沁园春》。杜韦娘本为唐代歌伎,后教坊遂以其名制为曲调。
  5. 宰相开元:指唐开元、天宝年间的宰相李林甫和杨国忠。
  6. 疮痏(chuāng wěi):创伤。这里是以李林甫和杨国忠暗喻宋末误国宰相贾似道。
  7. 骆谷:在陕西周至县西南,谷长四百余里,为关中与汉中间的交通要道。这句说元军入侵,人民纷纷离家逃难。
  8. 彩凤随鸦:比喻被元军掳掠。
  9. 塞北驱羊:比喻被元军驱赶到北方。
  10. 下堂:指妻子被丈夫休弃。这句谓被元军掳掠凌辱,遭遇比被丈夫休弃更为悲惨。
  11. 国手:本指国内无敌的棋手.这里是借指掌握国柄的权臣。
  12. 青冢(zhǒng):即汉王昭君墓。这句以王昭君比喻杨氏。
  13. 穹庐笳(jiā)拍:用蔡文姬被掳入匈奴作《胡笳十八拍》的典故,比喻杨氏被元军驱掠赋《沁园春》词。
  14. 委玉:谓死。
  15. 埋香:谓埋葬。
名家点评
井冈山大学教授萧东海《宋代吉安名家诗词文选》:这是一首感伤乱离的词。词人以铺叙的词笔、贴切的用典,将人民的苦难命运描写得十分深刻、真实,将自已复杂的悲慨抒写得极为淋漓、婉曲,不失为一首叙事言情的佳作。
作者简介
刘将孙(1257一?)字尚友,别号吾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刘辰翁之子。宋末举进士,元皇庆二年(1313),荐授光泽主簿,尝为延平教官、临江书院山长。事迹见《元史类编》。其父人称须溪先生,刘将孙濡染家学,故当日有"小须"之称。推崇程朱理学,诗歌创作则主张诗禅同一。著有《养吾斋集》。《疆村丛书》辑其词为《养吾斋诗余》。存词二十一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