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姜夔《霓裳中序第一》赏析

(2020-01-19 18:24:09)
标签:

宋词

姜夔

献神乐谱

唐乐

深情

《霓裳中序第一》姜夔

丙午岁,留长沙,登祝融,因得其词神之曲,曰《黄帝盐》、《苏合香》。又与乐工故事书中得商调《霓裳曲》十八阕,皆虚谱无词。按沈氏《乐律》:《霓裳道调》。此乃商调。乐天诗云:“散序六阕”。此特二阕。未知孰是。然音节闲雅,不类今曲。予不暇尽作,怍中序一曲传于世。予方羁游,感此古音,不自知其辞之怨抑也。

亭皋正望极。乱落江莲归未得。多病却无气力。况纨扇渐疏,罗衣初索。流光过隙。叹杏梁,双燕如客。人何在,一帘淡月,仿佛照颜色。
幽寂。乱蛩吟壁。动庾信,清愁似织。沉思年少浪迹。笛里关山,柳下坊陌。坠红无信息。漫暗水,涓涓溜碧。飘零久,而今何意,醉卧酒垆侧。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丙午(1186),姜白石客游于湖南长沙,登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最高峰祝融峰,发现了献神曲《黄帝盐》、《苏合香》乐谱。两曲原来都是唐代乐曲。继而又从乐师旧书中,发现了商调《霓裳羽衣曲》乐谱。《霓裳羽衣曲》原为盛唐著名宫廷音乐,描绘仙境与仙女,调属黄钟商,是唐乐的代表作。姜白石所发现之谱,调属夷则商(俗名商调),虽与唐乐原貌不尽相同,但毕竟是煌煌唐乐之遗响。白石是南宋的大音乐家。一年之中两度发现稀世乐谱,岂非货遇识家!白石又是南宋的大词人。人文须通古今之变,白石心知其意。于是,他采用了《霓裳羽衣曲》中序部分之第一阕乐曲,填入此词。
本词的主题,是怀念合肥恋人。序中先说发现献神乐谱,继而用描绘仙女的《霓裳羽衣曲》填词,作者的意蕴实为其心灵之中奉献出对爱情对合肥女子的一片馨香祷祝的诚意。
“亭皋正望极,乱落江莲归未得。”我在岸边的亭台上向远处望去,久久不肯离去,只见红莲飘零,我却无法归去。
起笔便转开一高远的境界。亭,平的意思。皋,水边之地。亭皋指水边的平地。正望极,极写望尽天涯。其情之深,意之切,其所怀之遥,尽收入“极”之一字。印合序言“登祝融”,则词人独立南岳最高峰,望断天涯的情境,可以想见。望极何所见,何所思?“乱落江莲归未得。”江莲指水乡的红莲,词人所望杳不可见,但见得满目红莲,一片凋零。这里暗喻所怀念的人,韶光憔悴,美人迟暮。而自己却当归不得归。难以言喻的隐痛,惨怛凄恻的情感,全融于归未得三字。上四字景,下三字情,情景交炼,浑然一体。
“多病却无气力。况纨扇渐疏,罗衣初索。”这三句是说,如今多愁多病,境地凄凉。夏天即将过去,团扇马上就不用,又要换下夏衣。
“多病却无气力”,此句一笔双关,既是暗示无力归去,也是实写忧思成疾。纨扇是细绢制成的团扇,罗衣指细绢缝制的夏衣。索与疏互文见义,也是疏远义。词人在此只以纨扇罗衣的疏远,取譬于眼前的夏去秋来,词境则暗转为室内。
“流光过隙。叹杏梁双燕如客。”这二句是说,时光匆匆过去,可叹屋梁上的双燕,也像我一样在这里客居。
隙,孔。流光过隙,一瞬而已。杏梁,屋梁的美称。不言客如双燕,反言双燕如客,语极新奇,更见出词人心灵的富于同情及敏锐善感。词人写出人与燕同悲飘零如寄。并且双燕反衬自己的孤独,由此直逼出歇拍。
“人何在,一帘淡月,仿佛照颜色。”歇拍三句是说,可我的心上人又在哪里?满屋都是淡淡的月光,仿佛照见了她的容颜。
上文欲吐还咽,层层蓄势,至此终于明明白白倾诉出怀人的主旨,词情涌起高潮。这是上片之眼,神光聚照之笔。词句从杜甫《梦李白》“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化出。这三句不但写出寤寐求之,求之不得,神思恍惚的幻境,境界逼真而惨淡,而且启示着所怀之人,是人生的知音,深情中有高致。
“幽寂。乱蛩吟壁。动庾信,清愁似织。”这是说,我是多么幽独孤寂,壁间蟋蟀的哀鸣一声声,引动我像古人庾信一样,心中的无限伤感。
换头跌回真实现境。“幽寂”二字挽尽离散孤独羁旅漂流的悲感。蛩即蟋蟀。庾信曾作《愁赋》。有“谁知一寸心,乃有万斛愁”之句。
“沉思年少浪迹,笛里关山,柳下坊陌。”这三句是说,回顾自己年少时处处漂泊,在《关山月》的笛声中踏遍关山,在垂柳下与她相遇。
这三句直写出当年爱情本事,乃反为“人何在”一节张本。白石本年三十二岁,年少浪迹正指二三十岁时漫游江淮一带。也许,白石合肥情遇本来就与那一乱离时代有关系。应知合肥当时是边城,正当淮河前线。
“坠红无信息,漫暗水,涓涓溜碧。”这是说,而今又见莲花纷纷,旧时日暮途穷风景,却没有她的消息,空见得一片碧水暗暗流淌而去。
这三句与“乱落江莲”前后映发。漫,空。涓涓,水缓缓流动貌。这里喻说年光流逝,不知伊人而今着落如何,但料想人已憔悴,仍无依无着。离散茫茫两不知,惨怛凄恻,至此于极。
“飘零久,而今何意,醉卧酒垆侧。”末三句是说,而今常年漂泊无依,再也没有当年那种心绪,像阮籍那样在酒垆旁狂放大醉。
酒垆是安置酒瓮的土台子。结笔用典、寄意遥深。《世说新语·任诞》:“阮公(籍)邻家妇有美色,当垆沽酒。阮······常从妇饮酒,阮醉,便眠卧其妇侧。夫始殊疑之,伺察,终无他意。”喻说少年情遇之纯洁美好,同时表明今后更绝无他念了。全幅词情至此掀起高潮,爱情境界也提升到超越世俗的圣境。深情高致,结尾余韵无穷。
白石一生爱情的悲剧性,正在与其爱情之始终无法如愿以偿与词人对爱情始终忠实不渝的冲突。这是词人平生高峰式的情感体验,即对个人生活和艺术创作有重大影响的情感体验。采用最名贵的传世唐乐写其高峰式的情感体验,采用描绘仙女仙境的《霓裳羽衣曲》,谱写对爱人爱情馨香祝祷的挚诚,是本词的特色之一。文学境界高度配合情感高潮,是本词的特色之二,字声声情高度配合词情高潮,是本词的特色之三。姜白石词多兼具情感、文采、声情、音乐全幅之美,本词是一典范。

附录《霓裳中序第一》姜夔
丙午岁,留长沙,登祝融,因得其祠神之曲,曰《黄帝盐》、《苏合香》;又于乐工故书中得《商调·霓裳曲》十八阕,皆虚谱无辞。按沈氏(括)《乐律》(《梦溪笔谈》),《霓裳》"道调",此乃"商调"。乐天诗(白居易《霓裳羽衣歌曲》)云:"散序六阕",此特两阕,未知孰是?然音节闲雅,不类今曲。予不暇尽作,作"中序"一阕,传于世。予方羁游,感此古音,不自知其辞之怨抑也。
亭皋正望极。乱落江莲归未得。多病却无气力。况纨扇渐疏,罗衣初索。流光过隙。叹杏梁,双燕如客。人何在,一帘淡月,仿佛照颜色。
幽寂。乱蛩吟壁。动庾信,清愁似织。沉思年少浪迹。笛里关山,柳下坊陌。坠红无信息。漫暗水,涓涓溜碧。飘零久,而今何意,醉卧酒垆侧。

注释

① 霓裳中序第一:此调乃姜夔据《霓裳曲》"中序"改编而成。

② 祝融:指祝触峰。衡山七十二峰之最高者。

③ 黄帝盐、苏合香:均指祭神乐曲。

④ 散序六阕: 白居易《霓裳羽衣歌》:"散序六奏未动衣,阳台宿云慵不飞"。

⑤ 沈氏乐律:指沈括《梦溪笔谈》论乐律。

⑥ 亭皋:水边的平地上。

⑦ 纨扇渐疏:秋天渐近,逐渐疏远团扇。

⑧ 杏梁:文杏木做的屋梁。

⑨ 仿佛照颜色:杜甫《梦李白》:"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⑩ 坠红:落花。

11 醉卧酒垆侧:形容豪饮一醉方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