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辛弃疾《最高楼·吾衰矣》赏析

(2019-11-26 18:34:07)
标签:

宋词

辛弃疾

哲理

教育

《最高楼》辛弃疾

吾拟乞归,犬子以田产未置止我,赋此骂之

吾衰矣,须富贵何时?富贵是危机。暂忘设醴抽身去,未曾得米弃官归。穆先生,陶县令,是吾师。
待葺个园儿名佚老,更作个亭儿名亦好,闲饮酒,醉吟诗。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人口插几张匙?便休休,更说甚,是和非!

这首词约作于光宗绍熙五年(1194),当时词人55岁,在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任。据小序可知,词人请求辞官归隐,但儿子以田产还没有置办为由不让辞官,于是写了这首词骂儿子。
“吾衰矣,须富贵何时?富贵是危机。”我已渐渐年老,筋疲力尽,功名富贵的实现要待何时?何况富贵功名还处处隐伏着危机。
由于“犬子”劝阻自己退休的理由是官做得还不够大,薪俸级别还不够高,一句话,还不够富贵,因此,词人首先抓住“富贵”这两个字来作文章,打开窗户说亮话,张口便道:我老啦。干不动了,等富贵要等到那一天呢?接下去改用让步性语气,以退为进:就算能捱到“富贵”的那一天又怎样?“富贵”是好事吗?爬的高,跌得重,危险得很呐!起三句看似冲口而出,其实字字都有来历。
“暂忘设醴抽身去,未曾得米弃官归。”这二句是说,穆生因楚王稍懈礼仪便抽身辞去,陶潜尚未得俸禄就弃官而归。
这两句拈出而个不爱富贵,有独立人格的正面典型来说明这富贵求不得,老夫拿定主意要归隐了。
“穆先生,陶县令,是吾师。”上片末三句是说穆先生、陶县令那样明达的人都是我崇敬的好老师。
“待葺个园儿名佚老,更作个亭儿名亦好。闲饮酒,醉吟诗。”过片后四句是说,归隐后一定要将荒园修葺。“佚老园”就是一个合适的名字。再建个亭儿取名为“亦好”,便能闲时饮酒,醉时吟诗。
这四句,谈自己退休后的打算。两组连续性的动态画面,便写尽了理想中的隐居生活情趣,无限神往,都在言外了。“佚老”,是说人生碌碌,只有老来才得安逸。词人要以“佚老”、“亦好”命名园、亭,虽不直说颐养天年、安贫乐道,而自珍桑榆,不慕功名富贵之意,已自曲曲传出,更有韵味深长之妙。
“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人口插几张匙?便休休,更说甚,是和非!”末五句是说,一块田地千年之中要换八百主人,一人嘴里又能插上几张饭匙。退隐之后便一切作罢,何须再费口实说什么是非得失。
词人自己固然是安贫了,如果“犬子”不安分怎么办?不可不给以当头棒喝。于是又折回词笔来训子:多置田产,又有何用?适足害你们弟兄几个成为“败家子”而已!一个人张有几张嘴巴?插得下许多调羹?——家有薄田几亩,还不够你们粗茶淡饭么?呸,给我住嘴吧你,别再说三道四了!如果说上文还带有书卷气、不够家常的话,那么最后一段真可谓口角生风,活脱脱是老子骂儿子的现场录音,写神了,写绝了!
这首词,既具有历史的思辨,又富有人生的哲理,既充满着书斋里的睿智,又洋溢着生活的气息;亦庄亦谐,亦雅亦俚。显示出词人的胸襟之大,见识之高,性格之爽,学养之深。作者真算得上是一位高明的家庭教育专家了,这在封建时代固然难能可贵,即便对今天的人们,恐怕还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附录《最高楼》辛弃疾
吾拟乞归,犬子以田产未置止我,赋此骂之
吾衰矣,须富贵何时?富贵是危机。暂忘设醴抽身去,未曾得米弃官归。穆先生,陶县令,是吾师。
待葺个园儿名佚老,更作个亭儿名亦好。闲饮酒,醉吟诗。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人口插几张匙?便休休,更说甚,是和非!

注释

⑴最高楼:词牌名。

⑵乞(qǐ)归:请求退休归田。

⑶犬子:对自己儿子的谦称。

⑷田产未置:还没有置备好田地产业。

⑸止:劝阻。

⑹衰(shuāi):年老。

⑺须:等待。

⑻富贵:有功业。

⑼醴(lǐ):甜酒。

⑽抽身:退出仕途。

⑾得米弃官归:陶渊明当彭泽县令时,曾有上司派督邮来县,吏请以官带拜见。渊明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于是解印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弃官归隐之志。

⑿葺(qì):修缮。

⒀佚(yì)老:安乐闲适地度过晚年。

⒁亦(yì)好:退隐归耕,虽贫亦好。

⒂匙(chí):小勺。

⒃休休:罢了,此处含退隐之意。

⒄甚(shèn):什么。

名家点评

澳门大学教授施议对辛弃疾词选评》:能有如此见识,实在不同一般。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振振唐宋词鉴赏辞典》:既具备历史的思辨,又富有人生的哲理,既充满着书斋里的睿智,又洋溢着生活中的气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