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叶梦得《点绛唇·缥缈危亭》赏析

(2019-07-05 12:14:34)
标签:

宋词

叶梦得

豪放

惆怅

《点绛唇》叶梦得

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宋高宗绍兴五年乙卯(1135),叶梦得登上他所居住的吴兴西北卞山绝顶亭。绝顶亭位于南山之巅,为叶梦得所作。亭基将建成,他即离吴兴出任江东安抚大使,时在绍兴元年。此时则已去任归居卞山,登此亭,心有所感写下了这首词。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小亭在高耸入云的山峰,隐隐约约浮现着。我站在千峰之上笑谈。
首句径直点题。危,高。应题目的“绝顶”,绝顶亭就是因为所在位置之高而命名。缥缈,隐隐约约,也因其高而望之似可见似不可见,应题目中的“小亭”。次句由亭而写到人,应题目的“登”字。由于小亭位于绝顶,故登亭之人有在千峰之上的感觉。作者又说,此时亭上只有他个人“独在”,那么这“笑谈”却又对谁而发呢?这年作者已经59岁,看来登上绝顶亭不会是一个人来。从下文“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看,同登的还有他的儿辈,很可能是他的少子叶模,因为叶模是替他管理卞山的别墅的,此时登上绝顶亭当也随行。而作者登亭用了个“独”字,不是与朋友同游时可以用“独”字的。在这里这个字还有特殊的意义,表示虽老而仍登此绝顶的欢畅心情。
“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上片后两句是说,看那万里云烟如浪花般滚滚而来,我与谁共同欣赏呢?
这两句应该作为倒装句来看。“万里”喻其广远,指吴兴以北直至沦陷了的中原地区,此时宋室南渡已经八个年头了。“烟浪”形容烟云如浪,与“万里”相应。北望中原,烟雾迷茫,不知恢复在何日。“赏”字不只是为了协韵,还含有预想失土恢复后登临赏览的意思在内。“与谁同赏”即没有谁与之同赏,回应“独”字。欢快味的“赏”字与压抑感的“独”字连翩而来,表现了作者此时心中的复杂情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下片前三句是说,人已经老了,但情怀仍在。虽然思虑着万里山河,但也只能无奈的惆怅。
“天涯想”,指有志恢复中原万里河山。年龄虽老,壮志未衰,“犹作”二字流露出“天涯想”的强烈感情。又想起此身闲居卞山,复出不知何日,独自登临送目,纵有豪情,徒兴惆怅。“空惆怅”,是自觉“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产生的无可奈何的情绪,收住了“天涯想”。
“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末两句是说,少年啊,要胸怀豪情万丈,莫要学我这个老头子。
作者“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热情,又不甘心沉默,便借吩咐随侍的儿辈表白自己的心迹,希望下一代能实现自己的心愿。这里的“衰翁样”,指的是“空惆怅”,须得“少年豪放”来解脱它,恢复到“天涯想”的豪情壮志上去。“少年豪放”一句也不是突然而来,随意而生,它在第二句的“笑谈”中便埋下了根子,到结尾就“此中有人,呼之欲出”了。

附录《点绛唇》叶梦得

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注释

  1. 点绛唇:词牌名。此调因梁江淹《咏美人春游》诗中有“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句而取名。四十一字。上阕四句,从第二句起用三仄韵;下阕五句,亦从第二句起用四仄韵。《词律》认为,上阕第二句第一字宜用去声,“作平则不起调”。但亦有作平起调者。又有《点樱桃》《十八香》《南浦月》《沙头雨》《寻瑶草》《万年春》等异名。
  2. 绝顶亭:在吴兴西北弁山峰顶。
  3. 缥缈:隐隐约约,亦因其高而之似可见似不可见,应题目中的“小亭”。
  4. 危亭:《说文》:“危,高而惧也。”此言亭之高,应题目的“绝顶”,绝顶亭就是因所位置之高而命名。
  5. 烟浪:烟云如浪,即云海。
  6. 天涯想:指恢复中原万里河山的梦想。
  7. 衰翁:衰老之人。

名家点评
清人刘熙载在他的《艺概·曲艺概》中说:“一转一深,一深一妙,此骚人之三昧。倚声家得之,便自超出常境。”梦得词似已得此三昧,波澜跌宕,曲尽其妙,且处处转折,无不紧扣题意,即便这首小令也是如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