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庭坚《水调歌头·瑶草一何碧》赏析

(2019-03-07 09:26:04)
标签:

宋词

黄庭坚

理想

浪漫

现实

《水调歌头》黄庭坚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花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黄庭坚曾参加编写《神宗实录》,在《实录》中,写有“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的文字,讥笑神宗的治河措施。后来又因作《江陵府承天禅院塔记》,被诬告为“幸灾谤国”。因此,他晚年两次被贬官西南,最后死于西南贬所。这首词采用幻想的镜头,描写神游“桃花源”的情景,反映他对污浊的现实社会的不满以及不愿媚世求荣、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德。据此看来,词作大约写于作者被贬官时期。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瑶草多么碧绿,春天来到武陵溪。
开头一句,词人采用比兴手法,热情赞美瑶草(仙草)像碧玉一样可爱,使词作一开始就能给人一种美好的形象,激起人们的兴味,把读者不知不觉的引进作品的艺术境界中去。“春入武陵溪”,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以下描写进入幻想的神仙世界的第一境界。
“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这二句是说,溪水上有无数桃花,花的上面有黄鹂。
这二句写词人来到桃花源。这是多么美丽的境界啊!显而易见,作者似乎已经为这样的理想境界而陶醉。在这里,词人巧妙地使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黄庭坚用这个典故,联系他的经历来看,其用意何在?不是一目了然了吗?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这三句是说,我想要穿过花丛寻找出路,却走到了白云的深处,彩虹之巅展现浩气。
这三句是写词人进入幻想国度的第二个境界。在这里,词人又进一步曲折含蓄的表现对现实的不满,幻想能找到一个能自由施展才能的理想世界。
“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上片末二句是说,只怕花深处,露水湿了衣服。
然而尽管如此,作者并不就为这仙境桃花所迷醉。这两句词人采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曲折的表现他对纷乱人世的厌倦而又不甘心离去的矛盾,这种含蓄的手法,很富有令人咀嚼不尽的诗味。
下片继续用浪漫主义笔调,抒写作者孤芳自赏、不同凡俗的思想。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下片开头是说,坐着玉石,靠着玉枕,弹着金徽(瑶琴)。
词人以丰富的想象,表现他的志行高洁,与众不同。
“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这二句是说,被贬谪的仙人在哪里?没有人陪我用白螺杯喝酒。
表面上是说李白不在了,无人陪他饮酒,言外之意,是说他缺乏知音,感到异常寂寞,他不以今人为之音,反而以故古人为知音,这正表现他对现实的不满,及其苦闷的情怀。这种手法尽管在古典诗词中屡见不鲜,但由于作者的写法比较自然,所以并不使人有落入俗套的感觉。
“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这三句是说我为了寻找灵芝仙草,不为表面繁华,长叹为了什么?
“我为灵芝仙草”,表白他到此探索的真意。“仙草”即开头的“瑶草”,“朱唇丹脸”指第三句“溪上桃花”这两句是比喻和象征的语言,是说自己是为追求理想而来。既然如此,自不必去为得不到的功名利禄而忧愁叹息了。
“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末两句是说,喝醉了手舞足蹈的下山,明月追随着我回家。
这首词好像是词人幻入仙境的一出戏剧,表现他到了仙境后的喜悦,然而最后他还是从仙境回到人间来。最后两句是词作中的警句,生动、形象、含蓄,具有深刻的意境和浓郁的诗味。它不仅描写词人酒醉后摇摇晃晃、东倒西歪,及其下山翩翩起舞的形象,尤其是他表现想逃避现实而又不甘心如此的矛盾心理。最终还是回到现实中,却说是明月追随他回来的。“明月逐人归”的境界,词人用作结尾,为醉后的感觉,体现了独处无友,唯月相随的孤寂心境,以应接上文。这首词虽然也流露了词人徘徊在入世与出世之间的矛盾心情,但仍不失为豪纵之气。

附录《水调歌头》黄庭坚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花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译文

瑶草多么碧绿,春天来到了武陵溪。溪水上有无数桃花,花的上面有黄鹂。我想要穿过花丛寻找出路,却走到了白云的深处,彩虹之巅展现浩气。只怕花深处,露水湿了衣服。

坐着玉石,靠着玉枕,拿着金徽。被贬谪的仙人在哪里,没有人陪我用田螺杯喝酒。我为了寻找灵芝仙草,不为表面繁华,长叹为了什么。喝醉了手舞足蹈地下山,明月仿佛在驱逐我回家。

注释

①瑶草:仙草。 

②武陵溪:在今湖南常德。此处代指世外桃源。 

③“只恐”二句:形容竹经花丛仙露晶莹欲滴。 

④拂金徽:指弹琴。 

⑤“谪仙”二句:倾慕李白飘逸旷放,感叹缺少知音。 

⑥“我为”三句:写自己的志趣品格。愿为超尘的仙草,不作悦人趋时的妾妇。 

⑦醉舞:词中指放浪自得之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