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赏析
 (2019-02-06 14:42:20)
	
			
					(2019-02-06 14:42:20)		| 标签: 宋词苏轼幽人孤鸿杂谈 | 
《卜算子》苏轼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诗是苏轼在经历乌台诗案后,在黄州贬所抒怀之作。定慧院在黄州东南。上半阕叙写寓居定慧院时的寂静情况。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这首词上半阕是说,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有谁见到幽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的身影。
“漏”指漏壶,是古时计时的器具,从壶中滴水计算时间,夜深时,壶中低水减少,仿佛断了,故“漏断”即指夜深。这个“幽人”,可能是想象的,也可能是苏轼自指。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下半阕是说,黑夜中的它突然受到惊吓,骤然飞起,并频频回头,却总是无人理解它内心的无限幽恨。它不断于寒冷的树枝间逡巡,然而不肯栖息于任何一棵树上,最后只能寂寞的降落在清冷的沙洲上。
下半阕承接上文而专写孤鸿。这孤鸿正是苏轼贬居黄州时心情与处境的写照,用比兴手法,借孤鸿衬托。,正足以表达其“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张惠言《词选序》语)
这首词虽是苏轼经历乌台诗案之后,贬居黄州,抒发其幽愤寂苦之情的作品,但是也曲折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文字冤狱对人才的摧残,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哀,了解到这一点,是有一定的社会意义的。
这首词的艺术是很高妙的,寓意高远,运笔空灵,具有传统的深美闳约的特点。
附录《卜算子》苏轼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译文
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有谁见到幽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飘渺的身影。
黑夜中的它突然受到惊吓,骤然飞起,并频频回头,却总是无人理解它内心的无限幽恨。它不断于寒冷的树枝间逡巡,然而不肯栖息于任何一棵树上,最后只能寂寞地降落在清冷的沙洲上。
注释
⑵定慧院:一作“定惠院”,一作“定惠寺”。在今湖北省黄岗县东南。苏轼初贬黄州,寓居于此。
⑶漏:指更漏而言,古人计时用的漏壶。这里“漏断”即指深夜。
⑷时:一作“谁”。幽人:幽居的人,形容孤雁。幽,《易·履卦》:“幽人贞吉”,其义为幽囚。引申为幽静、优雅。
⑸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孤鸿:张九龄《感遇十二首》之四:“孤鸿海上来。”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三十九:“此词本咏夜景,至换头但只说鸿,正如《贺新郎》词‘乳燕飞华屋’,至换头但只说榴花。….“按两词均系泛咏,本未尝有”夜景“等题,多说鸿,多说石榴,既无所妨,亦未必因之而奇妙。胡评似未谛。
⑹省(xǐng):理解,明白。“无人省“,犹言”无人识“。
⑺拣尽寒枝:或以为有语病。稗海本《野客丛书》:”观隋李元操《鸿雁行》曰:‘夕宿寒枝上,朝飞空井旁。’坡语岂无自邪?“此言固是。寒枝意广泛,又说”不肯栖“,本属无碍。此句亦有良禽择木而栖的意思。《左传·哀公十一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杜甫《遣愁》:”择木知幽鸟。“
⑻沙洲:江河中由泥沙淤积而成的陆地。末句一本作“枫落吴江冷“,全用唐人崔信明断句,且上下不接,恐非。
名家点评
前一篇: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赏析
										后一篇:苏轼《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赏析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