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西江月·平山堂》赏析

标签:
杂谈 |
《西江月》苏轼
平山堂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太守文章,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四月,作者自徐州移知湖州,途经扬州时,知州鲜于侁设宴于平山堂。作者酒酣思贤,即席赋此词。
词的上片写瞻仰欧词手迹而生感慨。作者对他的恩师欧阳修怀有深挚的情谊,此刻置身于欧公所建的平山堂,自然思绪万千。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我第三次经过平山堂,前半生在弹指声中过去了。
他想这是第三次登临此堂了,在此之前,熙宁四年(1071)他离京任杭州通判,熙宁七年由杭州移知密州,都途经扬州,都曾来平山堂凭吊欧公。自己受教于欧公门下十有六年,恩师当年曾寄予厚望,云“我将老朽,付子斯文”。但多年来宦游南北,真是事事不如意,如今已经四十四岁了,半生转瞬即逝。
“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三、四句是说,整整十年没见老仙翁了,只有墙上他的墨迹,仍是那样气势雄浑,犹如龙飞蛇舞。
他又回想起,不见恩师已将近十年了。记得熙宁四年通判杭州,曾绕道颍州去遏见业已致士的欧公。那是一次欢快的相聚,师生宴饮于颍州西湖。欧公虽银须似雪,但仙风道骨,神采奕奕,批评新法,谈锋激烈。谁知此次竟成永诀,次年欧公就仙逝了。欧公虽早已仙去,但平山堂壁上仍刻有他亲书手迹,其中有他的词《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刘原甫到任后登平山堂,怀念它的创建人,写有《登平山堂寄永叔内翰》一诗,随后欧公写了和韵。如今欧、刘而公虽然不在了,可是他们唱和诗词的手迹,都完整地保存下来。瞻仰壁间欧公遗草,只觉得龙蛇飞动,令人发扬蹈厉。
词的下片写听唱欧词而生感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下片前两句是说,我在平山堂前“欧公柳”的下面,写下这首悼念文坛英杰,故扬州太守欧阳修。
此次置酒高会,不仅使自己能够重新瞻仰欧词的手迹,而且再能听到红妆歌伎演唱欧词。欧词中的“文章太守”、“垂柳”、“春风”,其真正的含义和价值,也许只有他才能懂得。作为文章太守。文坛领袖,欧公挥毫万字,是为了以文载道,辅君济民。他的一生以“救时行道为贤,已犯颜纳说为忠”,绝不“见利而迁”。这种风范高节,德业文章,就像平山堂前的杨柳春风,化育士林,能给后人带来温暖和力量。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末两句是说,别人说死后万事皆空,即使活在世上,也不过是一场大梦呀!
正由于直言敢谏,欧公屡遭贬谪,直至最后释位而去,退居颍州。人们还希望他能进而复用,谁知竟一去不回。作者决心谨承师命,坚守儒道,但等待自己的,将会是什么样的命运呢?自从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离京以后,辗转南北,备尝艰辛磨难。白居易《自咏》诗云:“百年随手过,万事转头空。”作者进一步说,未转头时亦已空。“梦”也就是“空”的意思。
作者以梦幻作结,无疑是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他这样写,也许因为预感到灾祸即将临头。多年来他写了许多诗文,激烈批评新法,预计变法派也不会善甘罢休。他的担心并非过虑,数月之后,御史府的李定、舒亶等人就弹劾他“包藏祸心,怨望皇上”,“讪谤谩骂,无人臣之节”。随即他锒铛入狱,比“未转头时皆梦”更惨了。
这首词采取抒情、叙事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抒情时倾谈肺腑,语真情挚,虽不以含蓄取胜,但读来令人寻味,有强烈的感染力量,叙事铺陈,慨叹自己半生窘迫困顿,缅怀与欧公十多年的友谊,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他以议论入词,议论融入身世之感,有抚今追昔万千感慨。
附录《西江月》苏轼
平山堂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译文
我第三次经过平山堂,前半生在弹指声中过去了。整十年没见老仙翁了,只有墙上他的墨迹,仍是那样气势雄浑,犹如龙飞蛇舞。我在平山堂前“欧公柳”的下面,写下这首词悼念文坛英杰,故扬州太守欧阳修。别说人死后万事皆空,即使活在世上,也不过是一场大梦呀!
注释
⑴西江月:词牌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西江是长江的别称,调咏吴王西施的故事。原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又名《白苹香》、《步虚词》、《晚香时候》、《玉炉三涧雪》、《江月令》。双调五十字,前后阕各两平韵,一仄韵,同部平仄互押,前后阕起首两句例用对仗。
⑵平山堂:在扬州大明寺侧,欧阳修所建。《舆地纪胜》:“负堂而望,江南诸山拱列檐下,故名。”
⑶弹指:佛教名词,比喻时间短暂。《翻译名义集》卷五《时分》:“时极短者谓刹那也”,“壮士一弹指顷六十五刹那”,又云“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
⑷老仙翁:指欧阳修。苏轼于熙宁四年于扬州谒见欧阳修,至此为九年,十年盖举成数。
⑸龙蛇飞动:指欧阳修在平山堂壁留题之墨迹。
⑹文章太守、杨柳春风:欧阳修《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樽前看取衰翁。”是为“文章太守”、“杨柳春风”所本。
⑺未转头时是梦:白居易《自咏》:“百年随手过,万事转头空。”此翻进一层,谓未转头时,已是梦幻。
前一篇:苏轼《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赏析
后一篇:苏轼《临江仙·送王缄》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