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赏析

(2018-11-05 08:06:56)
标签:

宋词

柳永

羁愁

名篇

杂谈

《八声甘州》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愁。

柳永在世时,不为人重,但因擅长填词,却深受歌妓们的欢迎和赏识,一生潦倒,死后也只有歌儿笛工们怀念不忘,逢时设祭。这种文士,旧时讥为“无行”,但是他并不像那些正统士大夫们所估计得那样微不足道,他写下的几篇名阕,境界高绝,成为词史上的丰碑,是第一流作品,千古传颂。这篇《八声甘州》,早被苏东坡巨眼所识,说其间佳句“不减唐人高处”。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面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
开端何等气韵,笼罩一切。一个“对”字,已写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这三句是说,凄凉的霜风一阵紧似一阵,关山江河一片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高楼上。
这里紧接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便是东坡叹为不减唐人高处的名句,而一篇之警策,端在于此。一口气,几句话,便将难以形容、不可为怀的羁愁暮景,写到至矣尽矣的地步!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这两句是说,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一切美好的景物渐渐的衰残落。
这两句笔致思绪,便由苍茫悲壮,而转入细致沉思。上面所观所写的,是高处远处的物色,自此而后,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落的景象。“红衰翠减”,乃用诗人李商隐之语,倍觉风流蕴藉。“苒苒”与“渐”字相为呼应,其中寓有无穷的感慨愁恨。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上片末两句是说,只有那滔滔的长江水,不声不响的向东流淌。
这里又补唯有江水东流,可见柳永并非只知留恋光景的浅薄之辈,他对短暂与永恒、改变与不变之间的这种直令千古词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是认真思考的。在词而论,又不可忽略了“无语”二字,方觉十倍深沉,百端交集。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下片开头三句是说,不忍心登高遥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
过片的开端,回笔点明背景是登高临远;虽已登临,却说“不忍”,多一番曲折、多一番情致。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这两句是说,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的长期停留在他乡?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这是说,想起美人,正在华丽的楼头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做心上人回家的船。这两句的妙处,全在摹拟“对想”:本是词人自家登临,极目天际,却偏想故园之闺中人,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
“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愁。”末三句是说,她那会知道我,倚着栏杆,愁思正如此的深重。
结尾点出全篇题旨。倚栏杆,与“对”,与“当楼”,与“登高望远”,与“望”,与“叹”,与“想”,皆息息相关,笔笔辉映。
这首词抒写作者漂泊江湖的愁思和仕途失意的悲慨,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写出了封建社会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典型感受,从而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

附录《八声甘州》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愁。

译文
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面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凄凉的霜风一阵紧似一阵,关山江河一片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高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一切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那滔滔的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不忍心登高遥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美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她哪会知道我,倚着栏杆,愁思正如此的深重。

注释
潇潇:风雨之声。
一番洗清秋:一番风雨,洗出一个凄清的秋天。
霜风凄紧:秋风凄凉紧迫。霜风,秋风。凄紧,一作“凄惨”。
是处红衰翠减:到处花草凋零。是处,到处。红,翠,指代花草树木。语出李商隐《赠荷花》:“翠减红衰愁杀人。”
苒(rǎn)苒:渐渐。
渺邈:遥远。
淹留:久留。
颙(yóng)望:抬头远望。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语出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天际识归舟,云中辩江树。”
争:怎。
恁(nèn):如此。凝愁:忧愁凝结不解。

名家点评

赵令畤侯鲭录》卷七:东坡云:"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声甘州》云:'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

清刘体仁《七颂堂词绎》:词有与古诗同妙者:"问甚时同赋,三十六陂秋色?"(姜夔《惜红衣》)即霸岸(王粲《七哀诗》)之兴也。"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即勅勒之歌也。

郑文焯《与人论词遗札》:柳词本以柔婉见长,此词却以沉雄之魄,清劲之气,写奇丽之情。

梁令娴《艺蘅馆词选》乙卷:家大人(梁启超)云:"飞卿词:'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此词境颇似之。"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730/88994861a72e45c49a3b1fbca664a7f3_th.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