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韦庄《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赏析

(2018-08-18 15:44:40)
标签:

唐宋词

韦庄

江南

回忆

杂谈

《菩萨蛮》(五首其三)韦庄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这首诗开端就说“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则自然该是回忆之词,而并非身在江南之语了。如果说《菩萨蛮五首》第一首所写的是回忆离别之当日,第二首写的是回忆江南之羁旅,则这第三首所写的便该是离开江南以后又一段漂泊的时期了。所以这五首词中的所谓“江南”,都该是确指江南之地,而并非指蜀。至于写作的时间,则当是晚年追想平生之作,而写作的地点则很可能是其晚年羁身的蜀地了。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开头两句是说,现在我才会想起江南的好处来,当时年少风流,春衫飘举,风度翩翩。
这首诗所写,则是连当年的江南之游,也成了一段回忆,诗人的还乡之想也早已望断念绝。在此中心情下在回忆当时江南之羁旅,于是反而觉得当年的江南羁旅,和今日相比较仍有可乐之处了。那是因为今日之所以感到当年之可乐,原来是因为今日之更为可悲,与还乡之更不可望。此等处也可见出韦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的特色。次句“当时年少春衫薄”,正写江南之乐。本来,即使写“当时年少”四字,便已自有可乐在,下面更缀以“春衫薄”三字,则春衫飘举,风度翩翩,少年之乐事可想而知了。
“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这两句是说,我骑着大马,斜靠小桥,满楼的女子都被我的英姿所倾倒。
有满楼红袖相招呼,此自为少年时之一大乐事,而“骑马”始更见少年之英俊,“斜倚桥”更增加了其浪漫的风致,而得满楼红袖的相招,其目成心许的情事当然可以想见了。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这两句是说,闺房屏障曲折迂回,掩映深幽,那就是我醉宿花丛的所在。
“翠屏”,翡翠的屏风。“屈曲”,当指屏风折叠处的环纽。“翠”、“金”,足见其华丽。在这一句描写闺房景物的句子下,下句“醉入花丛宿”,这里的花丛,不仅指园庭的花丛,暗指如花众女的居所。酒醉而入宿花丛,这自然是少年的乐事,然而从首句“而今却忆江南乐”一句来看,则是诗人当日在江南时并不认为这是乐事,之所以不以为乐,是因为当时仍念念在乎的是故乡。
“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末两句是说,现在要是能再有像当年那样的遇合,我就是到白头也一定不会想回来。
“此度见花枝”,自当指此时的又一段遇合而言。“花丛”与“花枝”都当指一段美好的遇合而言。既然已知真将白头终老于此,不复作还乡之想。人在悲苦之极时,往往故意作决绝无情之语。韦庄本人正因为有不能得归之痛,所以才有此说。词的情感更见悲凉。

附录《菩萨蛮》(五首其三)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译文
现在我才回想起江南的好处来,当时年少风流,春衫飘举,风度翩翩。我骑着大马,斜靠小桥,满楼的女子都被我的英姿所倾倒。
闺房屏障曲折迂回,掩映深幽,那就是我醉宿花丛之所在。现在要是能再有像当年那样的遇合,我就是到白头也一定不会想回来。

注释
菩萨蛮:词牌名。
红袖:指代少女。梁简文帝《采莲赋》:“素腕举,红袖长。”这里指青楼中妓女之类。
翠屏:镶有翡翠的屏风。金屈曲:屏风的折叠处反射着金光。一说金屈曲是屏风上的金属环纽。
花丛:指代游冶处的艳丽境界。
花枝:比喻所钟爱的女子。

名家点评

张惠言《词选》:“上云‘未老莫还乡’,犹冀老而还乡也。其后朱温篡成,中原愈乱,遂决劝进之志。故曰‘如今却忆江南乐’,又曰‘白头誓不归’,则此词之作,其在相蜀时乎!”

李冰若《栩庄漫记》:“端己此二首自是佳词,其妙处如芙蓉出水,自然秀艳。按韦曾二度至江南,此或在中和时作,与入蜀后无关,张氏《词选》好为附会,其言不足据也。”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语虽决绝,而意实伤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