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赏析

(2018-07-31 19:15:45)
标签:

唐宋词

冯延巳

闺怨

人物形象

杂谈

《谒金门》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在浩如烟海的古典诗词中,以闺怨为题材的作品,其数量之多难以胜数,然而能经受时间考验的又为人们所普遍喜爱、传诵而历久不衰的篇章,恐怕并不很多。而冯延巳的这首词,却是属于为数不多的优秀作品之一。它一问世,就博得了人们的高度赞赏。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这首词的开头两句是说,春风乍起,吹皱了一池碧水。
词一开头,作者就以生花妙笔把特定环境中的春天景色用特写的镜头推到读者的面前,一下子就紧紧抓住人们的视线,给人以别开生面的感觉。但它的妙处不仅仅在于写景,而在于它以象征的手法,把女主人公不平静的内心世界巧妙的揭示出来。春风搅动了池水,春风更搅乱了思妇的心。她,一位富贵人家的少妇(从环境的描写中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因为丈夫外出,迟迟未归,心中的挂念自不必说。随着光阴的流逝,季节的更迭交替,春天又悄悄来到了她身边。春风乍起,春色迷人,这一切怎么叫她无动于衷而不勾起思春的愁绪呢!这种由景入情、以景寓情的手法,把情和景如胶似漆的粘合在一起,交织成一幅完整而鲜明的画面,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
从写景的角度来看,小小的“一池春水”,春风吹拂而过,水面上荡漾着细纹微波,如此景色在我们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但作者运用一个“皱”字来形容水的波纹,无疑十分贴切,而且把景写活了,静景化成了动景,给我们的感觉是那样的新奇,一点不落俗套,这大概就是“词眼”吧。如果我们细加咀嚼,便会觉得其中韵味无穷!而从抒情的角度来看,一位身居深闺中的上层妇女长期受“温柔敦厚”之类封建礼教的薰陶和束缚,一般说来,在涉及男女爱情之类的内心活动时,其感情的起伏,不大可能是汹涌澎湃式的,应该说词中所描绘的那种微波细浪,更符合她贵妇人的身份。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这两句是说(我)闲来无事,在花间的小径里逗引池中的鸳鸯,随手折下杏花把它轻轻揉碎。
一个“闲”字,把她眼下所过着那种无所事事、闲得发愁的生活揭示无遗。她无精打采的逗着鸳鸯玩,漫不经心的将杏花放在手心上揉着,这种似是无意却是有情的动作,一举一动反映出她内心惆怅和空虚。那成双成对的鸳鸯,那迎着春天开放的红杏,此时此景,怎不引起这位思妇对自己孤独生活的深刻感触呢?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这两句是说,独自倚靠在池边的栏杆上观看斗鸭,头上的碧玉簪斜坠下来。
为了使形象塑造得更加完美,作者便进一步通过外表刻画以衬托出它的精神状态。她孤身侧影靠在斗鸭栏杆旁,无情无绪低着头观看鸭子相斗,也许只是站在哪儿呆呆的出神,一直插在松散的发髻上的碧玉簪仿佛要坠落下来死的。这种由表入里的刻画,突出揭示了她内心懒散愁闷的情绪。这种含蓄的写法,收到了意在言外的效果,也许是这首词之所以取得成功的一个秘诀吧!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末两句是说,(我)整日思念心上人,但心上人始终不见回来,(正在愁闷时),忽然听到喜鹊的叫声。
结句“举头闻鹊喜”,可谓传神之笔。旧时迷信,以为喜鹊叫是报喜讯来的。正当她思念心切的时候,忽然听到一阵喜鹊的叫声,他的神经顿时兴奋起来,猜想一定是丈夫快要回家了,心中充满了希望,喜悦之情跃然纸上。最后一个“喜”字,便把这位少妇顷刻之间的情绪微妙变化非常生动地刻画了出来。词的结尾,感情忽然来了个转折,颇耐人寻味。
这一短短的抒情小词,总共只有四十五字,但却为我们塑造了一位上层社会的思妇形象,应该说是相当成功的。在描写人物方面,作者运用饱蘸感情的笔墨着重刻画了主人公复杂的心理状态和变化过程,写得十分酣畅淋漓。无论是写景,或是对人物外表的描绘,无不是为了衬托女主人公心灵深处的细微变化。而且随着细节的描绘,无不是为了衬托女主人公心灵深处细微的变化。而且随着细节描写的展开,意境的开拓,人物形象也更加突出、更加丰满了。

附录《谒金门》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次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译文
春风乍起,吹皱了一池碧水。(我)闲来无事,在花间小径里逗引池中的鸳鸯,随手折下杏花蕊把它轻轻揉碎。
独自倚靠在池边的栏杆上观看斗鸭,头上的碧玉簪斜垂下来。(我)整日思念心上人,但心上人始终不见回来,(正在愁闷时),忽然听到喜鹊的叫声。

注释
谒金门:词牌名。
乍:忽然。
闲引:无聊地逗引着玩。
挼:揉搓。
斗鸭:以鸭相斗为欢乐。斗鸭阑和斗鸡台,都是官僚显贵取乐的场所。独:一作“遍”
碧玉搔头:一种碧玉做的簪子。《西京杂记》载:“(汉)武帝过李夫人,就取玉簪搔头;自此后,宫人搔头皆用玉。”

作家点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风乍起"二句破空而来,在有意无意间,如柴浮水,似沾非著,宜后主盛加称赏。此在南唐全盛时作。"喜闻鹊报"句,殆有束带弹冠之庆及效忠尽瘁之思也。

四印斋刻《阳春集序》:冯词类多劳人、思妇之作,"忧生念乱,意内而言外。"

《蓼园词选》引沈际飞云:闻鹊报喜,须知喜中还有疑在,无非望幸希宠之心,而语自清隽。

贺裳《皱水轩词筌》:南唐主(李璟)语冯延巳曰:"'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何与卿事?"冯曰:"未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不可使闻于邻国。然细看词意,含蓄尚多。又云:"无凭谐鹊语,犹觉暂心宽",韩偓语也。冯延巳去偓不多时,用其语曰:"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虽窃其意,而语加蕴藉。

https://p1.ssl.qhmsg.com/dr/270_500_/t0108569660a7a8f8ee.jpg?size=246x45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