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日》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大中五年(851)春夏间,李商隐的妻子王氏亡故。同年七月,他应东川节度使柳仲郢之辟,入幕任节度书记,于九月上旬撇下幼女稚子,只身远赴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开始了他一生中最后也是时间最长的一次幕府生涯。到写这首诗,他在柳幕已经第三个年头了。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首联是说,二月二日这一天春游到江上,春风和畅阳光送暖乐曲悠扬。
蜀中风俗,二月二日为踏青节。诗的首句,开门见山,点名踏青节江上春游。次句紧承,写江行游春得到最初感觉和形象。和煦的东风,温暖的旭日,固然都散发着融和的春意,就是那笙声,也似乎带着春回大地的暖意。笙簧畏潮湿,天寒吹久则声涩而不扬,须以微火和香料暖笙。东风日暖,笙自然也簧暖而笙清了。可见“闻吹笙”并非泛语,它和“东风日暖”分别从听觉和感觉写出了踏青江行的感受——一种暖洋洋的春意。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颔联是说,花蕊如须柳芽如眼婀娜多姿,紫蝶黄蜂盘旋飞舞情意更长。
颔联从所见角度续写江上春色。如果说“东风”句还是刚接触外界事物的一种自然感受,这一联就是有意寻春、赏春了。花、柳、蝶、蜂都是春天最常见的事物,是春天生命和活力的标志,红(花)、绿(柳)、黄、紫,更写出了春天色彩的绚烂。但这一联并非抒写诗人对秾丽春色的流连陶醉,而是表现因美好春色而触动的伤感,只是写得特别微婉而已。“无赖”即“无心”,与“有情”相对。花、柳是没有人的感觉和感情的事物,它只按自然规律行事,春天来了,便吐蕊、长叶,在东风旭日中显示出生命的活力,散发着春天的气息,而不顾人的悲欢哀乐。蜂、蝶是有生命的动物,春到人间,便穿花绕柳,翩翩飞舞,像是满怀喜悦宣告着春天的来临,故说“有情”。然而不管是无心的花柳,还是有情的蜂蝶,它们作为春色的标志,生命活力的象征,又都和失去了生命的春天的诗人形成鲜明对照。细味“各”字、“俱”字,不难发觉其中所含的隐痛。前两联极写江南春色,写物遂其情,正是为了反衬出自己沉沦的身世与凄苦心境。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颈联是说,客居万里之外常思回归故里,柳幕任职已有三年时光。颈联转写长期寄幕思归。初读似与前幅脱榫,但颔联“各”、“俱”二字,已经暗逗消息,而且前幅越是把春色、春意渲染得充分,就越能引渡到“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淹留”(汉王粲《登楼赋》)这层意思上去,所以前后幅之间是形断而神连。元亮井,用晋陶潜(字元亮)《归园田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亚夫营,用周亚夫屯兵西柳营事,暗寓幕主的柳姓。虽用典,却像随手拈来,信口道出。他曾说自己连归隐躬耕的起码物质条件也没有。“万里”、“三年”,表面上是写空间的悬隔,时间的漫长,实际上正是写欲归不能的苦闷。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尾联是说,江上的新滩不理解我的心意,风吹雨打屋檐似的哗哗作响。
本联回应“江上行”,写新滩流水在羁愁者耳中引起的特殊感受,新滩流水在一般游春者听来,自然是欢唱悦耳的春之歌,但在思归不得的天涯羁旅者耳中,却像是午夜檐间风雨的凄苦之声,在不断撩动自己的羁愁,所以有“新滩莫悟游人(作者自指)意”的嗟叹。本是听者主观感情作怪,却说“新滩莫语”,曲折而有致。
这首诗前边写自然景物赏心悦目的美,后边写自己失意后凄苦不堪的愁,情境紧密结合,成为一个统一体。诗人要写离愁,却偏偏要把景物写得很美。这春景越美,作者的愁思越浓烈。诗中以乐景反衬愁思,收到了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
附录《二月二日》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译文
二月二日这一天春游到江上,春风和畅阳光送暖乐曲悠扬。
花蕊如须柳芽如眼婀娜多姿,紫蝶黄蜂盘旋飞舞情意更长。
客居万里之外常思回归故里,柳仲郢处供职已有三年时光。
江上的新滩不理解我的心意,风吹雨打屋檐似的哗哗作响。
注释
⑴二月二日:蜀地风俗,二月二日为踏青节。
⑵东风:春风。笙:一种管乐器。它是用若干根装有簧的竹管和一根吹气管装在一个锅形的座子上制成的。
⑶花须:花蕊,因花蕊细长如须,所以称为花须。柳眼:柳叶的嫩芽,因嫩芽如人睡眼方展,所以称为柳眼。无赖:本指人多诈狡狯,这里形容花柳都在任意地生长,从而撩起游人的羁愁。
⑷元亮井:这里指故里。元亮,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字。
⑸亚夫营:这里借指柳仲郢的军幕。亚夫,即周亚夫,汉代的将军。他曾屯兵在细柳(在今陕西咸阳西南)防御匈奴,以军纪严明著称,后人称为‘亚夫营”、“细柳营”或“柳营”。
⑹游人:作者自指。
⑺风檐雨夜声:夜间檐前风吹雨打的声音。这里用来形容江边浪潮声的凄切。
历代点评
《玉溪生诗评注》:"悟字入微。我方借此遣恨,乃新滩莫悟,而更作风雨凄其之态,以动我愁,真令人驱愁无地矣。"可谓深得其旨。
《唐诗评选》:何所不如杜陵!世人悠悠,不足齿。
《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看他"无赖"、"有情"上加"各"字、"俱"字,犹言物犹如此,人何以堪也("花须柳眼"一联下)。
《义门读书记》:两路相形,夹写出忆归精神,合通首反复咀咏之,其情味自出。前半逼出忆归,如此浓至,却使人不觉,所谓"《国风》好色而不淫"也。同一江上行也,耳目所接,万物皆爽,不免引动归思。及忆归不得,则江上滩声顿有凄凄风雨之意。笔墨至此,字字化工。
《载酒园诗话》:全篇俱摹仿少陵,然在集中殊不见佳。
《玉溪生诗意》:偶行江上,日暖闻笙,花柳蜂蝶,皆呈春色,独客游万里,从军数载,睹此春光,能不怀乡?故嘱令今夜新滩莫作风雨之声,令人思家不寐也。
《贞一斋诗说》:拗体律诗亦有古近之别。如老杜《玉山草堂》一派,黄山谷纯用此体,竟用古体音节,但式样仍是律耳。如义山《二月二日》等类,许丁卯最善此种,每首有一定章法,每句有一定字法,乃拗体中另自成律,不许凌乱下笔。
《唐诗笺注》:上四句写春游,言风和人乐,物色妍华,以兴起思归旅况。
《昭昧詹言》:此即事即景诗也。五六阔大。收妙出场。起句叙,下三句景,后半情。此诗似杜公。
《李义山诗笺注 》:无赖者自无赖,有情者自有情,于我总无与也。
https://p1.ssl.qhmsg.com/t019ac85af1cd17913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