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尊重自己的尺度
尊重自己的尺度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1,347
  • 关注人气:53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宫女悲歌——白居易《上阳白发人》赏析

(2018-02-06 10:58:04)
标签:

唐诗

白居易

上阳宫

宫女

杂谈

《上阳白发人》白居易
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
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
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
同时采择百馀人,零落年深残此身。
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
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
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
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
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
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
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
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
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
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 。
今日宫中年最老,大家遥赐尚书号。
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
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
上阳人,苦最多。
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
君不见昔时吕向《美人赋》;又不见今日上阳白发歌!
这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七首,是一首著名的政治讽喻诗。诗的标题下,作者注云:“愍怨旷也。”古时,称成年无夫之女为怨女,成年而无妻之男为旷夫。这里怨旷并举,实际写的只是怨女,是指被幽禁在宫廷中的可怜女子。原诗前另有一小序说:“天宝五载(746)以后,杨贵妃专宠,后宫人无复进幸矣。六宫有美色者,辄置别所,上阳是其一也。贞元中尚存焉。”上阳,指当时东都洛阳皇帝的行宫上阳宫。
诗中没有一般化的罗列所谓“后宫人”的种种遭遇,而是选取了一个终生被禁锢的宫女作为典型,不写她的青年和中年,而是写她的垂暮之年;不写她的希望,而是写她的绝望之情。通过这位老宫人一生的悲惨遭遇,极形象而富有概括力的显示了所谓“后宫佳丽三千人”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最高统治者摧残无辜女性的罪恶行径。
“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开头四句是说,上阳宫人啊,上阳宫人,当年花容月貌已暗暗消失,如今垂暮之年,白发如银。绿衣监使守着宫门,一下子就关闭了上阳人多少个春天。
“玄宗末岁初选入, 入时十六今六十。同时采择百馀人,零落年深残此身。”这四句是说,说起来,还是玄宗末年被选进皇宫;进宫时十六,现在已是六十。一起被选的共有一百多人,然而日久年深,凋零静尽,如今只剩下老身一人。
开头八句,以简洁的素描,勾勒了上阳宫的环境和老宫女的身世。上阳宫已没有往日的豪华,再不见喧赫的车马,更没有轻妙的歌舞,诗人看到的是绿衣监使严密监守下一闭多少春的宫门。上阳宫死一般的沉寂,简直像一座监狱,一座活坟墓。诗人以无限忧郁、哀叹的调子,弹出了全篇作品的主旋律。上阳女子由年仅十六的妙龄少女变成白发苍苍的六十老人,在深宫内院幽禁了四十四年。当时被采择进宫的同命运的女子,如今都已春华秋草般的被摧折而凋零殆尽了,活在世上的只剩下她一人了。从“残此身”的残字中,透露出一种十分悲苦之情。
“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这四句是说,想当初,忍声吞泪,痛别亲人,被扶进车子里不准哭泣。都说进了皇宫便会承受恩宠,因为自己是那样的如花似玉。
“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这四句是说,那晓得进入皇宫,还没容见到君王一面,就被贵妃娘娘远远的冷眼相看。我遭到妒忌,偷偷的被送进上阳宫,落得一辈子独守空房。
这八句,转入对往事的追忆,重现一个如花似玉的少女,在被迫离家入宫时,那种与亲人告别的悲恸场面。据记载,唐天宝末年,朝廷专设所谓“花鸟使”,到民间专为皇帝密采美女。这个上阳女,被掠夺离开亲人时,连哭都不准哭。“皆云入内便承恩”,实际只是哄骗之词,结果连君王的面也未得见,就被当时专宠,嫉妒的杨妃,瞒着皇帝把她暗地里打入冷宫。
“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这四句是说,秋夜是那样的漫长,夜长无寐天又不肯亮。一盏孤灯,光线昏昏沉沉,照着人的背影,投映在墙壁上;只听到夜雨潇潇,敲打着门窗。
“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这四句是说,春日的白天是那样慢,那样慢啊,独自坐着看天,天又显得那样晚。宫里的黄莺儿百啭千啼,本该让人感到欣喜,我却满怀愁绪,厌烦去听。梁上的燕子成双成对,同飞同栖,是多么的让人羡慕,但我老了,再也引不起丝毫的嫉妒。
“秋夜长”、“春日迟”两节,以两个具体场景,极写上阳女子一生被幽禁的凄怨生活。作者以情景交融的手法写秋夜:秋风,暗雨,残灯,空房,长夜不寐,形影相吊。这里,环境的凄凉、冷落与主人公内心的寂寞、孤苦融合在一起,写景与抒情巧妙的交织在一起,制造出一种浓郁的悲剧气氛。接着以情景映衬的手法写春日:春光里,绕梁燕子双飞,宫中黄莺自在啼,衬托了这个宫女被遗弃,被监禁,不得自由,愁苦寂寞的心情。黄莺动人的鸣叫,本会引起人无限的欣喜、高兴,可是却“愁厌闻”;梁燕成双成对的同飞同栖,会引起一个年轻的女子羡慕、向往,甚至嫉妒,可是对这位老宫女,却再也惹动不起来这种感情。这是十分委婉含蓄而又深刻细致的心理刻画。“梁燕双栖老休妒”的“休妒”二字,有着深沉的内容,在它的后面,分明包含了一个心酸过程。“休妒”,不是简单的不妒,而正说明年年妒,月月妒,直至今天才休妒,它包含了上阳宫女又希望到失望以至绝望的悲惨一生。
“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这四句是说,黄莺儿归去了,小燕子飞走了,宫中冷清寂寥。就这样送走春天,迎来秋天,已经记不得有多少年。只知对着深宫,望着天上月,看它东边出来,西边落下;我已经见过四五百回月缺月圆。
青春在消亡,生命在无声中泯灭,春去秋来,年复一年,究竟流走多少岁月,已经恍惚难记。百无聊赖之中,只有望月长叹。“唯”字写出主人公的孤寂;“东西”二字指月亮的东升西落,写出主人公从月出东方一直望到月落西天,长年累月,彻夜不眠,在痛苦中熬煎。
“今日宫中年最老,大家遥赐尚书号。”现如今,在这上阳宫中,就数我最老,皇帝听说后,远远的赐了“女尚书”的名号。
出人意料的是,在淋漓尽致的抒发了寂寞苦闷的心情之后,诗中的主人公却以貌似轻松的口吻,对自己发出了嘲笑。由于“年最老”,得到了“大家”(内宫对皇帝的习称)的恩典,从京都长安发旨到洛阳上阳宫,“遥赐”给“女尚书”的虚衔。可是以垂暮之年,担负着一个所谓“尚书”的虚名,能抵偿一个人一生被囚禁的悲哀吗?这恰恰证明了“皇恩”的极端虚伪。
“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这两句是说,我穿的还是小头的鞋子,窄窄的衣裳;还是用那青黛画眉,画得又细又长;外边的人没有看见,看见了一定笑话,以为这种装扮,还是天宝末年的样子。
在这里,她对自己的装束进行了嘲讽:外面的潮流已经是“时世宽装束”了,描眉也已经变成短而阔了,而她还是“小头鞋”、“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一副天宝末年的打扮,落伍于时代了。难怪她要自嘲道:“外人不见见应笑”。其中无疑是饱含着眼泪的。这也许不符合生活的逻辑,然而却是生活的真实。同是悲哀,不一定都痛哭流涕,同是愤怒,不一定都横眉竖目。悲哀时可能笑,快乐时刻能哭;有人倾诉苦难,声泪俱下,痛不欲生;有人却把痛苦拿来消遣,愤世嫉俗。这里以貌似轻松的自我解嘲口吻,表现了主人公沉痛的感情,把她悲痛到无以复加的接近变态的心里刻画尽致,
“上阳人,苦最多。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君不见昔时吕向《美人赋》,又不见今日上阳白发歌!”结尾是说,上阳宫里的人啊,苦可以说是最多;少小的时候苦,老大的时候也苦,一生孤苦,无可奈何,又能怎样?你没有看到从前吕向的《美人赋》?又不见今日的《上阳宫人白发歌》?
诗的尾声,用感叹的情调和讽喻的词语,写出诗人的一片恻隐胸怀和“救济人病,裨补时阙”的社会理想,显示出诗人“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的良苦用心。
可惜的是封建专制制度使这种反人性行为的始作俑者,自白居易后,中国封建帝王制度又延续了一千多年,一直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王朝的覆灭,嫔妃、宫女等才开始淡出中国社会。但是我们还是应该感谢白居易的仗义执言,他的政治批判的锋芒直指最高封建统治者,它他是我们民族的良心。
这首诗,语言通俗浅显,具有民歌风调。诗中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描述生动形象,很有感染力,在唐代以宫女为题材的诗歌中,堪称少有的佳作。

附录:《上阳白发人》白居易
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
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
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
同时采择百馀人,零落年深残此身。
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
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
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
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
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
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
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
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
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
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
今日宫中年最老,大家遥赐尚书号。
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
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
上阳人,苦最多。
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
君不见昔时吕向《美人赋》,又不见今日上阳白发歌!

注释
  (1)上阳:唐宫名,在洛阳皇宫内苑的东面。

  白发人:指年老宫女。

  (2)绿衣监使:太监。唐制中太监着深绿或淡绿衣。

  (3)承恩:蒙受恩泽。

  (4)杨妃:杨贵妃。遥侧目:远远地用斜眼看,表嫉妒。

  (5)耿耿:微微的光明。

  萧萧:风声。

  (6)啭(zhuàn):

  (7)尚书:官职名。

  (8)鞵(xié)、履(lǚ):都是指鞋。

  (9)美人赋:“天宝末,有密采艳色者,当时号花鸟使,吕向献《美人赋》以讽之。”

译文
  上阳宫人啊,上阳宫人,当年的花容月貌已经暗暗消失;如今已是垂暮之年,白发如银。说起来,还是玄宗末年被选进皇宫,进宫的时候刚十六,现在已是六十的老人。一起被选的本来有一百多个,可是,日久年深,凋零净尽,如今剩下的只老身一人。

  想当初,吞声忍泪,痛别亲人,被扶进车子里不准哭泣。都说进了皇宫便会承受恩宠,因为自己是那样的如花似玉。哪晓得进入皇宫,还没容见到君王一面,就被贵妃娘娘远远地冷眼相看。我遭到嫉妒,被偷偷地送进上阳宫,落得一辈子独守空房。秋夜是那样漫长,夜长无觉,天又不肯亮。一盏残灯,光线昏昏沉沉,照着人的背影,投映在墙壁上;只听到夜雨萧萧,敲打着门窗。春日的白天是那样慢,那样慢啊,独自坐着看天,天又黑得那样晚。宫里的黄莺儿百啭千啼,本该让人感到欣喜,我却满怀愁绪,厌烦去听。梁上的燕子成双成对,同飞同栖,是多么地让人羡慕;但我老了,再也引不起丝毫的嫉妒。黄莺儿归去了,小燕子飞走了,宫中长年冷清寂寥。就这样送走春天,又迎来秋天,已经记不得有多少年。只知对着深宫,望着天上月,看它东边出来,西边落下;我已经见过四五百回月缺月圆。

  现如今,在这上阳宫中,就数我最老。皇帝听说后,远远地赐了个“女尚书”的称号。我穿的还是小头鞋子、窄窄的衣裳;还是用那青黛画眉,画得又细又长。外边的人们没有看见,看见了一定要笑话,因为这种妆扮,还是天宝末年的时髦样子。上阳宫里的人哪,苦可以说是最多;少小的时候苦,老大的时候也苦。一生孤苦,除了无可奈何,又能怎样?你没有看到,从前吕向的《美人赋》?又不见今日的《上阳宫人白发歌》?

名家点评

容斋随笔》:白乐天《长恨歌》、《上阳人歌》,元微之《连昌宫词》,道开元间宫禁事最为深切矣。

《古欢堂集杂著》:香山讽谕诗乃乐府之变,《上阳白发人》等篇,读之心目豁朗,悠然有馀味。

《唐诗快》:只此一语,可以泣鬼矣(“入时十六”句下)。泣鬼语(“零落年深”句下)。殊可切齿。马嵬之死,不足悲也(“未容君王”二句下)。泣鬼语(“一生遂向”句下)。泣鬼语(“唯向深宫”句下)。要他何用(“大家遥赐”句下)?泣鬼语。此一语更惨(“天宝末年”句下)。

唐诗别裁》:只“惟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二语,已见宫人之苦,而杨妃之嫉妒专宠,足以致乱矣。女祸之诫,千古昭然。

《元白诗笺证稿》:元氏《长庆集》二四《上阳白发人》,本悯宫人之幽闭,而其篇末乃云:“此辈贱嫔何足言,帝子天孙古称贵。诸王在阁四十年,七宅六宫门户闭……”此为微之前任拾遗时之言论,于作此诗时不觉连类及之,本不足异,亦非疵累。但乐天《上阳白发人》之作,则截去微之诗末题外之意,似更切径而少枝蔓。

http://img.xiaogushi.com/d/file/201609/6ddd7e37b3b08e8c7ffb37be51abf811.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