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形象的对比——张籍《野老歌》赏析

(2018-01-12 18:09:04)
标签:

唐诗

张籍

山农

苦难

杂谈

《野老歌》张籍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中唐新乐府运动是由张籍、王建、李绅等人的创作开始的。“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白居易《读张籍古乐府》)。其乐府诗之精神与元、白相通,而具体手法略有差异。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开头两句是说,老农家中贫困在山中居住,在山上开垦田地有三四亩。“山”字两见,强调这是一位山农。山地贫瘠,广种薄收,“三四亩”收成不会很多。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这两句是说,苗少税多家人什么也吃不到,粮食都被收入官府腐烂成土。
深山为农,本有贫困而思逃租之意。但安史乱后,唐王朝处于多事之秋,财政困难,封建剥削无孔不入。“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杜荀鹤《山中寡妇》)。“苗疏”意味收成少,收成少而“税多”,必然产生劳动者不得食的不合理现象。如果仅仅写到粮食“输入官仓”那样一种司空见惯的事实为止,深度还不够,而“化为土”三字的写出,方才揭示出一种怵目惊心的社会现实。一方面是老农终年做牛马,使土地长出粮食;一方面是官家不劳而获,且轻易把粮食“化为土”。这实际上构成一种鲜明的对比关系。好在不但表现出老农被剥夺的痛苦,而且表现出他眼见心血被践踏的痛心。
这前四句开门见山,写山农终年辛劳不得食。虽然只道事实,语言平易,读来至为沉痛,字字饱含血泪。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五、六句是说,年终锄犁停放在空空的房间,呼唤儿子上山去拾橡子果实。
五、六句写老农迫于生计不得不采野果充饥,仍是直陈其事。这是多么发人深思的现实:辛苦一年到头,赢得的是“空室”——一无所有,真叫人如何活命!冬来农闲,辛苦一年的农具可以傍墙休息,可辛苦一年的人却得不到休息。粮食难收,却“收橡实”。“呼儿登山”四字又暗示出老农衰老羸弱,不得不叫儿子一起出动上山采野果。橡实是橡树子,状似栗,可以充饥。写“呼儿登山收橡实”,又确有山居生活的气息,没有生活体验和对生活的深入观察,难以写出。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末两句是说,西江商人有珍贵的珠宝无数,他们船上养的狗都常常吃肉。
老农之事,叙犹未已,结尾两句却旁骛一笔,牵入一“西江贾客”。桂、黔、郁三江之水在广西苍梧县合流,东流为西江,亦称上江。“西江贾客”当指做珠宝生意的商人,故诗中有“珠百斛”。其地其人与山农野老看似毫不相干,诗中又没有叙写语言相连接,跳跃性极强。然而,一边是老小登山采橡实,极度贫困;一边是“船中养犬长食肉”,极度奢靡,又构成一种鲜明的对比。人不如狗,又揭示出一种极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豢养于船中的狗纯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这形象本身也能引起意味深长的联想。
全诗似乎摆一摆事实就此结束,像一个没有说完的故事。与“卒章显其志”的写法完全不同;但读来发人深思,诗人的思想倾向十分鲜明,揭露现实极其深刻。其主要的手法就在于形象的对比。诗中两次用了对比,前者较隐,后者较显,运用富于变化。人物选择为一老者,更能看出封建剥削的残酷,世道的不合情理,富有典型性。全诗语言朴实,感情陈郁,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本质。

附录:《野老歌》张籍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采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译文

老农家中贫困在深山中居住,在山上开垦了田地有三四亩。

苗少税多家人什么也吃不到,粮食都被收入官府腐烂成土。

年终锄犁停放在空空的房间,呼唤儿子上山去拾橡子果实。

西江商人有珍贵的珠宝无数,他们船上养的狗都常常吃肉!

注释

⑴野老歌:一作“山农词”。

⑵农:一作“翁”。

⑶官仓:指各地官员税收,此指贪官。

⑷橡实:橡树的果实,荒年可充饥。

⑸西江:今江西省九江市一带,是商业繁盛的地方。唐时属江南西道,故称西江。贾(gǔ)客:商人。斛:量器;是容量单位。古代以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为五斗。

名家点评

范梈木天禁语》:乐府篇法,张籍为第一,王建近体次之;长吉虚妄,不必效;岑参有气,惜语硬,又次之。张、王最古。……要诀在于反本题结,如《山农词》,结却用“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多食肉”是也。

唐汝询唐诗解》:文昌乐府,就事直赋,意尽而止,绝不于题外立论。如《野老》之哀农,别离》之感戍,《泗水》之趋利,《樵客》之崇实,《雀飞》之避祸,《乌栖》之微讽,《短歌》之忧生,各有一段微旨可想,语不奥古,实是汉魏乐府正裔。

钟惺谭元春《唐诗归》:钟云:语有经国隐忧(“西江贾客”二句下)。

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珽曰:诗以清远为佳,不以苦刻为贵,固矣。然情到真处,事到实处,音不得不哀,调不得不苦者。说者谓文昌、仲初乐府,瘖哑逼侧,每到悲惋,一如儿啼女哭,所为真际虽多,雅道尽丧,不知彼心口手眼各自有精灵不容磨灭光景。如病其欠厚,非善读二家者也。《诗镜》云:“七古欲语语生情,自张、王始为此体,盛唐人只写得大意”,得矣。唐汝询曰:文昌乐府,就事直赋,意尽而止,绝不于题外立论。如《野老》之哀农,《别离》之感戍,《泗水》之趋利,《樵客》之崇实,《雀飞》之避祸,《乌栖》之微讽,《短歌》之忧生,各有一段微旨可想,语不奥古,实是汉魏乐府正裔。

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序例》:乐府古词,陈陈相因,易于取厌。张文昌、王仲初创为新制,文今意古,言浅讽深,颇合《三百篇》兴、观、群、怨之旨。 

作者简介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http://img2.artron.net/auction/old/art1747/d/art17470172.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