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杜甫《日暮》赏析

(2017-10-11 18:57:39)
《日暮》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大历二年(767)秋,杜甫在流寓夔州(治今重庆市奉节)瀼西东屯期间,写下了这首诗。瀼西一带,地势平坦,清溪萦绕,山壁峭立,林寒涧肃,草木繁茂。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首联是说,群群牛羊早已从田野归来,家家户户各自关上了柴门。
黄昏时分,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片山村寂静的景色:夕阳的淡淡余晖洒满偏僻的山村,一群群牛羊早已从田野归来,家家户户深闭柴扉,各自团聚。首联是从《诗经》“日至夕兮,牛羊下来”句点化而来。“牛羊下来久”句中仅着一“久”字,便另创新的境界,诗人自然联想到山村傍晚时的闲静;而“各已闭柴门”,则使人们从静悄悄的村落想象到户内人们享受天伦之乐的境况。这就隐隐透露出一种思乡恋亲的情绪。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颔联是说,风清月朗自是一个迷人的夜晚,可这优美的山川不是自己的家园。
皓月悄悄升起,诗人凝望着这宁静的山村,禁不住触动思念故乡的情怀:秋夜,晚风清凉,明月皎洁,瀼西的山川在月光覆照下明丽如画,无奈并非自己的故乡风物!淡淡二句,有着多少悲郁感。“自”字本当用平声,却用了去声,“非”字应用仄声而用了平声。“自”与“非”是句中关键的字眼,一拗一救,显得波澜有致,正是为了服从内容的需要,深曲委婉的表达了怀念故园的深情。江山美丽,却非故园。这一“自”一“非”,隐含着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和浓重的思乡愁怀。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颈联是说,泉水从石壁上潺潺流过,秋叶的露珠凝聚在草根上。
夜愈深,人更静,诗人带着乡愁的眼光观看山村的秋景,仿佛蒙上一层清冷的色彩:“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这两句词序有意错置,原句顺序应为:“暗泉流石壁,秋露滴草根。”意思是清冷的月色照满山川,幽深的泉水在石壁上潺潺而流,秋叶的露珠凝聚在草根上,晶莹欲滴。意境是多么凄清而洁净!给人以悲凉、抑郁之感。词序的错置,不仅使声调更为铿锵和谐,而且突出了“石泉”与“草露”,使“流暗壁”和“滴草根”所表现的诗意更加奇逸、浓郁。从凄寂幽邃的夜景中,隐隐的流露出一种迟暮之感。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尾联是说,花白的头发与明亮的灯光相辉映,灯花何必溅着斑斓的火花报什么喜讯?
景象如此冷漠,诗人不禁默默走回屋里,挑灯独坐,更觉悲凉凄怆。杜甫居蜀近十载,晚年老弱多病,如今花白的头发和明亮的灯光交相辉映;济世既渺茫,归乡又遥遥无期,因而尽管面前灯烬结花斑斓繁茂,似乎在预报喜讯,诗人不但不觉得欢欣,反而倍感烦恼。“何须”一句说得幽默而又凄婉,表面上好像是宕开一层的自我安慰,其实却包含辛酸的眼泪和痛苦的叹息。
这首诗作者没有直接表露自己的怀乡,思乡之愁,但读来却更觉凄楚悲凉,其含蓄之美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和更深刻的感受。

附录:《日暮》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译文
群群牛羊早已从田野归来,家家户户各自关上了柴门。
风清月朗自是一个迷人的夜晚,可这优美的山川不是自己的家园。
泉水从石壁上潺潺流过,秋夜的露珠凝聚在草根上。
花白的头发与明亮的灯光辉映,灯花何必溅着斑斓的火花报什么喜讯。

注释
故园:故乡。
石泉流暗壁:即暗泉流石壁。
草露滴秋根:即秋露滴草根。秋根:秋天的草根。
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