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妙机四溢——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其二》赏析

(2017-09-02 15:39:28)
标签:

唐诗

李白

洞庭湖

白云边

杂谈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二) 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刑部侍郎李晔贬官岭南,行经岳州(今湖南岳阳),与诗人李白相遇。时贾至亦谪居岳州。三人相约同游洞庭湖,李白写下一组五首的七绝记其事。这是其中的第二首。它内涵丰富,妙机四溢,有悠悠不尽的情韵。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这首诗的前两句是说,南湖的秋水,夜寒无水雾,就好像可以乘水波直通银河上青天。
首句写景,兼点季节与泛舟洞庭事。洞庭在岳州西南,故可称“南湖”。唐人喜咏洞庭,佳句累累,美不胜收。“南湖秋水夜无烟”一句,看来没有具体的精细描绘,却是天然去雕饰的淡语,惹人联想。夜来湖上,烟之有无,谁能看到?能见“无烟”,则湖上光明可知,未尝写月,而已得“月色”,极妙。清秋佳节,月照南湖,境界澄澈如画,读者如闭目可接,足使人心旷神怡。这种具有形象暗示作用的诗句,淡而有味,其中佳处,尤为具体摹写者所难以达到。在被月色静化了的境界里,最容易使人忘怀尘世间的一切琐屑的得失之情而浮想联翩。湖光月色此刻便激起“谪仙”李白羽化遗世之想,所以次句道:安得(耐可)乘流而直上青天!传说天河通海,所以有这种想法。诗人天真的异想,又间接告诉读者月景迷人。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后两句是说,姑且把洞庭湖赊买给月宫嫦娥,再驾船到白云边上去买桂花酒。
诗人并没有就此上天,后两句写泛舟湖上赏月饮酒之乐。“且就”二字意味深长,似乎表明,虽未上天,却并非青天不可上,也并非自己不愿上,而是洞庭月色太美,不如暂且留下来。宋苏东坡《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数句,意境与之近似。
湖面清风,湖上明月,自然美景,是大家都欣赏的。李白曾经说过:“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襄阳歌》)。说“不用一钱买”是第三句“赊”字最好的注脚,但还是不能解释尽此字的妙处。此字用似曾无理,“月色”岂能“赊”?又岂用“赊”?然而著此一字,就将自然人格化。八百里洞庭俨然有一位富有的主人,拥有湖光、山景、月色、清风等等无价之宝(只言“赊月色”,却不妨举一反三),而又十分慷慨好客,不吝借与。著一“赊”字,人与自然有了娓娓对话,十分亲切。这种别出心裁的艺术化手法,是高人一筹的。“赊”字还有长、远之义,亦可通讲。
面对清风明月的良宵不可无酒,,自然引出末句。明明在湖上,却说“将船买酒白云边”,亦无理而可玩味。原来洞庭湖面辽阔,水天相接遥看湖畔酒家自在白云生处。说“买酒白云边”,足见湖面之壮阔。同时又与“直上天”的异想呼应,人间酒家被诗人的想象移到天上。这即景之句又充满奇情异趣,丰富了全诗的情韵。
总的说来,此诗之妙在于即景发兴,铸词造语独到,能启发人的想象力。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二》 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白话译文

南湖的秋水,夜寒无水雾,就好像可以乘水波直通银河上青天。

姑且把洞庭湖赊买给月宫嫦娥,再驾船到白云边上买桂花酒去。

https://p1.ssl.qhmsg.com/t01173f28e6da87fc0f.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