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反对黩武战争——陈子昂《感遇·其二十九》赏析

(2017-05-31 12:11:17)
标签:

唐诗

陈子昂

武则天

羌人

反战

垂拱三年(687),武后准备开凿蜀山道路,先由雅州进攻羌人。这时陈子昂官麟台正字,上《谏雅州讨生羌书》,陈述了七条理由,全面分析了这次武功的弊病,希望武后改变主意。这首诗是同时所作。作者在诗中极力反对这种穷兵黩武的战争,对战争所造成士兵的痛苦和人民的灾难寄予深切的同情,诗中还斥责了出谋划策的大臣,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丁亥岁云暮,西山事甲兵。”丁亥:垂拱三年纪年的干支。云:语助词。岁暮:指十二月。西山:又名雪岭,在成都西面,这里泛指蜀西羌人的聚居之地。事甲兵:从事于战争。开头两句写用兵的时间和地点,是说,垂拱三年的十二月,将要在四川西山发动战争。

诗的开篇类似史笔,明确写出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如此郑重的笔法,是政治诗和史诗的格局,后来杜甫常用。

“赢粮匝邛道,荷戟争羌城。”赢:裹。匝:环绕。邛:邛崃山,今名大关山,在今四川省西部岷江和大渡河之间。戟:古代的一种兵器。羌城:泛指今四川西部羌人聚居之地。这两句是说,士卒们背着沉重的干粮,在邛崃山的山道中环行,肩挎兵器去攻占羌人的地盘。从这两句到“哀哀冰雪行”都是作者设想战事发生后的种种情形。

“严冬阴风劲,穷岫泄云生。”阴风:北风。穷岫:深山。泄云:冒出来的云气。这两句是写气候寒冷,是说,严冬季节,朔风劲吹,荒僻的深山冒出股股云气。

“昏曀无昼夜,羽檄复相惊。”昏曀:昏暗。羽檄:用于紧急征调的军事文书,上插羽毛,表示急速。这两句说,由于天色长期阴沉,白昼和夜晚难于细辨,紧急的军书则不分白天黑夜的来回传递着。

“拳局竞万仞,崩危走九冥。”拳局:卷曲。万仞:指山高,八尺为一仞,一说七尺,总之是非常高的。崩危:指山石崩塌的危险。九冥:指极深的山谷里。这两句说,士卒们蜷缩着身体,十分困难的去征占万仞高山;冒着山石随时可能奔塌的危险,行进在幽暗的峡谷低处。

“籍籍峰壑里,哀哀冰雪行。”籍籍:形容拥挤杂乱的样子。这两句说,士卒们在高山深壑里乱成一片,叫苦连天的行进在冰天雪地里。

诗人凭借自己作为蜀人,对此次行军地理状况的熟悉,发挥想象,渲染征行环境艰苦阴郁,暗示战争前景并不光明。以上十句,着重描写了这次战争发动以后,将给远征的士卒们带来的种种艰难困苦。它形象的表明了这将是一场士气低落,失道寡助的战争。

以下四句,则是指出这次战争给人民造成的灾难,同时尖锐的批评了那些战争的策划者。

“圣人御宇宙,闻道泰阶平。”御宇宙:统治天下。泰阶平:泰阶,星名,又名三台、三阶。古以为天上泰阶平则天下太平,因此常用泰阶平来代称天下太平。这两句说,只听说圣人统治天下的时候,天下总是刀兵不兴、太平无事的。

“肉食谋何失,藜藿缅纵横。”上句典出《左传·庄公十年》,曹刿对乡里人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意思是:能餐餐吃上肉的人(指皇帝的谋臣),目光往往短浅,不能深谋远虑,把战事计划周全、诗里的“肉食”,即肉食者,指享有厚禄的贵官,实际是指作者在谏书里所说的想借用兵谋取私利的奸臣。藜藿:野菜,这里指吃野菜的穷苦百姓。缅纵横:如说流离远方。缅:远。唐代以前实行府兵制,士卒从民间征调,因此这里所说流离远方的人民,即指被征调来的加强此次战争的士兵。末两句的大意是,朝内掌权的那些人所出的主意是何等错误,只会造成百姓流离失所。这两句还暗用《说苑·善说篇》东郭祖朝答晋献公的一段话:“设施肉食者一旦失计于庙堂之上,若臣等之藿食者宁得无肝胆涂地于中原之野与?”作者对那些战争策划者的针砭是相当尖锐的。

最后四句直发议论,治理天下靠的是得道,得道则天下太平。暗示袭击羌人,是统治者的失策,百姓的祸殃,与篇首相应,结尾复归于庄重,使全诗的政治色彩特浓。历来不少文人在爱国主义旗帜下,自觉充当统治者发动战争的吹鼓手,像陈子昂这样头脑清醒的反战者是少见的。


附录:《感遇·其廿九》陈子昂

丁亥岁云暮,西山事甲兵。

赢粮匝邛道,荷戟争羌城。

严冬阴风劲,穷岫泄云生(1)。

昏曀无昼夜(2),羽檄复相惊。

拳局竞万仞,崩危走九冥(3)。

籍籍峰壑里(4),哀哀冰雪行。

圣人御宇宙,闻道泰阶平。

肉食谋何失,藜藿缅纵横。

 

【注释】

(1)泄:一作“油”。

(2)曀:一作“黩”。

(3)走:一作“远”。

(4)籍籍:一作“寂寂”。

 【作者介绍】

  陈子昂(659~700),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少任侠。举光宅进士,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拜麟台正字,右拾遗。后世因称陈拾遗。敢于陈述时弊。曾随武攸宜征契丹。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所诬,入狱,忧愤而死。于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有《陈伯玉集》传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