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优美,精妙凝练——《登大雷岸与妹书》
(2017-02-02 08:52:52)
标签:
魏晋南北朝文学鲍照江州庐山杂谈 |
这是鲍照(公元439年)从建康(今南京市)到江州(治所在今江西九江市),在旅途中给她妹妹鲍令晖的一封信。作者用奇崛的语言,夸张的笔法,描写了浩瀚的长江和秀丽的庐山;写旅途的艰辛和远别的悲思也很真切动人。这是一篇优秀的骈文。
全文可分七段。
吾自发寒雨,全行日少,加秋潦浩汗,山溪猥至,渡泝无边,险径游历,栈石星饭,结荷水宿,旅客贫辛,波路壮阔,始以今日食时,仅及大雷。涂登千里,日逾十晨,严霜惨节,悲风断肌,去亲为客,如何如何!
【注释】潦:积在地上的雨水。浩汗:广阔的样子。猥:副词。猝:一下子。渡泝:这里泛指渡水。泝:逆流而上,也写作“溯”。栈石:在石岩险绝处的栈道。星饭:在星星下面吃饭。结荷:指用荷叶作遮蔽。水宿:在水边过夜。波路:水路。始:副词,刚,才。食时:指申时(下午三点到五点)。上古时一般吃两顿饭,晚饭在申时。大雷:地名,今安徽望江县。地处长江北岸,东面已是江州地界。塗:道路。登:攀登,向上走。惨节:刺骨。去亲:离开亲人。如何如何:意思是心情十分悲伤。
第一段写旅途的风霜之苦。作者冒着寒冷的秋雨出发,整个行程中都很少见到太阳。加上秋涝时江水上涨,山溪暴发,又是逆流而上,困难不言而喻。在山路绝险处顶着星星吃饭,在用荷叶遮蔽的水边露宿。凛冽的寒霜刺痛骨节,悲凉的秋风冻裂肌肤,概括的写出了旅途的苦辛,离开自己的亲人,飘泊羁旅,心里很不是滋味。“如何如何”一句,写出了“去亲为客”的苦况和一言难尽的旅情。
向因涉顿,凭观川陆;遨神清渚,流睇方曛;东顾五州之隔,西眺九派之分;窥地门之绝景,望天际之孤云。长图大念,隐心者久矣!
【注释】向:适才。指在旅途中。涉顿:指在旅途中止息。顿:止宿。遨神:等于说“游心”。渚:水中小洲。流睇:放眼四望。睇:斜视。这里指视,观望。方曛:傍晚的时候。曛:落日的余光。这里指傍晚的景色。五洲:指大雷以下长江中的五个小洲。九派:旧说长江流经浔阳(今江西九江市)后分为九派。派:大河分成的支流。地门:指武关山。绝景:落日的余光。景:日光。隐:忧愁。
第二段,写途中停泊的时候留心观赏川陆风景。“东顾”以下四句,写景视野开阔,境界恢宏,表现出作者阔大的胸怀。“长图大念,隐心久矣”,是借山川写自己的抱负。“长图大念”就是雄心壮志。那烟波浩渺的长江隔五洲、流九派的雄姿,引起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激发起他久藏心中的“长图大念”。此处写得很有气势,是篇中写景的总纲。
南则积山万状,负气争高,含霞饮景,参差代雄,淩跨长陇,前后相属,带天有匝,横地无穷。东则砥原远隰,亡端靡际。寒蓬夕卷,古树云平。旋风四起,思鸟群归。静听无闻,极视不见。北则陂池潜演,湖脉通连。苎蒿攸积,菰芦所繁。栖波之鸟,水化之虫,智吞愚,彊捕小,号噪惊聒,纷乎其中,西则回江永指,长波天合。滔滔何穷,漫漫安竭!创古迄今,舳舻相接。思尽波涛,悲满潭壑。烟归八表,终为野尘。而是注集,长写不测,修灵浩荡,知其何故哉!
【注释】含霞:含着云霞,形容飘着云彩的山峰。饮景:饮着阳光,形容落日照耀的无云的山峰。参差:形容山势高低不一。代雄:争雄。长陇:指连绵不断较矮的群山。相属:相连。匝:周。砥原:平原。砥:磨刀石,这里用作形容词,指平坦。隰:低地。亡:无。蓬:草名,也叫转蓬。云平:高与云齐。陂:水塘。潜演:水在地下流通。潜:指潜藏在地下。苎:麻一类植物。蒿:一种野草。攸:用法同“所”。菰:茭白。芦:芦苇。水化之虫:指鱼。聒:喧闹。回江:曲折的江流。永指:等于说“远去”。永:长。指:趋。天合:与天合。创古迄今:自古至今。舳:船尾。舻:船头。八表:八方极远之处。是:指示代词,指江水。注集:流注汇集。写:流泻。不测:指不测其开始和终端。修灵:神灵。浩荡:这里是漠然无知觉的意思。
第三段全为写景文字。作者用散点透视之法,写四面所见之景,犹如电影摄影师,换转镜头由南而东而北而西转了一周,不断变换着画面。南则侧重写山,“积山万重,负气争高,含霞饮景,参差代雄”四句,将山拟人化,运意深刻。那千姿万状的山峰,好像含着彩霞,饮着阳光似的;那犬牙相错的群峰,也好像在互相更替着逞雄争霸。这样描写,可说是将寂静的群峰写活了。实际上,写山的负气争雄,正是写自己的雄心壮志。下文写东望之景,又是一种手法。鲍照的旅程由东往西沿江溯流而上,他用回顾的方法,写东望的一马平川,愈远愈低,远远望去,无边无际。“寒蓬夕卷,古树云平”都是远望之情,略带秋冬之际的衰飒气氛。“旋风四起,思鸟群归”两句,以归林的群鸟,象征自己的羁旅思乡之情。写北望的景物,着重描写大小水泽之间的水脉相连,以及水陆的出产。在描写动植物生存竞争时,用“智吞愚,强捕小,号噪音惊聒,纷乎其中”这几句,象喻人世的尔虞我诈、弱肉强食和尘世的纷杂,寓意深婉。写西望之景,重点是写长江的浩浩荡荡,长波天合,江中舟船相连,往来不绝“思尽波涛,悲满潭壑”二句,以沉郁的语言,写出胸中的波澜与悲思。所写的东南西北之景,各具特色,绝无雷同。而且寄慨遥深,又多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山川、动植物,以我观物,赋予物以人的感情,读之使人觉得字里行间自有一种昂藏之气,溢于言表。
西南望庐山,又特惊异。基压江潮,峰与辰汉相接。上常积云霞,雕锦缛。若华夕曜,岩泽气通,传明散彩,赫似绛天。左右青霭,表里紫霄。从岭而上,气尽金光;半山以下,纯为黛色。信可以神居帝郊,镇控湘、汉者也。
【注释】基:山脚。辰汉:天空。雕锦缛:像用锦缛雕饰一样。若华:若木之华,指夕阳。曜:照耀。岩泽:山泽。传明散彩:形容山泽之气交通而把阳光明亮色彩传到各处。赫:红色。绛天:红色的天。霭:云气。表里紫霄:与紫霄为表里。紫霄:庐山高峰名。黛色:青黑色。帝郊:九嶷山周围一带,传说九嶷山是帝舜的葬地。镇:镇守。控:控制。湘:湘江。汉:汉水。
第四段,转笔写庐山风景,是全篇写景最优美的文字,也最为脍炙人口。“基压江潮”两句,写庐山的雄姿,山脚压着江水,峰顶上接霄汉。“积云霞,雕锦缛”灯具,色彩奇丽,辉映的晚霞夕霏,山间与水上的烟云之气,烘托和映衬出庐山的秀色。“从岭而上,气尽金光,半山以下,纯为黛色”数句,写出庐山不同层次的美色,色彩鲜明,绘景如画。
若潀洞所积,溪壑所射,鼓怒之所豗击,涌澓之所宕涤,则上穷荻浦,下至狶洲;南薄燕派,北极雷淀,削长埤短,可数百里。其中腾波触天,高浪灌日,吞吐百川,写泄万壑。轻烟不流,华鼎振涾。弱草朱靡,洪涟陇蹙。散涣长惊,电透箭疾。穹溘崩聚,坻飞岭复。回沫冠山,奔涛空谷。碪石为之摧碎,碕岸为之齑落。仰视大火,俯听波声、愁魄胁息,心惊慓矣!
【注释】潨:小水流入大水。洞:水急流。豗:撞击。澓:回旋的水流。宕:荡,冲击。荻浦:长着芦荻的水滨。狶洲:野猪出没的荒洲。薄:迫近。极:到达。淀:浅的湖泊。埤:补。轻烟:湖泊上的烟雾。振涾:振动而溢出。朱靡:指草被淹没。洪涟:洪波。陇蹙:聚集。透:跳,这里指闪过。穹:高大。溘:水。坻:水中的高地。碪石:这里指大石头。碕岸:曲岸。大火:星宿名,即心宿。愁魄:心惊魄动。胁息:屏住呼吸。慓:疾。
第五段,写长江及九江附近汇集的众水波浪奔腾的景象。其中“腾波触天,高浪灌日,吞吐百川,写泄万壑”等句,惊涛骇浪,恍然在目。下文写波浪崩散的种种惊人之状,来势之猛,如“电透箭疾”,冲击力之大,攻击力之强,简直可以把河岸冲走,把山岭冲翻,那被撞击回来的浪花,直可冲上山顶大浪可以把河岸连同河边的大石击得粉碎,其不可阻挡之势,真令人惊心动魄。
至于繁化殊育,诡质怪章,则有江鹅、海鸭、鱼鲛、水虎之类,豚首、象鼻、芒须,针尾之族,石蟹、土蚌、燕箕、雀蛤之俦,折甲、曲牙、逆鳞、返舌之属。掩沙涨,被草渚,浴雨排风,吹涝弄翮。夕景欲沈,晓雾将合,孤鹤寒啸,游鸿远吟,樵苏一叹,舟子再泣。诚足悲忧,不可说也。
【注释】诡质:身体结构怪异。怪章:外观奇特。江鹅:江鸥。鱼鲛:皮有斑纹的一种鱼。水虎:传说中一种“甲如鳞之鲤”,“膝头如虎掌爪”的动物。豚首:江猪。象鼻:传说中一种鼻如象的怪鱼。芒须:须如芒的水生动物。针尾:尾如针的水生动物。石蟹:溪涧石穴中的一种小蟹。燕箕:传说中一种头园秃如燕,身圆扁如簸箕的鱼。雀蛤:古代传说中雀入大水而变成的蛤。俦:类。掩沙涨:以江边的沙丘为掩蔽。被:覆盖。排风:乘风。吹涝:鱼类吐水。弄翮:鸟类举翼。
第六段抒写揽物思乡之情,说到各种奇异少见的动物。这里写的十六种水生动物,有的实有其物,有的来自神话。这些水生动物和鸟类,活跃在这片水域上。又由孤鹤、游鸿的吟啸,樵夫、舟子的悲叹,牵动了作者的思乡情怀。揽景述事,意调悲凉。
风吹雷飙,夜戒前路。下弦内外,望达所届。寒暑难适,汝专自慎,夙夜戒护,勿我为念。恐欲知之,聊书所睹。临涂草蹙,辞意不周。
【注释】飚:暴风,这里指迅疾。夜戒前路:指夜间停止走路吧。下弦:阴历22日或23日月亮呈弓弦形,叫做下弦。所届:所至,指目的地。即江州刺史刘义庆的治所。专:务必。夙夜:早晚。戒护:指保重身体。勿我为念:不要以我为念,聊:聊且,姑且。草蹙:仓卒。
最后一段预计抵达日期,并对妹妹鲍令晖致以关切之意。鲍令晖很有文才,钟嵘《诗品》评其诗说:“令晖歌诗,往往崭绝清巧,拟古尤胜。”鲍照自己也说“天伦同气,实惟一妹”,可见兄妹感情很深。故刚离家十日,便把旅途所见所闻,写信告诉妹妹,篇末的叙述,回应题目中的“与妹书”。
这篇骈文书信,在写法上受到汉代大赋的影响,写景则分东南西北,写水生生物,罗列至十六种之多,很像炫耀博物知识的辞赋家所为。但辞赋爱铺张扬厉,堆垛寡变,语言繁缛;鲍照的骈文则能以奇峭见长,变幻多端,加上写景优美,与汉赋迥别;语言也不同于大赋,精妙凝练,有不少可以讽诵的名句。用这种骈体写书信,在文学史上是一大创新。本文在写山水景物方面的成就,超过了作者的山水诗。它的问世,使鲍照在骈文史上获得较高的地位。《登大雷岸与妹书》与《芜城赋》可以并美,是鲍照骈文中的双璧,赢得了历代评家的交口称赞。
附录:《登大雷岸与妹书》魏晋南北朝南朝宋: 鲍照
吾自发寒雨,全行日少,加秋潦浩汗[1],山溪猥至[2],渡泝无边[3],险径游历,栈石星饭[4],结荷水宿[5],旅客贫辛,波路壮阔[6],始以今日食时[7],仅及大雷。涂登千里[8],日踰十晨[9],严霜惨节,悲风断肌[10],去亲为客,如何如何!
向因涉顿,凭观川陆[11];遨神清渚,流睇方曛[12];东顾五州之隔,西眺九派之分[13];窥地门之绝景[14],望天际之孤云。长图大念[15],隐心者久矣[16]!南则积山万状,负气争高[17],含霞饮景[18],参差代雄,淩跨长陇[19],前后相属,带天有匝[20],横地无穷[21]。东则砥原远隰[22],亡端靡际[23]。寒蓬夕捲[24],古树云平。旋风四起,思鸟群归。静听无闻,极视不见。北则陂池潜演[25],湖脉通连。苧蒿攸积[26],菰芦所繁[27]。栖波之鸟,水化之虫,智吞愚,彊捕小[28],号噪惊聒[29],纷乎其中,西则回江永指[30],长波天合[31]。滔滔何穷,漫漫安竭!创古迄今,舳舻相接[32]。思尽波涛,悲满潭壑[33]。烟归八表,终为野尘[34]。而是注集,长写不测[35],修灵浩荡[36],知其何故哉!西南望庐山,又特惊异。基压江潮[37],峰与辰汉相接[38]。上常积云霞,雕锦缛[39]。若华夕曜[40],岩泽气通[41],传明散綵[42],赫似绛天[43]。左右青霭[44],表里紫霄[45]。从岭而上,气尽金光[46];半山以下,纯为黛色[47]。信可以神居帝郊[48],镇控湘、汉者也。若潀洞所积[49],溪壑所射[50],鼓怒之所豗击[51],涌澓之所宕涤[52],则上穷荻浦[53],下至狶洲[54];南薄燕派[55],北极雷淀[56],削长埤短[57],可数百里。其中腾波触天,高浪灌日[58],吞吐百川,写泄万壑。轻烟不流,华鼎振涾[59]。弱草朱靡[60],洪涟陇蹙[61]。散涣长惊[62],电透箭疾[63]。穹溘崩聚[64],坻飞岭复[65]。回沫冠山[66],奔涛空谷[67]。碪石为之摧碎[68],碕岸为之落[69]。仰视大火[70],俯听波声、愁魄胁息[71],心惊慓矣[82]!至于繁化殊育[73],诡质怪章[74],则有江鹅、海鸭、鱼鲛、水虎之类[75],豚首、象鼻、芒须,针尾之族[76],石蟹、土蚌、燕箕、雀蛤之俦[77],折甲、曲牙、逆鳞、返舌之属[78]。掩沙涨[79],被草渚[80],浴雨排风,吹涝弄翮[81]。夕景欲沈,晓雾将合,孤鹤寒啸[82],游鸿远吟,樵苏一叹[83]再泣[84]。诚足悲忧,不可说也。
风吹雷飙[85],夜戒前路[86]。下弦内外[87],望达所届[88]。寒暑难适,汝专自慎,夙夜戒护[89],勿我为念。恐欲知之,聊书所睹。临涂草蹙[90],辞意不周。
——选自《汉魏百三家集·鲍参军集》
我自从冒着寒雨出发,整天赶路的日子很少,加上秋天的雨水浩漫无边,山间溪水大量流入长江,逆流而上行驶在宽阔无边的江面,游历在险绝的路上,在栈道上、星光下吃饭,结荷叶为屋歇宿在水边。旅途行客的贫苦艰辛,水路的壮阔漫长,所以直到今天午饭时,才到达大雷岸。路途行程千里,日子过了十天。凛冽的寒霜刺痛骨节,悲凉的秋风割人肌肤。离开亲人成为行客,心情是何等的悽怆!
前些日子因为且行且宿,凭览河川与陆地;骋目娱怀于清流中的洲渚,纵目远眺黄昏的景色;向东回顾有五洲之隔,向西眺望江有九道之分。看地门的绝妙奇景,望天边的冉冉孤云。宏图大志,激发于心已经很久了!南面重重叠叠的山峦呈现各种形状,负恃着气势竞相比高,映含着鲜艳的朝霞、闪射着灿烂的阳光,峰峦高低错落迭递着争高称雄,超越田中高高隆起的长陇,前后相连,可以环绕天边一周,横亘着大地无穷无尽。东面则是磨刀石一样平坦的原野、越远越低,无边无际。寒风中的蓬草在黄昏时捲起,高大的古树上与云平。旋风四面而起,思念故巢的鸟成群而归。静听风声却又寂然无闻,极目凝视鸟却不见。北面则是陂塘水泽和潜流,与湖水水脉相通。苧麻、蒿草积聚,菰米、芦苇丛生。栖息在水上的鸟,水中的鱼,智者吞吃愚者,大的捕捉小的,呼号噪叫、惊扰嘈杂,在水泽中纷纷攘攘。西面则是曲折的江水永远流淌,浩淼的水波与天相连。长流滔滔哪得穷尽、浩浩荡荡怎会枯竭!从古至今,行船前后相接。乡思全都溶入了波涛,悲怆填满了深潭丘壑。烟云飞归八极之外,最终化为天地间的尘埃。而江河奔腾汇集,永远东流不可捉摸。江河浩荡,知道它是什么原因呢!转向西南望见庐山,独立雄峙更令人惊异。山脚压着大江的潮水,峰顶与星辰天汉相接。上面常常堆积着云霞,犹如雕锦缛采。夕晖映射出若木之花般的霞光,山岩与水泽上的雾岚连成一片,闪烁着光辉散下绚烂的彩霞,赫赫的光焰把天空照得一片通红。两旁升腾的青霭,环绕着紫霄峰周围。由山岭而上,雾岚散尽的山顶闪射出一片金光。半山腰以下,纯粹是青苍的黛色。庐山确实可以凭借天神的威力,镇守控制着湘江、汉水流域。至如小水积聚汇入大水迅疾地奔流,山谷间溪水喷射,象憋着怒气那样互相撞击,洄流奔涌般激荡,则上穷尽于荻浦,下至于狶洲,南面迫近于燕,北面穷极于雷淀,削长补短,水流可至数百里。其中翻腾的波浪碰到天穹,高高的浪花灌进红日,吸进吐出百条河川,奔泻腾泄于千岩万壑。波上轻烟水雾凝聚而不流动,如华丽的鼎中水在沸溢。细弱的岸草茎叶从水披靡,巨浪渐渐迫近了田陇。巨浪崩散常常令人惊恐,象闪电般穿越、飞箭般迅疾。浪峰一会儿聚起一会儿跌碎,简直要把河岸冲走使山岭颠复。回迸的飞沫高过山顶,奔腾的江涛扫空山谷。河边的擣衣石被撞击得粉碎,曲折的河岸被冲刷成碎末飞落。抬头仰看天上的火星,低头俯听水上的波声,恐惧得使人屏住了呼吸,急疾得使人魄悸而心惊。至于繁殖蕃衍的各种水生动物,大都有奇异的躯体怪诞的外形,有江鹅、海鸭、鱼鲛、水虎之类,有豚首、象鼻、芒须、针尾之族,有石蟹、土蚌、燕箕、雀蛤之辈,有折甲、曲牙、逆鳞、返舌之属。遮掩在逐浪的沙滩上,躲避在长满草的洲渚边,浴沐在雨中并列迎风,吐着水沫、梳理着毛羽。在夕阳就要西沉,晨雾即将弥漫之际,孤鹤在寒风中悲鸣,游荡的鸿鹄在远处哀吟,砍柴取草的人一声叹息,船夫再次哭泣,游子的心实在非常悲怆忧愁,非言语所能表达。
风吹送着雷霆狂飙,夜间必须提防前途。本月二十三、二十四日前后,可望达到目的地。冷暖难以调适,你务必自己当心。早晚当心保重,不要为我挂念。恐怕你想知道我旅中的近况,故聊且写下我的所见所感。途中匆匆草就,措辞达意恐或不周。
【注释】
[1]秋潦:秋雨。浩汗,大水浩浩无边的样子。[2]猥(wěi委):多。猥至,指秋雨后山溪水多流入江。[3]泝(sù素):同“溯”,逆流而上。[4]栈石:指在险绝的山路上搭木为桥而过。栈,小桥。[5]结荷:结起荷叶为屋。水宿:歇宿在水边。亦言行旅之苦况。[6]波路:水路。[7]日食时:即午饭时。《汉书·淮南王安传》:“(上)使为《离骚传》,旦受诏,日食时上。”[8]涂:道路。登,走;行进。[9]踰:即“逾”,越过。两句谓已走了千里路,过了十天。按自建康至大雷岸,实际上行程不足千里。这里是约数。[10]惨:疼痛。这里用作动词。节:关节。[11]涉顿:徒步过水曰“涉”。住宿歇息称“顿”。[12]遨神:骋目娱怀。清渚:清流中的洲渚。流睇:转目斜视。曛:黄昏。[13]五洲:长江中相连的五座洲渚。《水经注·江水》:“(轪县故城)城在山之阳,南对五洲也。江中有五洲相接,故以五洲为名。”九派:指江州(今九江)所分的九条水。又因之称流经江州附近的长江。郭璞《江赋》:流九派乎浔阳。”[14]地门:即武关山。《河图括地象》云:“武关山为地门,上与天齐。”[15]长图大念:即宏图大志。[16]隐心:动心。[17]负气:恃着气势。[18]含霞:映衬着鲜艳的朝霞。饮景:闪射着灿烂的阳光。景,太阳。[19]淩(líng灵):亦作“凌”,逾越。陇,田梗。[20]带:这里用作动词,即“围起”之意。匝(zā扎)环绕一周。[21]横地:指群山横亘大地。[22]砥:磨刀石。隰(xí席):低下之地。[23]亡(wù无):通“无”。靡:没有。[24]寒蓬夕捲:蓬草遇风则飞旋捲去。[25]陂(pí皮)池:水塘。潜演:潜流。演,长长的水流。[26]苧(zhù柱)蒿:苧麻和蒿草常生水边。攸积:所积。[27]菰(gū姑)俗称“茭白”。[28]疆:同“强”。[29]惊聒(guō郭):惊扰嘈杂。[30]回江:曲折的江水。永指,永远流向远方。[31]天合:与天相连。[32]舳舻(zhúlú逐卢):船尾和船头。[33]壑(huò或):山谷。[34]八表:八方以外极远的地方。野尘:天地间的尘埃。两句语本《庄子·逍遥游》:“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有幻灭无常之想。[35]写:同“泻”。[36]修灵浩荡:语出《离骚》:“怨灵修之浩荡兮。”修灵,指河神。[37]基:山基。[38]辰汉:星辰天汉。[39]雕锦缛:形容云霞的绮丽绚烂。[40]若华:若木之花。《淮南子·坠形训》:“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此指霞光。[41]气通:雾岚连成一片。[42]传明:闪射光明。[43]赫:火光红艳。绛:大红色。[44]霭:烟气。[45]紫霄:庐山高峰名。[46]气尽:烟岚散尽。[47]黛色:青苍色。[48]神居帝郊:神仙、天帝的居处。[49]潀(zhōng忠):小水汇入大水。洞:疾流。[50]溪壑:山谷间溪水。[51]豗(huī灰):相击。[52]澓(fú伏):洄流。宕涤:摇荡;激荡。[53]荻浦,长满芦的水滨。[54]狶(xī希)洲:野猪出没的荒洲。狶,同“豨”,猪。[55]薄:迫近,派:水分流处。[56]淀:浅湖。[57]削长埤(pí皮)短:意谓对众多河流湖泊加以削长补短。埤,增益。[58]高浪灌日:形容波浪翻腾之高。[59]涾(tà沓):水沸溢。[60]朱:同“株”,株干。这里指草茎。靡:披靡,倒伏。[61]蹙(cù促):追近。句谓大水迫近田陇。[62]散涣:波浪崩散。涣,水盛貌。[63]透、疾:均指迅速。[64]穹溘(kè客)浪峰。穹,高大。溘,水花。[65]坻(dǐ底):河岸。复:倒复。[66]回沫:回迸的水花飞沫。冠山:谓水势逾山。[67]空谷:扫空山谷。空,用作动词。[68]砧(zhēn真)石:河边的碪衣石。[69]碕(qí奇)岸:弯曲的河岸。(jí跻)落:变成碎末飞落。,切成细末的腌菜。[70]大火:星名。即心宿二。[71]愁魄:因发愁而动魂魄。胁息,屏住呼吸。胁,通:“翕”,敛缩。[72]慓(piào票):迅速。[73]繁化殊育:指各种生物的繁殖蕃衍。[74]诡质:奇异的躯体。怪章:怪诞的外表。[75]江鹅:《本草》引《释名》:“鸥者浮水上,轻漾如沤也,在海者名海鸥,在江者名江鸥,江夏人讹为江鹅也。”海鸭:《金楼子》:“海鸭大如常鸭,斑白文,亦谓之文鸭。”鱼鲛:《山海经》:“荆山,漳水出焉,东南流,注于睢。其中多鲛鱼。”注:“鲛,鲋鱼类也,皮有珠文而坚,尾长三四尺,末有毒,螫人。”水虎:《襄沔记》:“沔水中有物,如三四岁小儿,甲如鳞鲤、秋曝沙上,膝头如虎掌爪,常没水,名曰水虎。”[76]豚首:郭璞《江赋》:“鱼则江豚海豨。”注:“《临海水土记》曰:“海豨(猪),豕头(豚首)、身长九尺。”象鼻:《北史》云:“真腊国有鱼名建同,四足无鳞,鼻如象,吸水上喷,高五六十丈。”芒须:王隐《交广记》:“吴置广州,以滕修为刺史,或语修,虾须长一丈,修不信,其人后至东海,取虾须长四丈四尺,封以示修,修乃服之。”针尾:据《山海经》注云,鲛鱼“尾长三四尺,末有毒,螫人。”[77]石蟹:《蟹谱》:“明越溪涧石穴中,亦出小蟹,其色赤而坚,俗呼为石蟹。”土蚌:《说文》:“蚌,蜃属,老产珠者也,一名含浆。”燕箕:《兴化县志》:“魟鱼头圆秃如燕,其身圆褊如簸箕,又曰燕魟鱼。”雀蛤:《礼记》:“季秋之月,雀入大水为蛤。”[78]折甲:鳖,甲鱼。《宁波志》:“鲎形如复斗,其壳坚硬,腰间横纹一线,软可屈摺,每一屈一行。”曲牙:《函史》引《物性志》:“形似石首鱼,三牙如铁锯。”逆鳞:王旻之《与琅琊太守许诚言书》:“贵郡临沂县,其沙村逆鳞鱼,可调药物。逆鳞鱼仙经谓之肉芝。”返舌:《释文》:“反舌,蔡伯喈云:虾蟆。”以上“江鹅”至“返舌”等十六种水生动物,有的实有其物,有的是神话传说中的名称,故难一一考实。[79]沙涨:沙滩。[80]被:此处意为躲避。[81]吹涝:吐着水。弄翮(hé核):搜理毛羽。翮,羽毛。[82]寒啸:哀鸣。[83]樵苏:樵夫。苏,取草。[84]舟子:船夫。以上四句,暗示自己“去亲为客”的悲凉情怀。[85]飙:风暴。[86]戒:提防。前路:前途。[87]下弦:月亮亏缺下半的形状。指二十三、四日。《诗经·小雅·天保》孔颖达《正义》云:“至十五、十六日,月体满。”“从此后渐亏,至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亦正半在,谓之下弦。”[88]届:至。[89]夙(sù素)夜:早晚。[90]涂:同“途”。蹙:急促。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