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崔瑗《座右铭》赏析
(2016-12-27 17:52:05)
标签:
崔瑗孔子老子座右铭杂谈 |
崔瑗是东汉文学家崔骃的儿子,史书说他“锐志好学,尽能传其父业”(《后汉书·崔瑗传》)。他与张衡、马融特相友善,并以文章显名当世。但其人身世坎坷,四十岁才出为郡吏,后来又坐过牢,受过贬,久处下僚,郁郁不得其志。不过,从他的这篇“座右铭”来看,他对于世情练达之事和出处穷通之理,悟得也比较透彻。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崔瑗的《座右铭》被文选收录,受到后人的重视,自有它的独特之处。
全文立论,从人与己的关系落笔,拈出社会生活、人际关系中常见的现象。开篇“勿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两句可归结为慎言。“无道人之短”就是不直言他人的短处,儒家将人分为君子和小人两类,小人的短处,不能说,说了会得罪小人;而对于君子,因为君子能够“吾日醒吾身”,能够不断的自省自查自纠,所以不必说。“无说己之长”,则是提醒自己不要自我张扬。“说己之长”是为了获得他人的肯定、赞赏,进而获得利益,这种行为与儒家秉持的观念相悖。这两句又与下文的“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藏”是一脉相承的。
“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是说施恩与他人不要再想,但接受他人的恩惠要铭记在心。
“世誉不足慕”与“谤议庸何伤。”这两句从荣与辱两个方面阐明作者的思想。无论是赞誉还是诽谤,都要坦然视之,淡然对之。
座右铭是写给自己看的,是作者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的集中体现。其中有两点特别值得重视。一是做人的准则,文中以一言蔽之:“惟仁为纪纲”,“仁”是孔子道德伦理思想的核心。是规范作者行为的准绳,也是整个座右铭的核心,崔瑗把他奉为圭臬。孔子说“仁者爱人”,所以崔瑗说,“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孔子说,“仁”者必“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所以崔瑗也说,“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藏。在涅贵不淄,暧暧内含光。”这是“修己以安人”,可见崔瑗的仁爱思想,完全是与孔子的“仁”一脉相承的。二是做人的方式,强调外柔内刚,以柔取胜,这一思想则是从老子那里继承来的。崔瑗此文中则直言“柔弱生之徒,老氏戒刚强”,认为柔弱是立身之本,取生之道,刚强反而易遭不测,并且接着用“行行鄙夫志,悠悠故难量”二句,以示强调。很显然,崔瑗的座右铭在先贤那里吸取了思想精华,孔子的思想侧重在内,是做人的准则和核心;老子的思想侧从于外,更多的讲究做人的方式方法。这两者一表一里,相得益彰。崔瑗的发明和贡献在于,他把孔子和老子的高深莫测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思想,融化贯通为自己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使之生活化、通俗化、大众化了。
据《后汉书·崔瑗传》记载,崔瑗曾卷入一场废立之争。汉安帝废太子刘保,立刘懿。安帝死后,阎太后称制,以兄阎显为车骑将军,定策禁中。阎氏乃立刘懿,是为少帝。其时崔瑗为阎显幕僚,曾劝长史陈禅一起去说服阎显废刘懿立刘保。陈禅犹豫不决。恰逢少帝发病而死,刘保被拥立为帝,是为顺帝。为此,阎氏兄弟都被杀,崔瑗也以幕僚的关系而连带贬斥,无功反有过。崔氏门人苏祇知道内情,深为冤枉,打算上书申明,被崔瑗制止。其时陈禅已为司隶校尉,表示只要苏祇上书,他愿作证。崔瑗仍不同意,说:“此譬犹儿妾屏语耳,愿使君无复出口!”从此辞归,不再应州郡之命。由此可见,崔瑗对于荣辱誉毁之事,确已看破悟透,不仅铭文以戒之,更以身体力行之。这篇《座右铭》是他砥砺品格,陶怡情操的一个象征。它的受人推崇,也与崔瑗的人品有关。
此文在艺术上也有两点很突出:一是在结构上,每两句构成一个意思,而这两句的意思往往是相反、相对甚至相矛盾的,作者正是通过这种对立、矛盾突出了主观选择的价值和意义。而是采用五言形式,其实五言形式,仅在民间流传,汉乐府民歌较多的采用这一形式,而文人圈子里并不多见。崔瑗采用这一形式大概是因为“座右铭”是写给自己看的,所以显得比较随便,而更重要的是说明崔瑗比较注重从乐府民歌中汲取营养。
附录:《座右铭》东汉:崔瑗
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在涅贵不淄,暧暧内含光。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硁硁鄙夫介,悠悠故难量。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词句注释
①施:施舍。
②世誉:世俗的荣誉。
③纪纲:纲纪,指约束言行的规则。
④隐心:估量。
⑤庸:岂,哪里。
⑥守愚,守拙。
⑦臧(zāng):赞扬。
⑧涅:一种矿物,古代用作黑色染料。
⑨缁(zī):黑色;变为黑色。
⑩暧暧(ài):昏暗不明的样子。
⑪硁硁(kēng):执著,形容浅薄固执。《论语》:“子曰:硁硁然小人哉。”
⑫介:坚固。
白话译文
不要津津乐道于人家的短处,不要夸耀自己的长处。施恩于人不要再想,接受别人的恩惠千万不要忘记。世人的赞誉不值得羡慕,只要把仁爱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就行了。隐藏自己的真心,不要盲动,审度是否合乎仁而后行动,别人的诽谤议论对自己又有何妨害?不要使自己的名声超过实际,守之以愚是圣人所赞赏的。洁白的品质,即使遇到黑色的浸染也不改变颜色,才是宝贵的。表面上暗淡无光,而内在的东西蕴含着光芒。柔弱是生存的根本,因此老子力戒逞强好胜,刚强者必死。浅陋固执刚强,小人却以此为美德而坚持。君子悠悠,内敛而不锋芒毕露,别人就难以估摸透啊!君子要慎言,节饮食,知足不辱,故能去除不祥。如果持久地实行它,久而久之,自会芳香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