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采蘼芜》赏析
标签:
古代文学汉乐府弃妇对答杂谈 |
封建社会妇女的地位是低下的,她们的愿望是“愿得一心人,白首不分离”(《白头吟》),但在当时封建家长制、夫权制的压迫下,她们常常会遭到不幸。《怨歌行》中的女子就用纨扇(丝绢制作的扇子)自比,“长恐秋季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竹箱)中,恩情中道绝。”这种忧心忡忡,以致遭受弃捐的命运,是一般妇女所常遇到的。《上山采蘼芜》就是写弃妇的作品。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弃妇上山去采一种香草的植物(这种香草据说干了以后可以当做香料)。下山归来途中,碰到了她原来的丈夫。
长跪问故夫:“新人复如何?”
于是便深深地跪下来问他新娶的妻子怎么样?弃妇向故夫打听“新人”的情况,“新人复如何”?一个“复”字用得意味深长,既透露出弃妇心中无限委屈怨恨,又带着一丝本能的妒意。
“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她原先的丈夫回答她说,新娶的女子虽然不错,但不如你。“姝”本来当美丽讲,现在不仅是指相貌了,是说各方面的情况都不如你。“颜色”指相貌,她与你容貌差不多,但手工、手艺不如你巧。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閤去。”
弃妇冷冷地刺了一句,当初新妇从大门入,而我这个被你弃掉的人从小门出去。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故夫答道,新人善于织黄色的绢(价格较低),故人善于织白色的绢(价格较高)。新人织黄绢能日织一匹(相当于四丈),而你织白绢能日织五丈多,两相比较,无论是质量,或者是数量,新人都不如你。
故夫在回答时,不顾自己大男人的情面,一味地表达对面前的前妻无限的怀念之情,他的语气卑微而真挚,最后一句“新人不如故”则毫无保留地抒发了男子对女主人公的深深思恋之情。从故夫对弃妇的夸赞和所表现出来的一片旧情来看,大约造成这一悲剧的主要原因不在故夫,或者竟如《孔雀东南飞》所反映的那样,是由于家长的迫害。从她长跪问故夫的话来看,她的心中是积蕴着强烈的隐痛和不平的。诗中写她容貌、劳动才能都不比别人差,但还是不免于被弃,这就更显出她的被弃是无辜的。诗中表现出对这被弃女子的深厚同情。
本诗的写法也很别致,它基本上是由几句对答构成的,但是情景毕现,质朴感人
附录:《上山采蘼芜》 汉乐府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1)
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2)
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3)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閤去。(4)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5)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6)
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注释
(1)蘼芜(mí wú):一种香草,叶子风干可以做香料。古人相信蘼芜可使妇人多子。
(2)姝:好。不仅指容貌。当“新人从门入”的时候,故人是丈夫憎厌的对象,但新人入门之后,丈夫久而生厌,转又觉得故人比新人好了。这里把男子喜新厌旧的心理写得更深一层。
(3)手爪:指纺织等技巧。
(4)閤(hé):旁门,小门。新妇从正面大门被迎进来,故妻从旁边小门被送出去。一荣一辱,一喜一悲,尖锐对照。这两句是弃妇的话,当故夫对她流露出一些念旧之情的时候,她忍不注重提旧事,诉一诉当时所受委屈。
(5)缣(jiān)、素:都是绢。素色洁白,缣色带黄,素贵缣贱。
(6)一匹:长四丈,宽二尺二寸。
译文
登上山中采蘼芜,下山偶遇前时夫。
故人长跪问故夫:”你的新妻怎么样?”
夫说“新妻虽不错,却比不上你的好。
美貌虽然也相近,纺织技巧差得多。
新人从门娶回家,你从小门离开我。
新人很会织黄绢,你却能够织白素。
黄绢日织只一匹,白素五丈更有余。
黄绢白素来相比,我的新人不如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