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千古厌战诗之祖——《采薇》赏析

(2016-05-17 19:24:37)
标签:

诗经

小雅

玁狁

借景言情

杂谈

《小雅·采薇》

(一)

采薇采薇(1),薇亦作止(2)。

曰归曰归(3),岁亦莫止(4)。

靡室靡家(5),玁狁之故(6)。

不遑启居(7),玁狁之故。

(二)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8)。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9),载饥载渴(10)。

我戍未定(11),靡使归聘(12)。

(三)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13)。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14)。

王事靡盬(15),不遑启处(16)。

忧心孔疚(17),我行不来(18)!

(四)

彼尔维何(19)?维常之华(20)。

彼路斯何(21)?君子之车(22)。

戎车既驾(23),四牡业业(24)。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25)。

(五)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26)。

君子所依(27),小人所腓(28)。

四牡翼翼(29),象弭鱼服(30)。

岂不日戒(31)?玁狁孔棘(32)!

(六)

昔我往矣(33),杨柳依依(34)。

今我来思(35),雨雪霏霏(36)。

行道迟迟(37),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作品注释

(1)薇:豆科植物,今俗名称大巢菜,可食用。一说指野生的豌豆苗。

(2)作:生出,冒出地面,新长出来。止:语助词。

(3)曰:说,或谓乃语助词,无义。归:回家。

(4)莫:“暮”的本字。岁暮,一年将尽之时。

(5)靡:无。

(6)玁狁(xiǎnyǔn):亦作“猃狁”。北方少数民族,到春秋时代称为狄,战国、秦、汉称匈奴。

(7)不遑:没空。遑,闲暇。启:跪坐。居:安居。一说启是跪,居是坐,启居指休整。

(8)柔:柔弱,柔嫩。

(9)烈烈:火势很大的样子,此处形容忧心如焚。

(10)载:语助词,又。

(11)戍:驻守。定:安定。

(12)靡使:没有捎信的人。使,传达消息的人。归聘:带回问候。聘,探问。

(13)刚:指薇菜由嫩而老,变得粗硬。

(14)阳:阳月,指夏历四月以后。一说指夏历十月。

(15)王事靡盬(gǔ):征役没有停止。王事,指征役。盬:休止。

(16)启处:与“启居”同义。

(17)孔疚:非常痛苦。孔,很。疚,痛苦。

(18)不来:不归。来,回家。

(19)尔:“薾”的假借字,花盛开貌。维何:是什么。维,语气助词。

(20)常:棠棣,即扶移,木名。

(21)路:同“辂”,高大的马车。斯:语助词,无实义。

(22)君子:指将帅,主帅。

(23)戎车:兵车。

(24)四牡:驾兵车的四匹雄马。业业:马高大貌。

(25)三捷:与敌人交战多次。捷,同“接”。一说指胜利,三捷,指多次打胜仗。

(26)骙(kuí)骙:马强壮貌。

(27)依:乘,指将帅靠立在车上。

(28)小人所腓:士兵以车为掩护。小人:指士卒。腓(fěi):“庇”的假借,隐蔽。

(29)翼翼:行止整齐熟练貌。

(30)象弭:象牙镶饰的弓。鱼服:鱼皮制成的箭袋。服,“箙”的假借。此句形容装备精良。

(31)日戒:每日警备。

(32)孔棘:非常紧急。棘:同“急”。

(33)昔:过去,当初离家应征的时候。往:指当初从军。

(34)依依:柳枝随风飘拂貌。

(35)思:语助词。

(36)雨(yù):作动词,下雪。霏霏:雪花纷飞貌。

(37)行道:归途。迟迟:步履缓慢貌。

作品译文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赏析】:

《小雅.采薇》一诗,产生于周宣王时代。西周王朝自周厉王以后,王室力量衰弱,北方的玁狁族便趁机不断骚扰中原地区。《采薇》一诗,就是写一个服役的士兵,在抗敌归来时的思想感情。诗中写这个士兵一路走,一路回味着出征的生活。他首先想到,是谁使他背井离乡,不能过和平安定的生活呢?

诗的首章写道: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暮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薇:野生豆科植物,嫩苗可食。亦:语助词。止:语尾助词。作:生长。这两句是说,采薇呀采薇,不断地采,薇苗儿刚刚长出来。

“曰归曰归,岁亦暮止”,曰:说。暮:指一年将尽的时候。这两句是说,说归家呀说归家,至年终了还是回不了。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靡:无。玁狁:一作猃狁,我国北方种族名。秦、汉时代称匈奴。这两句是说出征在外,年终不归,等于没有妻室的家庭一样,这都是由于玁狁侵犯的缘故。

“不遑启居,玁狁之故”,遑:间暇。启:跪坐。古人坐着的姿势是用双膝着席,臀部离开脚跟,把腰挺直即称“启”;臀部贴在脚后跟上,即称“居”,也就是安坐。不遑启居:使之无暇安定下来生活。这第一章是写为了抗击玁狁的侵犯,战士们离乡背井,到岁暮还不得归家团聚;他们一再说道:“玁狁之故。”他们对玁狁充满了仇恨。

第二章和第三章,写了战士们在外饥渴劳苦之状。着重写戍边生活的艰辛,强烈的思乡情绪以及久久未能归家的原因。但他们明白战争的正义性,便还是忍耐着这一切。

第四章和第五章,则写了他们当时的紧张生活和对敌人的高度警惕,从中透露出士兵既有御敌胜利的喜悦,也深感征战之苦,流露出期望和平的心绪。

其第五章是这样写的: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可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驾彼四牡,四牡騤騤”,牡:指驾车的雄马。骙骙:强壮的样子。这两句是说,在行军中,他们跟随在四匹壮马驾着的战车后面。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指将帅。依:指乘坐在车里。小人:指一般的士兵。腓:掩护。古代打仗时,将帅坐在战车中指挥,士兵则常随从在车后,借车身来隐蔽,掩护。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翼翼:行列整齐的样子。象弭:“象”,指象牙;“弭”,弓两端拴弓弦的地方。鱼服:用沙鱼皮制造的盛箭的袋子。服:同箙。

“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戒:指戒备。孔:非常。棘:同急。这两句是说怎能不每日严加戒备呢,敌情是异常紧急的。

以上这章,是写兵士们凭着战车作掩护,佩挂着弓箭向敌人展开攻击。当时军情紧急,他们需要整日不懈地警戒,毫不能有所放松。当然在等级社会中,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常常是交织在一起的。统治阶级对参加保家卫国的战士们,并不十分关怀体恤的。因此,诗中的这位服役回家的士兵,一路上,忍饥忍渴,心中十分悲怆。诗的最后一章写: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依依:指柳枝随风飘扬的样子。这两句是说,回忆起当初离家服役的时候,正是杨柳春风的好季节。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思:语助词,犹“兮”字。雨:作动词,降的意思。霏霏:雪花纷飞的样子。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迟迟:指步履艰难,步行缓慢。这两句是说,一路上忍饥忍渴,一步一步往家里慢慢地走。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莫知:没人能了解。这两句是说,我内心充满悲伤,但是却没有一个人理解我的苦处。

这首诗描述了这样一个情景:寒冬,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士兵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道路崎岖,又饥又渴;但边关渐远,乡关渐近。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仅思绪纷繁,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登高的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笼罩全诗的情感主调是悲伤的家园之思,全诗交织着士兵的爱国热情和诉说战争生活劳苦悲伤的复杂情绪。下层士兵们深知自己的离乡背井、忍饥挨饿、奔波劳苦,是由于民族敌人造成的,他们对玁狁的侵犯充满着仇恨。为了保家卫国,他们英勇抗敌。但是战争的胜利,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多少好处,他们被本民族的统治者驱遗回乡村时,他从追忆中回到现实,体验到了生命的流逝,一路上仍是“载饥载渴”,过着非人的生活,“近乡情更怯”,他不禁为自己和家庭的将来担忧。这首诗真实地反映了下层士兵的爱国精神,同时也反映了本民族统治者对他们的非人待遇,因此,它的思想内容呈现着一定复杂性。既表现了戍卒的爱国主义精神,更表现出来将从属于国家军事行动的个人从战场上分离出来后的忧心如焚的内心世界,从而表现出周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采薇》似可称为千古厌战诗之祖。

在艺术上,“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称为《三百篇》中最佳诗句之一。自南朝谢玄以来,对它的评析以绵延成一千五百多年的阐释史。王夫之《姜斋诗话》的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和刘熙载:艺概的“雅人深致,正在借景言情”,已成为诗家的口头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