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尊重自己的尺度
尊重自己的尺度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1,347
  • 关注人气:53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儒家和隐者——《子路从而后》赏析

(2016-01-25 20:32:16)
标签:

杂谈

论语

孔子

子路

荷蓧丈人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和他学生们的言论以及他们生活情况的书,是研究孔子学说的基本资料。孔子是我国古代一位影响很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的创始人。
《论语》在古代文学语言形成和发展上,占有重要地位。《论语》多系口语的记录,因此,具有口语生动活泼的特点。但是它又是经过加工的,语言精练而典范,往往寥寥数语,表达了丰富的内容。《论语》一书,两万多字,篇幅不算大。然而我们现在很多成语,是来自这部书的。例如:过犹不及、温故知新、既往不咎、尽善尽美、巧言令色、文质彬彬、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道听途说、述而不作、举一反三、临事以惧、任重道远、循循善诱、色厉内荏、欲罢不能、后生可畏、欲速不达、言必行行必果、怨天尤人、言不及义、杀身成仁、当仁不让、患得患失、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一言以蔽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可忍孰不可忍、朽木不可雕也、鸣鼓而攻之、三思而后行、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四海之内皆兄弟、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成人之美、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小不忍则乱大谋、既来之则安之等等。以上举例,我们用一个套语:据不完全统计,此书所创的成语率如此之高,是其他书很少见到的。论语是值得一读的书。
《子路从而后章》选自《论语》的第十八篇,《微子》篇。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从,跟随的意思。后做动词用,就是落在后头。子路跟随孔子,落到了后面,遇到了一位老人。丈人就是指老年人。以,是介词,拿的意思。蓧:是一种锄草的农具。荷:是扛的意思,现在仍有荷枪、荷锄。用拐杖挑着锄草工具。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植其杖而芸。
子路问道:“您见到我的老师吗?”老人说:“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是老师?”老人说完了,拿着蓧下田除草去了。
这位老人不直截回答他的问题,而是用一个反问句,“孰为夫子?”意思是说,我不知道谁是夫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是对子路说的,说子路是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一个人,所以“五谷不分”后面用一个句号较好。这说明老人对子路有意见。老人认为:当今乱世,你不劳动,不事生产,到处奔波,想谋个一官半职,还问我看到你老师没有,我不是你的同类,我压根不知道你的老师是谁。老人从根本上否定了子路四处奔波,去投靠统治者的做法。
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子路拱着手恭敬的站着。老人留子路过夜,杀鸡、做黄米饭给子路吃,款待子路。又叫他的二个儿子出来相见。
这一段讲子路遇见荷蓧丈人,这位老人很有意思,他批评子路很严厉,招待子路很热情。老人留子路住宿并杀鸡为黍热情招待他,这与子路“拱而立”有关,因为这表现了子路懂礼、尊老。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第二天,子路又上路了,去追赶他的老师了,拿上面这些情况、发生的事情告诉了孔子。孔子说:“这是个隐者呀!”让子路回去再见这个老人。到了他的家,然而老人出门走了。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子路说:“不去做官这是不合道理的。长辈和晚辈的礼节是不可废弃的;君和臣之间的义,怎么能废弃呢?想要使自己清白而破坏大的伦常,我们出来做官,是为了行义,尽义务。良好的政治主张行不通,那是早已知道的了。”
子路没有见到老人,讲了上面的话,算是留言。
子路为什么要将后面的一段话呢?原来,他对老人的批评、款待开始是不完全理解的,当他向孔子汇报以后,孔子比他敏锐,一下子断定这是一个隐者。孔子主张参与政治,要去做官,所以周游列国,在政治上施展抱负,而隐者恰恰主张逃离现实。子路讲上面的一通话,一则是为自己辩解,另外,也是借此来宣扬他们的政治主张。
附录:《子路从而后》选自《论语》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译文或注释:

子路跟随孔子,落到了后面。碰到一个老人,用拐仗挑着除草工具。子路问道:“您看见我的老师吗?”老人说:“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是你的老师呢?”说完,便柱着拐杖除草。子路拱着手恭敬地站着。他便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杀鸡、做黄米饭给子路吃,又叫他两个儿子出来相见。第二天,子路赶上孔子,报告了这件事。孔子说:“这是位隐士。”叫子路返回去再见他。子路到了那里,他却走了。子路说:“不做官是不合义理的。长幼间的关系,是不可能废弃的;君臣间的关系,怎么能废弃呢?他想不玷污自身,却忽视了君臣间的大伦理。君子出来做官,是为了实行道义。主张不能实行,我早就知道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