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令妙品——《齐桓公伐楚盟屈完》赏析
(2015-10-18 19:56:15)
标签:
古文观止齐桓公管仲屈完杂谈 |
本文选自《左传》鲁僖公四年,题目为原编者所加。这篇文章讲的是鲁僖公四年的事情,鲁僖公四年就是公元前656年,那时是春秋时代的初期,当时周王室已完全衰落,各地的诸侯强大起来,开始了互相兼并的战争。这篇文章讲的是齐楚两个大国所发生的冲突。齐桓公是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这篇齐桓公伐楚就是写他联合中原其他诸侯国向南进攻楚国。楚国也是一个新兴的强大诸侯国,他控制了周围许多小国,势力逐渐向北方发展。蔡国位于今天河南上蔡、新蔡一带,它是楚的一个盟国,齐在这次南征中,首先击溃了蔡。伐蔡的起因说来也可笑。桓公最年轻的妻子,姓蔡,蔡姬陪桓公乘船游览时,蔡姬习水性,故意摇荡船只,惊吓了桓公,桓公一怒,将她赶回蔡国。蔡君将蔡姬改嫁他人,为此桓公“冲冠一怒为红颜”,对蔡国进行了征讨。《春秋》经上说参加这次征讨的有鲁、宋、陈、卫、郑、曹、许等国,蔡军被击溃后,管仲将伐蔡引为攻楚,并以讨伐楚不纳周室贡品为名,名正言顺。当然,这是相比较伐蔡而言,因为伐蔡的理由终究上不了台面。
形势是严重的,看楚国如何对付这场进攻。
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楚子,指楚国国君楚成王。北海、南海指北方、南方。齐国虽临北海,但楚国边境并不到南海。这里不是实指,而是说一个在老远的北方,一个在很远的南方,表示相距甚远。
风马牛不相及,意思是说马牛发情互相追逐到处乱跑,但齐楚相距很远,在这种情况下两国的牛马也不会跑到对方边境内去的。这是当时的一种俗语,属于俚语的东西,很生动。带有古人表达上的特色。
没有料到您到我们这遥远的楚国来。这是对齐国入侵的一种委婉的说法。
在军事上齐是进攻态势。而外交上,楚国发起了反击,责问齐桓公为何闯入楚地?话讲得不多,但抓住要害,单刀直入,讲得很精彩,很漂亮,所谓抓住两国相距甚远,牛马奔逐也无越境问题。如此两不相涉,因此从未想到齐来入侵,请齐国讲出来犯原因。暗含着齐国的入侵是没有道理的。
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管仲是协助齐桓公称霸的著名政治家,对答道:“以前周朝建国初期,召康公对我齐国就开国君姜太公有过这样的命令:‘天下的诸侯必要时你都可以去讨伐,以便护卫辅助周王室。’赏赐我齐先君的边界东到大海,西至黄河,南到穆陵关,北至无棣。你们楚国应该承担的贡献包茅不按时纳献,导致周王祭祀这样的大事用品供应不足,而竟没有用来缩酒的东西,这是一大罪状;昭王南征而没有回来,这是又一大罪状。我们就是来问责这两件事的。”
管仲的口气不小,开口就引出周王室在历史上给齐国的特权。这是公元前十一世纪的事情,距离这时候公元前七世纪已经三百多年了,这真是翻老黄历。管仲的这番话就是尊王攘夷的典型。齐国的军事行动,目的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但却偏偏说是为了维护周天子,为自己的侵略找依据。召康公命我先君云云,谁也不清楚这是怎么一回事,因为当时没有历史记载,其真实性是很可怀疑的。而对楚国的罪过,主要是两点:“一、包茅不入;二、昭王南征而不复。”茅产在荆州,是楚地的特产,古人用它来缩酒,既然有重要作用,所以就成为楚国向周王纳贡的供物之一。古人特别重视祭祀,把它与战争看成是立国的两件大事,所以齐管仲把楚不按时贡献苞茅,作为楚国的一大罪状。昭王,周昭王,是康王的儿子,穆王的父亲。这是周朝从开国时的文王、武王已有几代了。从昭王开始,周王朝开始腐败起来,他追求享受,不理朝政,年老时为了寻访珍禽异兽,游山玩水,曾南游到江汉一带,人民反对这样一个昏君,在他回来的路上,故意用胶黏的船给他渡江汉水,结果行到江心,船被沉,人马全都淹死水中。“昭王南征而不复”,就是指这件事。这是一件丢人的事,楚国是不能负责任的。齐国管仲在时隔几百年以后提出这个问题,再清楚不过地说明他无非是为侵楚找借口罢了。
下面是楚使的回答。
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楚使回答:“贡品包茅没有按时纳献,是我楚国的过错,岂敢不恢复供给?至于昭王南巡没有回到州的都城镐京,那还是请你去问汉水水滨的老百姓吧!”
楚使的回答,不卑不亢,有理有解。
师进,次于陉。
齐联军进一步向楚使加了压力,军队再向前推进,临时驻扎在陉这个地方。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
到了夏天,楚王派使者屈完前往,军队退到了召陵。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榖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榖同好,何如?”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代表楚国和其他诸侯国一起签订了和平盟约。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讲的是公元前656年的春天,齐桓公在打败蔡国以后,又联合诸侯国军队大举进犯楚国。在大军压境的情况下,楚成王先派使者到齐军中责问齐桓公为何要侵犯楚国,随后又派屈完到齐军中进行交涉。双方先后展开了两次针锋相对的外交斗争,最后达成妥协,订立盟约。
本文让我们看到了各具风貌的四位历史人物。齐国方面作为政治家的管仲,他那熟悉历史、谙于世故,无理也能说出理来的外交才情;以及齐桓公虽然骄横霸道、软硬兼施,却也不失身份的霸主形象,让我们过目难忘。但让我们更难以忘怀的是,楚使和屈完的外交风度,他们沉着冷静、坚毅果敢、不为威武所屈,他们的外交辞令,时而庄严,时而诙谐,有礼有节,机妙恰切,不亢不卑,柔中有刚,委婉和畅达。这是一次成功的外交斗争。当然,楚使和屈完所以能够以辞令外交达到阻止齐桓公的征伐并结盟,是以楚国的实力为后盾的。
此文作为外交斗争中的一段立体散文,在语言运用上也达到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其言辞被前人誉为“真辞令妙品”而传颂。双方出场人物虽然各具情貌,外交辞令各异,但并不觉得做作、生硬,而且是即使针锋相对,也不完全金刚怒目,即使咄咄逼人,也不疾言厉色。尤其是楚国两位使者,特别是楚成王的“特命全权大使”屈完,更是柔中有刚,刚中有柔,有力地捍卫了楚国的尊严。
读此文,不像是读史,倒像是看一场高潮迭起,精彩纷呈的外交斗争的活话剧。
最后要指出,本文中的“风马牛不相及”后来成为成语,指事物彼此毫不相干。
附录:《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出处:《左传》
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1),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2):“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3),惟是风马牛不相及也(4)。不虞君之涉吾地也(5),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6):‘五侯九伯(7),女实征之(8),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9):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隶。尔贡包茅不入(11),王祭不共(12),无以缩酒(13),寡人是征(14);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15)。”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16)。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17)。师退,次于召陵(18)。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19)。与不谷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20),辱收寡君(21),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22),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23),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24),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及诸侯盟(25)。
【注释】
(1)诸侯之师:指参与侵蔡的鲁、宋、陈、卫、郑、许、曹等诸侯国的军队。蔡:诸侯国名,姬姓,在今河南上蔡、新蔡一带。
(2)楚子:指楚成王。使:使者。这里名词作动词,译为“派使者”。
(3)北海、南海:泛指北方、南方边远的地方,不实指大海。
(4)唯是:因此。风:公畜和母畜在发情期相互追逐引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由于相距遥远,虽有引诱,也互不相干。
(5)虞:料到。涉:淌水而过,这里的意思是进入,委婉地指入侵。
(6)召(shào)康公:召公爽(shì),周成王时的太保,“康”是谥号。先君:已故的君主,大公:太公,指姜尚,他是齐国的开国君主。
(7)九伯:九州的长官。五侯九伯泛指各国诸侯。
(8)实征之:可以征伐他们。
(9)履:践踏。这里指齐国可以征伐的范围。夹辅:辅佐。
(10)海:指渤海和黄海。河:黄河。穆陵:地名,在今湖北麻城北的穆陵山。大隶:地名,在今河北隆卢。
(11)贡:贡物。包:裹束。茅:菁茅。入:进贡。
(12)共:同“供”,供给。
(13)缩酒:渗滤酒渣。
(14)寡人:古代君主自称是征:即“征是”。倒装句,责问这件事情。
(15)昭王:周成王的孙子周昭王。问:责问。
(16)次:军队临时驻扎。陉(xíng):楚国地名。
(17)屈完:楚国大夫。如:到,去。师:军队。
(18)召(shào)陵:楚国地名,在今河南偃城东。
(19)陈:同“阵”,摆开阵势。不谷:不善,诸侯自己的谦称。
(20)惠:惠临。徼(jiǎo):求。敝邑:对自己国家的谦称。
(21)辱:屈辱,这里作表示敬意的词。
(22)众:指诸侯的军队,
(23)绥:安抚。
(24)方城:指楚国北境的大别山、桐柏山一带山。
(25)盟:订立盟约。
【译文】
鲁僖公四年的春天,齐桓公率领诸侯国的军队攻打蔡国。蔡国溃败,接着又去攻打楚国。
楚成王派使节到齐军对齐桓公说:“您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因此牛马发情相逐也到不了双方的疆土。没想到您进入了我们的国土这是什么缘故?”管仲回答说:“从前召康公命令我们先君大公说:‘五等诸侯和九州长官,你都有权征讨他们,从而共同辅佐周王室。’召康公还给了我们先君征讨的范围:东到海边,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隶。你们应当进贡的包茅没有交纳,周王室的祭祀供不上,没有用来渗滤酒渣的东西,我特来征收贡物;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我特来查问这件事。”楚国使臣回答说:“贡品没有交纳,是我们国君的过错,我们怎么敢不供给呢?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还是请您到水边去问一问吧!”于是齐军继续前进,临时驻扎在陉。
这年夏天,楚成王派使臣屈完到齐军中去交涉,齐军后撤,临时驻扎在召陵。
齐桓公让诸侯国的军队摆开阵势,与屈完同乘一辆战车观看军容。齐桓公说:“诸侯们难道是为我而来吗?他们不过是为了继承我们先君的友好关系罢了。你们也同我们建立友好关系,怎么样?屈完回答说:“承蒙您惠临敝国并为我们的国家求福,忍辱接纳我们国君,这正是我们国君的心愿。”齐桓公说:“我率领这些诸侯军队作战,谁能够抵挡他们?我让这些军队攻打城池,什么样的城攻不下?”屈完回答说:‘如果您用仁德来安抚诸侯,哪个敢不顺服?如果您用武力的话,那么楚国就把方城山当作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您的兵马虽然众多,恐怕也没有用处!”
后来,屈完代表楚国与诸侯国订立了盟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