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北京,一对夫妇在资助透析室透析。一群来自北京、内蒙古、山西等地的尿毒症患者,因无法负担医院的透析费用,他们自己组建了一个自助透析室,并公共签署生死合同。他们知道这样做违规,但在高昂的透析费用面前,他们选择违规。他们说:“我们的原则就是活着。”(王磊/摄)

3月26日,杭州,42岁的老秦站在一栋待拆楼的窗前,次日他将去新疆作一名粉刷匠。受金融危机影响,两个月前失业的他一直住在这个破楼里。2009年,在4万亿投资的拉动下,经济出现回暖,可能出现的大规模民工失业潮得以避免。(青年时报王振宇/摄)

3月31日,北京,一名贴小广告的男子纵身一跳,为了使他所贴的广告更高更“安全”,确保不会被撕掉。这些“城市牛皮藓”是市容执法当局的管理重点。但这些小广告,不仅是很多低收入者的谋生的手段,也给很多北漂提供了租房等信息。(北京晚报李刚/摄)

5月15日,北京,风华爱心希望小学,学前班的孩子正用自制洒水壶给教室洒水加湿。这所简陋的民工小学创立于12年前,与城市中公立小学的条件无法相比。许多农民工子女即使进入公立小学,也因为对环境不适应,而重新回到民工子弟学校。(法制晚报付丁/摄)

武震,33岁,原北京花乡医院内科护士。2003年4月10日,因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实习期间接诊SARS病人而感染SARS,现有十处骨坏死。2007年1月因股骨头大面积塌陷,接受实验性骨移植手术。6年之后,非典几乎从公众的视野中消失。非典期间激素的超剂量使用被广泛认为是病人股骨头坏死的“真凶”。(张立洁/摄)

5月1日,四川北川,43岁的高龄孕妇陈蓉在自家新房的重建工地干活。她的儿子在汶川地震中遇难,之后她选择了再次怀孕。在地震灾区,有很多失去孩子的母亲产妇冒着高龄生育的风险,坚强地选择了“再生产”。(韩萌/摄)

7月17日,浙江嘉兴,来自河南信阳的李风州夫妇在此以放养龙虾为生,为了工作,全家搬到养殖场旁居住。炎炎夏日,他们的两个孩子在草房前废弃的浴缸中消暑,这是他们专属的游戏。(嘉兴日报储永志/摄)

8月2日,广东东莞,吴样胜亲吻脑瘫女儿。女儿一个月前在石龙人民医院出生时,因医疗过失导致重度脑瘫。面对高昂的医疗费用、复杂的医疗官司、困难的治疗,重压下的吴样胜在网上发帖表示要杀了女儿。在媒体和网友的关注下吴样胜决定坚持下去。(东方IC/供图)

8月11日,辽宁鞍山,女焊工董维华在110米高的高炉顶端摘下防护罩。60年来,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东北三省上千万产业工人前赴后继,将几代人的青春默默消耗在这些高炉旁。(北京晚报刘航/摄)

8月29日凌晨,北京天安门广场,一车北京工业大学的学生,刚参加完第一场国庆群众演练,倒在大巴上睡着,被缓缓载离广场。整个国庆阅兵,共有18万人和60辆彩车参加,北京工业大学的学生们则经过了3个月的艰苦训练。(法制晚报付丁/摄)

8月30日,云南南伞,来自缅甸果敢老街的4岁难民鲁心兰在荡秋千。此前,果敢爆发战事,超过1万名果敢难民涌入中国境内云南省。(潇湘晨报杨抒怀/摄)

8月30日,湖南长沙,毕业于长沙大学艺术专业的袁成勋在一家搬家公司做搬运工。他已经毕业2年,这份月薪1500元的工作是他的第7份工作。公司里另外两名大学生搬运工才干半小时就辞职了,他却坚持了下来。袁成勋说,他宁愿吃苦,也不愿啃老。(潇湘晨报王旻/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