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好校长,真的不得了(好校长之贵阳行知科技职业学校杨昌洪篇)

(2019-05-30 10:38:46)
标签:

好校长

贵州行知科技职业学校

杨昌洪

教育

一个好校长,真的不得了(好校长之贵阳行知科技职业学校杨昌洪篇)

 

今天我要给大家推出的另一位“杨”姓校长是一个“80后”。至今还记得十来年前,这位校长在刚刚开始创办他的第一所学校的时候,与我结成Q友;我们时不时地通过QQ互通一些信息、交流一下感情。通过QQ,我得知这位校长办学之初十分地艰辛、十分地不容易,也知道这位校长十分有幸地结识了一位中国“学陶师陶研陶践陶”的大师级的人物——南京晓庄师范学院陶行知纪念馆首任馆长汤翠英老师(汤老师就是我与这位“80后”校长结为Q友的中间桥梁)。在汤老师的引领下,在这位“80后”校长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坚守下,他迅速地成长为一个优秀的校长。这位“80后”校长,曾经参加哈佛大学“哈佛中国教育论坛”;曾接受马来西亚教育部的邀请到马来西亚访学、讲学。这位“80后”校长就是原贵阳市修文县国防学校校长、现贵阳行知科技职业学校校长杨昌洪。

陶行知先生说:“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办学校、救孩子,就是杨昌洪校长这一生的“大事”。出生、成长在贵州大山之中的土家族孩子杨昌洪,从小他就经历了山区里孩子们上学的艰难,看到了无数双渴求知识的眼睛,看到了无数个穷苦孩子大学梦的破碎,看到了无数个因为缺乏爱和关怀而成了所谓的“坏孩子”最终误入歧途、掉进深渊的孩子们。有感于孩子们对于未来的困惑和无助,有感于法国著名文学大师雨果“多建一所学校,就少建一所监狱”这一名言的启迪,杨昌洪就立志要建立一所属于专门为这些问题孩子的学校,他要为这些孩子和他们的家庭分忧解愁,为贵州教育、中国教育贡献一份属于他自己的力量。2004年,已经在贵州省广播电视大学工作的杨昌洪回到家乡。听到、看到村里一些娃娃,读完初中后,考不上高中,送去职业学校又呆不住,十五六岁,就在社会上流浪,有的整日在游戏厅里浪费生命;有的拉帮结伙打架斗殴;还有的甚至盗窃抢劫,被送进少管所。这群让父母揪心的孩子,也让村里其他的老百姓深感痛心!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文化水平很低,整日忙于生计,对子女教育无力顾及。杨昌洪举办的第一所学校,就是面向这些“问题学生”的。杨昌洪校长带领他的团队,以“教育没有拒绝的权利,教师没有嫌弃的理由;不抛弃、不嫌弃、不放弃”为基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原则,坚持”以生为本“,相信、坚信每一个学生都“行”;坚信人人成人,人人成功,“一个不能少”。他们身体力行,开拓创新,大胆实践,让后进的变先进,让普通的变优秀,让优秀的更优秀,他的学校挽救了许多闲散的“问题”少年,帮助这些学生们走上了人生的康庄大道。

陶行知先生说:“有钱办学不算稀奇,把没钱的学堂办得精彩才是真本领”。杨昌洪校长就有着这样的“真本领”。刚刚开始办学的杨昌洪,可以说是要资历没资历,要资金没资金,到有关部门去办理办学资格也得不到支持。他在父母大力支持下,卖掉了家里的牛、羊、猪和一些值钱的家具,在贵阳修文县煤矿村办起了一所职业学校。他的学校先后历经五次搬迁的磨难,五次搬迁也就意味着五次重建。杨昌洪在办学过程中,坚持用他敬仰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做指引,用陶行知“爱满天下”的博大情怀做统领,创造了一种“企业+军队+学校+家庭”全新的办学模式,创造了“教学做悟创”合一的教学方法,继承和发展了陶行知教育思想,开辟了大山职业教育的新天地,让学校很快地步入了“学陶师陶践陶”的高速公路。他的学校的教育践行着陶行知先生办学校办成“人园、学园、乐园”的教育思想,“陶园”艰辛的办学条件、无私的教师大爱,学生们健康地成长、校园丰富快乐的生活,真的让这所学校办成了陶行知先生曾经心目中的学校——“晓庄学校是一所永不完稿的诗的学校。”老师们的爱、学校诗一般的生活,感动着每一个学生,学生们从以往的“问题生”“学困生”逐渐地转化为正常的学生,成长为自己成长过程中和学校办学中的主人。“主人翁”意识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协助学校争取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和办学环境,正是在学生们的努力下,一封出自学生的求助信,送到了贵州省时任省长的手中。在省政府领导亲自干预下,当地政府出面帮助学校解决了学校办学用地,孩子们终于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固定的“家”。

陶行知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杨昌洪用自己的青春与热血,用自己的诚实守信,以对教育的执着追求和对学生最真挚的爱,在中国的山区里书写了一段无怨无悔的教师之歌。在艰难地办学过程中,杨昌洪的“拼”是相当地不一般的。在十多年里,杨昌洪一年四季都没有假期,也没有上下班之分,常常一忙就是一整天,一坐又是一个天亮。在繁忙的校长工作之余,他还坚持担任三门以上的课程,每周都是15节课时,有时两个班同时上的时候,他来回奔跑在两间教室之间。当他连续5天白天夜晚地赶写学校教育发展规划的时候,身体严重透支,低血糖犯病,一下子昏迷不醒,被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并让家人为他准备办理“后事”;杨昌洪这一次整整昏迷了12个小时,顽强的生命力让他最终闯过了“生死关”。谁能想到,他接到那次病危通知书的留言却是:“如果我不行了,你们一定把学校办下去,要对得起学生们的信任。”当我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流泪了,我发现杨昌洪真的太能“拼”了,这是一个典型的用自己的生命来开创和建设他人的未来的“好人”。

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杨昌洪所办的学校是属于“问题青少年”矫正学校,他以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古代圣贤王阳明先生的文化、以及当下党和国家所倡导的“立德树人”等时代精神为办学指导思想,以“准军事化”为办学主要形式,把学校建设成为“一半军营、一半学园”,每周开设不少于2节的军事技能训练课,周五下午最后一节课是全校师生五公里跑步,让学生从肉体到精神都得到洗礼,逐渐成长为身心健康、人格完善的人。由于从修文县的国防职业学校到贵阳市行知科技职业学校,学校的生源百分之六七十的都是“问题学生”,对于“高大上”“假大空”的教育有着强烈的反感和抵触,因此无论是杨昌洪、还是学校的老师们,都十分注意运用“草根式”的语言和方法来启迪学生的心智、激发学生成长的愿望和热情。在我从杨昌洪的QQ空间和网络上搜索到的若干“草根式”话语,发现真的很有冲击力和震撼力。

“会吃苦的人,在苦难中成就自己;懒惰的人,在苦难中打倒自己。”

“要以天下为校园,勿以校园为天下。”

“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起点。”

一副对联,上联是:“捧着一颗心来甘为孺子牛”,下联是“不带半根草去化为育人梯”,横批为“爱满天下”。

杨昌洪举办的学校到底给了学生们什么昵?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学生们在学校时、在毕业后时留下的话语:

“敬爱的校长、老师:您们辛苦了!您们把爱的全部都给了我们这群调皮的孩子,我读了九所学校从没有感受到学校的爱、校长的爱、老师的爱,在这里我感受得很强烈,在您们身上我知道了眼泪的分量,我好后悔我的过去,很庆幸遇上了您们,我感激上天……搬家了,您们更累了,请相信您们的学生吧!您们都没有嫌弃我们,我们又怎能放弃学校、嫌弃学校呢?我们再苦再累也要和您们在一起,不离不弃,一起努力建设好我们的家园,加油!老师、校长”。落款为,“别问我是谁,我是人才!”

“国防学校,您给我不仅是毕业时的证书,您给我的是一生难以抹去的记忆和刻骨铭心的感动;国防学校,您塑造了我快乐幸福的人生,让我明白了人生的真谛和价值。国防学校,您陪着我们做人做事做学问,引导我们追求真理做真人,给了我们大山孩子一生的信心和决心”。

“80后”的杨昌洪还很年轻,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祝愿着、我们期待着,他和他的未来越来越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