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最早的抽象画

(2012-06-29 22:50:50)
标签:

抽象

徐渭

八大山人

康定斯基

分类: 评论

   世人公认美术史上第一幅抽象画是康定斯基1911年的水彩画《构图4号》,但是,对比一下可知,论抽象程度明代中期画家,大写意花鸟的开创者徐渭《杂花图卷》中的《南瓜》和《葡萄》,不逊于《构图4号》。所以我说它们是中国绘画史上的第一幅抽象画,也是世界美术史上当之无愧的第一幅抽象画。徐渭搞出“抽象画”并非偶然。

     明代中期后心、禅二学思潮促成了绘画的强烈表现性倾向。嘉靖、万历年间的王世贞(1526-1590)推崇“‘可喜可愕,一寓于书’的纯粹抽象意味的表现性,”[1]成为绘画书法化“更上层楼的深层次追求”。徐渭则“连书法中那似是而非的些许形象”如折钗骨、印印泥、屋露痕等“都要否定”,“根本不把形的表现当成目的。”[2]在各体书法中,草书最宜于表达豪迈激荡的情感运动,也许正因为这个缘故,徐渭认为草书兴乃始有写意画。[3]他说“世传沈征君(周)画多写意,而草草者倍佳。”[4] “陈道复花卉豪一世,草书飞动似之”[5]熟悉画史的人知道,大写意画法的确立,也实际上从陈道复和徐渭才真正蔚为巨流的,特别是后者的以狂草入画,标志着写意画的更新里程。 当然论抽象深度与规模,徐渭略逊于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1626-1705)抽象分为两类。一类为局部抽象,如《荷花小鸟图》中,荷花是抽象的,是“具体物象的抽象形态”,小鸟则是具象的;二类为整体抽象。这类抽象又可分为两小类:一类抽象程度为康定斯基所讲的“隐性形象”,如图四、图五、图六。这类抽象在八大山人的画中占有一定比例;一类为“具体物象的抽象形态” ,如两幅石(图二、图三)。这类作品从“米点山水”简约而来,为数寥寥,颇有实验(抽象)水墨的意味。它们是古代文人画中走得最远的,其抽象程度相当于篆书中“上”、“下”一类指事字。这类指事字揭示事物之间的关系,是完全抽象的。

    抽象画在中国之所以产生得这么早,有三个导因,一是哲学,包括老庄、禅宗、陆王心学;二是草书,尤其狂草。如前所述大写意花鸟的产生与狂草有密切的关系。大写意走到极致自然会过渡到抽象。或者也可以说,抽象是大写意的一部分。三是文字学的影响,尤其是其中“六书”中“指事”的影响,它通过书法的影响而发挥作用。“六书”本是书法造型的基础,也是文人画造型的落脚点,文人画的一切变化和手法都不过是“六书”的变种。其中的“指事”便为抽象画的母体。

    抽象并不意味着与自然斩断联系。

    即使最抽象的狂草也没有隔断与自然的关联:“怀素夜闻嘉陵江水”而草书长;张旭观公孙大娘舞蹈,而“笔势益俊”,将不同感觉会通,则一切皆书,一切皆画。吕胜中说:任何抽象形式的艺术作品,其实都离不开对于现实世界的深切感受。只不过,有的是出于对物象感受表达的必需而寻找到‘抽象’的形式,有的是从‘抽象’的形式上面看到了表达自我感受的可能性。”冷抽象画家蒙德里安也“并没彻底与主题失去联系……很长时间内,蒙德里安选择在巴黎居民的墙上搭建脚手架当作自己艺术创作的主题,继而又去画教堂的正面那些格式规则化的门窗……虽然他的作品看起来是抽象的,我们却几乎可以沿着它给予人们的印象追溯出每一种形式的造型根源”。 有的评论家说,马好像是康定斯基“一生很钟爱的形象,在画中经常出现,甚至在很多抽象画中,一些线条还是让我联想起马来。”康定斯基称这种形象为“隐性形象”或“隐性结构”。

    对比康定斯基的抽象画,我们可以相信,至迟到清初抽象画就已经产生了。



[1] 参见林木《笔墨论》,p226,上海画报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一版;李来源、林木《中国古代画论发展史实》,p298,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年4月第一版。

[2]林木《笔墨论》,p227,上海画报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一版

[3]见薛永年、薛锋《扬州八怪与扬州商业》p69,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3月第一版。

[4]徐渭《徐文长二集》卷五。

[5]徐渭《徐文长集》卷二十一。

 

http://s13/middle/5d202f5btc39a839d1c3c&690

图一  徐渭杂花图卷.葡萄

http://s13/middle/5d202f5btbc8418bb46dc&690

图二八大山人书画之一 奇石

 

http://s10/middle/5d202f5btbcd0b8e94e59&690

图三   八大山人 石

http://s10/middle/5d202f5btbc840a4e8009&690

 图四 八大山人 书画之二 葡萄



http://s13/middle/5d202f5btc395f4bf7acc&690
 图五八大山人墨笔杂画竹石

http://s1/middle/5d202f5btc39cdc65ee80&690

                           图六  八大山人墨笔杂画 荷花                         

 

                                  
                http://s13/middle/5d202f5bt794067695aac&690     http://s13/middle/5d202f5btbc8411e6a31c&690
                       图七  八大山人荷花小鸟                 图八  八大山人荷花小鸟

 

http://a1.att.hudong.com/31/38/01300000324886122939387380947_s.jpg

图九康定斯基抽象画水彩《构图4号》

1910—1914年,是康定斯基绘画发展中的所谓“戏剧性时期”。这一阶段他的作品,寻求以抽象的语言表现情感及内在精神。这些被归为“抒情的抽象”风格的作品,大多并不是完全没有可辨的形象的。这些画中,往往隐约地显现着某种俄罗斯民间传说的图像,反映出画家对其故乡童话所保持的痴迷与神往。不过这些画中的图像并不清晰易辨。它们往往只是以某种极简单的线条或色块暗示出来;色块常常涂在轮廓线外,与轮廓不相一致。在这里,线条、块面及色彩本身,显然要比所描绘的故事重要得多。因而,这些图像往往被飞舞跳跃的形状及饱满绚丽的色彩所淹没。作于1911年的油画《构图4号》,便是康定斯基这种半抽象的抒情画风的代表作。画中所有形态均有可辩的来源。此画描绘的主题是在山野中撕杀的俄罗斯骑士(康定斯基总是醉心于画这种充满梦幻色彩的童话)。在这幅趋于抽象的画上,我们仍可隐约地辨认出一些形态来:画面中央是战作一团的持矛骑士;右边是戴红帽子的持矛者;背景上有一个城堡;空中飞鸟成群;阳光透过细雨化成一道彩虹……。
  
画家在这里进行了有意味的形式处理。他有意地隐去那条作为风景画中主线的
地平线;山的形态使他能够将地平线分解成道道斜的线。这对整个画面空间产生直接的影响——不仅使那客观、沉静、分出天与地的地平线在这里消失,而且,还使画上有了一个象立体派绘画一样完整的绘画性空间结构。  
线条和色彩成为画中独立的要素。线条的断续形成了张力,产生贯穿全画而相互作用和联系的节奏。色彩独立地表现形状,作为平面而游离于一个不确定的空间,与那描述性的内容相分离。画中的物象不再是被某种外在光源所照亮:光完全来自于色彩本身。
  
康定斯基的传记作者
格罗曼

<>在谈到他该阶段的作品时,曾以哲人的口吻说道:“康定斯基所见的世界,是一个力的宇宙,摆脱了感官印象的桎梏,从外物及其实质上分离开来,并依其周围的造型而获得经验。”(何政广主编《康定斯基》,河北教育出版社,第104页)。在康定斯基这种半抽象的绘画里,所有形态都高度变形。客观的物象几乎消失在那些颤动的形体和耀眼的色块中。故事及风情的描述,在这里几乎可有可无。然而整个画面却充满韵律。那丰富而生动的画面结构,显示出画家对于内在情感及某种宇宙精神的追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