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产权 中国失去幸福的导火索 !
(2009-11-27 11:31:57)
标签:
杂谈 |
分类: 地产杂谈 |
上户口和迁移户口需要房子,谈恋爱搞定女人结婚要房子,子女的上学需要房子,自己的福利需要房子,自己的养老需要房子……,可以说是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由于这些理由,也才造成了中国人不愿租房而宁愿买房。尽管也有很多经济学家认为买房不如租房,租房起码能提高自己目前的生活质量。但不说上面的理由,仅仅是房主随时都可以让你腾房搬迁,就足以让租房者头痛。
但是中国人买了房也未必幸福。因为中国的土地是国家所有。国家可以随时收回土地。买的房子也只认土地使用权,这等于没有价值。中国人就像在为买一个水泥做的大箱子而辛苦工作。
其实中国聪明人这么多也早就看出来了,但是大家为什么不敢讨论那?因为土地公有制,确切的说是土地国有制是国家政权的基础,是现在政权的统治根基,大家不敢说是因为政治原因。
孔夫子在《诗经·小雅·北山》 :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说出了他的土地梦想,如果他能活到现在应该开心了,因为我们60年前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前部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然而孔夫子想不到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并没有实现他期望的大同世界,反而让王道乐土里的臣民们为了土地,为了房子而痛哭不止。
试想一个人辛辛苦苦赚了一辈子的钱,用来买了了一栋房子,结果只不过是花巨款租了70年的使用权,而且这只是理论期限。实际上,买的房子只有60多年的租期,因为国家规定的70年租期是把开发商的获得地权并盖房的时间(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算在内的。然后70年后,国家可以收回房子,你的子孙还得辛辛苦苦的继续努力赚钱买房子,不过他们已经没有父辈、祖辈的积蓄了。
而在另一个地方,一个人辛辛苦苦赚了一辈子的钱,买了一块土地,土地是属于个人似有的。他可以用这块土地来建房子,可以用哪个这块土地来建设工厂,可以将这块土地辟做农田,总之以自己的意愿来处置这块土地。等他去世后,也没有70年的权限来收回土地,他可以将之传给子孙。
那么面对这这两种情况,我想任何一个有点智商的中国人都会选择后者。长安居,大不易,于是许多有本事、有权力的人选择了远适他国。可我们普通人是没有选择的。
所以普通的中国人还是要买房的
不过说实话,这也是生活的不得已。今天,中国人花三代人的钱买一套房子就像是逼婚和拉郎配,你结也得结,不结也得结。这样的婚姻幸不幸福只有天晓得。在逼迫之下买房,中国人实在是难以幸福。
而且,有恒产者有恒心,这不仅是中国人的观念,也是世界其他国家的人的观念,甚至是一种普适的幸福观。然而,一是在逼迫之下买房子,二是耗尽三代人的资产买房子,三是只能买到70年甚至不到70年的使用权,这样的房子并非自己的恒产,那么自然没有恒心就算个别的人有恒心,也被买房子过程的艰辛所完全摧毁。 中国这样下去难以塑造一个有恒心的中间阶层,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白领难以成为社会主力阶层的原因。
尽管也有人分析,70年离我还远,70年的后事情谁能说的明白,也许70年后的房子不会被随意地收回。话虽如此,但70年的使用权毕竟如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时横在中国人的心头,早就埋下了不幸福和没信心的导火索。买房者所担心的是,到时过去花巨额钱财买下的房子又得重新再买或继租一次。这到底是自己的房产还是他人的房产,亦或是自己借下了高利贷的作茧自缚?在中国,如果买房的人终生都得为自己的房子忧心忡忡,哪还顾得上去寻找和追求一种体面生活呢?如果连买房的人都不幸福,那没房的人还有幸福吗?
后一篇:周末感冒,入院求诊,雷人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