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际油价大跌,“涨价委”为何装聋作哑

(2010-05-06 09:13:22)
标签:

经济

国际油价

技术研究院

原油

中国

杂谈

分类: 杂文/时评

5月4日,美国原油期货大幅下跌。但《新京报》记者从中石油了解到,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并未影响国内成品油批发价的上涨势头,5月5日,华北、西南、沿江等多个地区的成品油批发价继续上涨。

国内成品油市场再临“调价窗口期”,两大巨头齐齐喊涨的鼓噪之声,再加上历次成品油“调价窗口”跳出的结果,让消费者对成品油降价已经没有了预期。算上4月14日的调价,去年以来,国内油价共进行了9次调整,其中6次上涨,3次下调。成品油“调价窗口”成了名副其实的“涨价专口”。距上次油价上涨不到一月,两大垄断油企缘何又向政府“哭闹”要求上调价格?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一位市场研究员对媒体表示,由于目前国内成品油价格远低于国际市场价格,两大公司认为严重偏低,4月29日就开会决定上推价格了。

国内油价低于国际市场时嗷嗷喊涨,低于国际市场时却装聋作哑;想涨价了就说要与国际市场接轨,该降不降又拿中国国情说事儿。这已是两大垄断油企惯用的手法。

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这边对同胞磨刀霍霍谋求涨价,那边却打九折向海外低价出口,被国资委主任李荣融称为“共和国长子”的垄断央企,用如此“内外有别”的油价对待衣食父母,实在让人难以接受。对此质疑,中石化专家、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毛加祥回应说,对于成品油低价出口的报道,数据对比在品种选取、价格环节和计价期不同三方面具有不可比性。之所以要有一定数量的成品油出口,一是由于国内炼油能力近年增长较快,而国内市场需求增幅放缓。二是为了调整国内油品供应结构。

毛副院长从研究的角度说了这么多,在我这个消费者看来无非就一句话:低价出口有因,国内涨价有理。“调价窗口”之所以成了“涨价专口”,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根据定价机制,只要22个工作日原油加权价波动率达4%的标准,中国的成品油就符合提价标准。而经济复苏之后,原油价很有可能不断螺旋上升,这种局面成了两大油企提价的最好由头;其次,国内石油产能过剩,而国内需求增幅放缓,石油巨头为了利益最大化,一方面以出口来消化炼油厂的过剩产量,摊薄炼油成本,一方面对国内市场涨价,以减量保价的方式,以达到销量下跌利润不减的目的。其三,两大巨头已经把“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把戏,玩弄得得心应手,每次哭穷喊赔都能换得发改委同意涨价的抚慰,屡试不爽。哭闹就有糖吃,为什么不闹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