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在京召开的2010年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会透露,
2009年以来,一些地方查处了上海熊猫炼乳、陕西金桥乳粉、山东“绿赛尔”纯牛奶、辽宁“五洲大冰棍”雪糕、河北“香蕉果园棒冰”等多起乳品三聚氰胺超标案件。这些案件都使用了2008年未被销毁的问题奶粉作为原料。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办公室表态:彻查并坚决销毁2008年问题奶粉。
(2月1日 广州日报)
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办公室主任、卫生部部长陈竺在会上称,“各地突出重点难点,排查风险隐患,查处大案要案,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已初见成效”,从字面上看,2009年全国的食品安全工作打了个大胜仗。是的,至少2009年全国没有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感到庆幸。但是,我的笑容刚刚从嘴角绽开,还没有开放到脸上,就被这批又流入市场的毒奶粉恶毒的给毁掉了,我再也笑不出来。我在努力回忆我是否吃过用毒奶粉作原料造出的这些食品,如鲠在喉。
2008年那场举世震惊、席卷中国整个乳制品行业的“毒奶粉冲击波”,经过一年多时光的稀释,它带给人们的伤痛已紧紧退却。原三鹿集团董事长田文华一开始服刑,其他相关责任人也各领其刑,就连负有领导责任引咎辞职的国家质检总局原局长李长江都换位已经复出,全国人民都以为整个事件已经彻底终结了。可是,在虎年春节即将到来之际,却又传出了“这批毒奶粉并未销毁完全,最近又流向了市场”的消息。事件已了,余毒未消。这似乎让陈竺部长非常满意的“各地突出重点难点,排查风险隐患”的安检工作有些下不来台,2008年的毒奶粉残余难道算不上食品安全整治的重点?很明显,这批问题奶粉在销毁过程中,监管出现了漏洞,但会有人站出来说“我对这批毒奶粉没有彻底销毁负责”吗?没有!我们听到的只是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办公室亡羊补牢的决心——加大追查力度,严肃追究责任,彻查并坚决销毁2008年问题奶粉。
但是决心之外却还挂着太多的问号:一年前就应该有的彻查,为什么非要等到余毒开散了才开始加大力度?彻底销毁毒奶粉原本应该比案件完结更早,如今案件早已盖棺定论,毒奶粉却还在为害消费者,是因为当初销毁的态度不够坚决,还是工作中责任心不够坚强?问题奶粉究竟是小股漏网,还是大军未除?是旧病复发还是压根就没治愈?如果不是这些无良小企业粗心大意爆出案情,我们的食品安监部门是否还以为这批毒奶粉早就被斩草除根了呢?
坚决销毁!如果在一年前,我会从这四个字中听出掷地之声,会心安欣慰。现在听到这四个字,我只听到了食品安全办程序性的高嗓门,轻飘飘地难以触地。都到这个地步了,销毁再不“坚决”,追查再不“彻底”,还好意思向全国人民说“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已初见成效”吗!总不至于再过一段,市场上还会闻到这批毒奶粉的余味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