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万话费透支案,移动该承担什么责任?
(2009-07-02 18:00:50)
标签:
电信移动公司话费漏洞方飞广东杂谈 |
分类: 杂文/时评 |
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最终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行为埋单。诚如法院的判决所说,方飞无视国家法律,恶意造成大量的高额国际话费并获取回扣,秘密窃取某移动公司高额话费,其行为均已构成盗窃罪。依法应予以从严惩处,理所应当。至于说盗窃90万元就被判处无期徒刑是否存在量刑过重的问题,这是司法层面上的问题,不在本文的论述之列。笔者想说的是,在这起罕见的恶意透支天价话费的案件中,移动公司该负怎样的责任。
首先,移动公司的技术漏洞存在已经很久。其实、方飞的行骗手段和以前发生在移动公司的恶意透支话费案件并无太多高明之处,都是利用移动公司欠费后却不停机的计费漏洞,炮制出不计话费的手机卡而大肆作案。能知道的最早类似的案件是, 2006年9月至2007年7月案发,荀某、田某利用联通和移动公司计费技术上的漏洞,恶意透支花费17万元,被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人民法院以盗窃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12年、8年。而发生在广东的这起案件发生在2008年2月-3月间,也就是说这样的技术漏洞在移动公司的计费系统中至少已经存在了将近两年。常言道,亡羊补牢,犹未晚矣。而移动公司在 屡屡“亡羊”之后,却未补牢,以至于让更大的窃贼有“羊”可偷。
第二,移动公司该为自己的管理漏洞买单。这类案件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罪犯都是冒用他人身份证在某移动公司办理电话卡。且不说他们用的是不是身份证复印件,就是拿着别人的身份证,在身份证本人不在场的情况下,移动公司就为其开办业务,本身就是损人不利己的不负责任的行为,间接地帮助了罪犯盗窃。而对于身份证上的人可能会被连带。前一段出现在大学校园的恶意欠费族就是钻了管理上的空子。借用同学的身份证办多张手机卡,待每张手机卡都欠费近百元停机后丢弃,再借用其他同学的身份证重新办卡,进入下一轮的手机恶意欠费循环。倘若移动公司工作人员在审验办卡者的身份时,严格起来,这些话费硕鼠岂能得逞?从这个意义上讲,巨额透支话费也是移动公司为自己管理疏漏的必须付出。
不可否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总希望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回报,总是喜欢把自己的享受建立在损失别人利益的基础上。但是还有句俗话叫做篱笆扎得紧,野狗钻不进。移动公司只要在技术上和管理上加强监管,及时修补存在的漏洞,不仅可以把自己的损失降到最低,也是一种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