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赵本山改良二人转,功臣还是罪人

(2009-06-19 11:07:32)
标签:

二人转

罪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

功臣

赵本山

大舞台

娱乐

分类: 娱乐评论

   中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刚刚落下帷幕,提到赵本山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二人转的商业运作,“刘老根大舞台”进京,小沈阳全国巡演,貌似让二人转火遍全国。一些专家学者对于这种表象繁荣再次提出质疑。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乌丙安的批判更是直言不讳:眼下刘老根大舞台演出的节目不是传统的二人转。如果赵本山传承的就是这样的二人转,将有可能被“摘牌”,被取消国家级传承人的资格。小沈阳的火爆演出是变味的“二人秀”,也不是二人转。

    公正的说,这些年赵本山为东北二人转的推广可谓是呕心沥血,为了让二人转走向全国,针对众人对二人转俗和浪的批判,他甚至还提出了“绿色二人转”这个概念,就是要把粗俗内容从二人转中剔除掉。岂不知,俗和浪是二人转最鲜明的特色,也是最与众不同的地方但是在都市大舞台上,毫无顾忌的俗和浪肯定是不合时宜的,毕竟乡野有乡野的兴致,都市有都市的情趣。可如果为了迎合高雅,生生把俗和浪这些二人转身上的枝叶都砍掉,剩下一个光秃秃的树干,还能称之为二人转吗?从这个意义上说,正是这种改良与变种,让二人转变得 面目全非。正如专家们质疑的那样,刘老根大舞台的二人转走的根本不是保护与创新的路子,萨克斯也吹上了,流行歌曲也唱上了,模仿秀也上去了,这跟二人转无关!一些民俗专家根本不认可小沈阳的二人转演员身份,称其所表演的是变了味的“灰色二人秀”。这种“二人秀”只有两点与“二人转”相同:演员是东北农民出身;以男女配戏为基本表演形式。除此之外,“二人秀”在审美趣味上,追求低俗,甚至恶俗。小沈阳“二人秀”的红火带来的是对“二人转”的残酷驱逐。

   赵本山和他的徒弟们表演搞笑,商业赚钱也无可厚非,但传承和开发不能混为一谈。二人转作为兴起于东北大地田间地头的大众通俗文艺,坊间俚语的语言特点,大胆泼辣的表演形式,都决定了二人转非常强烈的地域色彩。如今硬要把它粉饰成高雅艺术,把它推向全国的大舞台,它的通俗自然是不合适宜的。笔者曾经在演艺酒吧看过两次二人转,演员基本上靠互虐式的调侃,亲娘老子都赔上了,有的女演员还跑到观众席,对男观众进行“零距离”互动,观众都不好意思了,演员还情犹未尽。

   “今天你在东北看不到真正的二人转,只能看到小沈阳所代表的‘二人秀’”。专家们不无担心。是的,二人转不是京戏,不是国剧,它就应该是一个偏安一隅的分众小剧种,回归本位才是正途。就像阳春白雪在肥沃的黑土地上活不下来一样,下里巴人即便是穿上新装,要在吹着现代风尚的都市混日子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专家们为二人转的传承和保护开出的良方是,要真正保护二人转,就必须通过立法保证二人转的名义不被非法使用。而作为国家级项目的传承人,赵本山的使命是不能让人们忘了原生态的二人转。

    我想对于这样的批评和质疑,社会影响力如日中天的赵本山听来会非常刺耳。但是,赵本山如果真的很爱二人转这个民间艺术,就让它在适合自己的东北沃土上放浪生长吧!毕竟刘老根大舞台繁荣只是民间艺人要生存要发展的成果,并不代表二人转这个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取得了多大多辉煌的保护成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