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老师体罚学生致死,谁之痛
(2009-05-18 16:32:56)
标签:
教育校园体罚学生老师体罚王美厚 |
分类: 杂文/时评 |
云南宣威市宝山镇一中初三学生母亚昌因违反课堂纪律,被老师王美厚用跳绳打了几下。就在老师要带他回宿舍进行教育的时候,母亚昌突然倒地,送到医院后竟不治身亡。母亚昌的死因还在调查,教师王美厚已被刑拘。(5月17日《春城晚报》)
体罚学生一直就是教育的“禁区”,是“大是大非”的原则性问题,何以还是有老师不时地违规?尤其是像王美厚这样“对学生非常好”、“ 很多学生都很喜欢”的老师,在有前车之鉴的情况下还是向学生举起了鞭子,而且酿成悲剧?
再过一个多月就是中招大考,这个时间无论对学生还是老师都是冲刺阶段。这个时候,初三学生和老师之间发生这样的悲剧,似乎更耐人寻味。一个学生的逝去带来两个家庭的伤悲。但是伤痛的难道只有学生家长和老师家人吗?
关于老师该不该体罚学生,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也是世界性的难题。我国现行的应试教育体制,让体罚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一些教育理论人士天天在呼喊推进素质教育,把更多的自由和权利还给学生,可摆在家适合学生面前的除了考出好成绩,别无选择。而在学生越来越调皮、越来越难以管束的现状下,教育理论可以是彩色的,可教育实践却经常是灰色的,特别是我国独身子女身上特有的“娇骄”二气,导致他们与学校严格的要求格格不入。一方面要把学生教好,另一方面可以管教学生的手段越来越少,越来越无力;一方面要让家长满意让学生满意,另一方面又必须管好学生,让他们取得优异的成绩。教育部门光规定老师不得这样,不得那样,可是并没有告诉老师们:遇到调皮捣蛋的学生扰乱课堂纪律,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老师该怎样?虽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有关人员也曾表示,要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正当使用的、恰如其分的惩戒不属于对学生的体罚,不提倡对学生的一切行为都给予包容,甚至是迁就。但是这个“恰如其分的惩戒”是怎样的一种惩戒,尺度如何把握?正是这样模棱两可的条条框框让背负着升学压力、素质教育的压力以及来自社会和家长的压力的教师们无所适从,左右为难。
古有赶考,所以有戒尺;今有应试,所以有体罚?之所以在此一问,是因为体罚悲剧诱因不是一个高考所能完全承担的.或许,当教育的目的彻底由逼迫学生“跃龙门”,变为引导学生“游大海”,好老师同样可能制造悲剧的现实会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