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遥望汶川

(2009-05-13 00:04:55)
标签:

生者

逝者

央视记者

伤疤

亲人

汶川

文化

分类: 散文/随笔

山崩地裂、江河颤动的咆哮犹在耳边,亲人离散,家园破碎的伤痛还在心间,多难汶川已走过了一年十二个月三百六十五天。

周年,是一定要纪念的。怎样的方式才是最好的?千里迢迢去到汶川旧城,默默地献束鲜花上柱香,一个人当然可以,十个人也无妨。要是数以千计的人呢?还能保持静默和肃穆吗?熙攘的人群,嘈杂的脚步,积低成高的抽泣或恸哭,会不会叨扰逝者的清梦呢?

我不去汶川,我只站在千里之外,以一种特别的心境遥望汶川,遥祝生者安心,祈祷逝者安息。我会让自己西望的目光与明丽的阳光交织,穿透千山万水,点亮历经苦难的幸存者阴郁的心境;我会让填满哀痛的心跳和着初夏的风声穿越时空,在汶川上空悲鸣,为逝者低吟安魂曲。

遥望汶川,只因有一种安眠不堪袭扰。除了汶川当地的亲人到废墟中祭奠亡灵,我是非常不支持全国各地的人蜂拥而至,到现场悼念的,虽然他们也是怀着悲悯之心。突如其来的惊天动地已让地震中的罹难者经受了太多的惊恐不安,他们太需要安静了,那怕丁点的响动都可能惊扰他们的安眠。

遥望汶川,只因有一种往事不堪回首。当一段伤痛的记忆成为生者开始新生活的负累,还是忘记的越早越好。有时候,忘记过去并不意味着就是背叛。每一个前往灾区的人,不管抱着怎样的目的,怀着怎样的心情,我们以为自己充满爱心,我们以为自己能帮助他人,我们以为只有在废墟前祭奠才是最真的怀念——实际上只是再次揭开生者那层刚刚结痂的伤疤而已。而对于生者最好的安慰恰恰就是别再触摸这个刚刚长出新肉的伤疤,他们比任何人都想挥别一年前的噩梦。死者已矣,而生活还要继续。走出过去,步入新生,让围拢在心头的阴霾云开雾散,是对失去亲人的最好怀念。

遥望汶川,只因有一种回忆撕心裂肺。中午看中央电视台汶川纪念直播,其中有一个栏目是寻找地震后不知名的当地就在英雄。央视记者曾把这样一个情景摄入镜头:一个带着口罩,穿着一双凉鞋和护士服的护士,在发现被困的生者后,满脸泪水的奔走在瓦砾上呼救,引导救援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施救被困者。被称为最感人的“无名天使”。为找到她,央视记者几经波折,终于找到因身体原因在绵阳休假的她。在灾难中她失去了孩子,最初她拒绝了央视记者的采访。后来出于礼貌,在街头和记者进行了几分钟的简单对话。她坦言不愿意接受采访的主要原因是,现在已经基本走出了灾难的阴影,不愿意重新回忆惨烈的情景。因为每次回忆都有一种揪心的痛。在地震中失去了双胞胎爱子,现在是汶川县某局副局长的受访者表达了同样的心声。

八点零级的大大地震也就短短几十秒,可它带跟汶川的楚痛和阴影或许需要用一生的阳光去驱散。就算外人不去揭那个伤疤,当一天的喧嚣落尽,夜深人静,形单影只的时候,我相信那些失去亲人的生者,都会不由自主的与亲人对话,重温天伦之乐;我相信,很多人会在这样的夜晚泪雨滂沱,心会被回忆之刀一次又一次的钝伤。这是一种用言语无法表达的痛;我相信每一个跨越了生死界的汶川人都不希望再让这样的伤痛重现。从这个意义上说,遥祭汶川或许是对逝者尊重,让生者安慰的最好的纪念方式。

如果您真关怀劫后生者,就别再去揭开他们已经结痂的伤疤,纵然时空相隔,依然可以献上您的一份爱心,遥祝他们早日开始新生活;如果您真想寄托对逝者的哀思,就让他们安息吧,纵然不在墓前,相信他们会地下有知!

汶川,就这样远远的望着你,祈盼你重生。

逝者,就这样远远的祭奠你,祈愿你安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