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儿时的年味

(2008-12-30 21:14:25)
标签:

年味

火烧馍

年夜饭

饺子

鞭炮

走亲戚

文化

分类: 散文/随笔
儿时的年味
    再过不到一个月,又该过年了。自从离开故乡来到都市,对过年越来越没有感觉。不知不觉年就到了,还没砸摸出个味道,年就走了。儿时一入腊月就扳着指头数着日子盼年的心情就再也没有过。过年没有个过年的样子,怎么能叫过年呢!城市里的春节只能算个节,而不是过年。
    非常怀念儿时家乡过年的味道。
    家乡的年不是从除夕开始的,进入腊月,年的味道就渐行渐近。“腊月二十三,吃火烧馍喝豆腐汤儿”。这句在家乡不知道流传了多少年的谚语明确的把“小年”当成了真正“入年”的临界线,一方面是离年越来越近,一方面表明从这天起,生活就开始改善了。以前生活条件不好,一年到头能吃上白面锅盔火烧馍,喝上白菜、粉条和豆腐杂烩汤的时候并不多。“一盏清茶一缕烟,灶神老爷上青天”。过罢小年祭过灶,平常里比较清冷的乡村集市人气开始旺起来,而且不再分逢集背集,几乎每个家庭有事没事都要有人到街上逛逛,即兴添置些年货,这样的习俗,使得每天的集市都人山人海的。街道两旁的年货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大姑娘小媳妇们被各种款式别致的俏衣装牢牢地吸引着了眼球,孩子们的最爱是花样各异的鞭炮和烟花,当家的人则盯着那些实用的东西,像盘子碟子、酒杯酒壶之类的。就算平常日子过得再紧,过年还是要摆几桌酒宴的,庄稼人堆积了一年的乐呵都要释放在过年上。
   “腊月二十八,家家户户贴花花”,这是过年真正开始的标志,“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年的气氛很大程度上是对联烘托出来的。不管是那顶盔挂甲、威风凛凛的秦叔宝和尉迟恭,还是穿着肚兜,怀抱五谷,骑在鱼上的送福童子,都让人从花花的门画中看到来年的希望。
    家乡过年最看重大年三十晚上的年夜饭和初一的三餐。家乡的年夜饭很简单,不像城里人折腾的七碟子八碗的,家乡的年夜饭就是饺子,捞上一大海碗,找个自己认为舒服的地方或站着或蹲着,听着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品着饺子,味道真是好极了。现在都市的年夜饭都改在了酒店,凉菜热菜一大桌子,红酒白酒饮料应有尽有,我却怎么也找不到家乡的那碗饺子所盛的年味。说是年夜饭,其实吃的都很早。都抢着放出第一挂鞭炮,谁家响的时间长,表明谁家条件好,过得隆重。孩子们的欢乐这会还不在吃上,唧唧喳喳的聚集在一块,一听到哪有鞭炮声都飞奔过去,抢拾没炸的爆竹,能不能抢到没关系,要的就是那个热闹劲儿。吃过年夜饭之后,大部分家庭布置酒宴,把平日里关系好的邻居请到家里,男人们边喝酒边唠嗑,家长里短三皇五帝的,没个主题。女人应酬几句后,就又开始到厨房忙活了。蒸馒头,炸丸子、小酥肉……香喷喷的味道弥散得满院子都是。那时候还没有电视,也没有什么零食。我最喜欢一边听收音机里的相声或者豫剧,一边用小铁锅在火炉上炒黄豆,听着黄豆哔哔啵啵的炸裂声,看着黄豆在锅内蹦着,捏上一粒放进嘴里,酥香满口,那种惬意,是现在的米老头米花,徐福记小点,可比克薯片根本无法相提并论的。大人们哄小孩说除夕守夜为“熬棉袄”——谁要能坚持熬到初一五更,就会“熬”出个“大花袄”。孩子们明知道是骗局,仍坚持熬夜,其实还是为了放炮,按习俗,除夕晚上每隔一个时辰都要放一挂鞭炮的。
    初一早上是睡不成懒觉的。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从五更开始几乎就没停过。吃过早饭,我们开始跟着大人们去给长辈们拜年,压岁钱是少不了的,也是我们最大的希冀。那时的压岁钱很少,一块两块的,却很经花,我们很满足。相比只有饺子的年夜饭,初一中午的年饭是很丰盛的。一大盆子的五花炖肉,配上酱粉条、炖豆腐、小苏肉、莲藕丸子等其他菜,亏了一年嘴被狠狠地犒劳了一顿。
   “初二舅家初三姑”。正月初二开始,浩浩荡荡的走亲串友活动开始了,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在家乡走亲戚的顺序是很讲究的。初二看望舅舅,初三去瞧姑姑,初四初五去姨家。初六是当年刚出嫁的闺女带女婿回门,这也是走亲戚里面最热闹的节目。新女婿去看丈母娘不亚于遭到一次劫难。不管老少谁都可以跟你乱,搜身抹花脸,有你想不到的,没那些人做不到的。你还不能生气,因为结婚头三年辈分没老少,是个人都可以把你当孙子,谁让你娶了人家村子的闺女呢。这种陋习,现在在一些地方还在延续,只是比以前文明了不少。
    农村走亲戚是真正意义上的礼轻情谊重。一般都是拿一斤自己炸的果子,想排场点就再加一瓶罐头或者一斤红砂糖,那个时侯礼虽然薄,彼此的亲情却被它烘得很炽热。现在的很多人已经不走“亲戚”了,电话代替了走动。那个年代生活虽然贫瘠但感情是富有的,如今生活倒是小康了,可人们的精神家园却是一片荒芜。
    不仅仅是大都市,就是在农村,现在也已经找不到儿时过年的味道了,或许失落的不仅仅是年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