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路2号与东平路12号优秀历史建筑

标签:
文化历史旅游图片杂谈 |
分类: 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 |
衡山路2号与东平路12号,位于衡复历史风貌区的核心地带,作为跨越世纪的建筑瑰宝,历经沧桑,见证无数岁月变换,经精心设计和细致修缮,历史风华依旧,更显岁月之美。作为小型历史建筑地块的城市更新与活化利用探索,将零售、文化、餐饮功能融合于一体,旨在为人们提供全新的购物体验。

衡山路2号、东平路12号是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两幢建筑分别以其门牌为名。衡山路2号建于1920年代,衡山路2号曾是消防署,也曾是通用工程公司、亚洲建造公司、中国手工艺品等公司所在地,亦曾数度易主作为居住功能使用。东平路12号建于1922年,1987年起,被上海中国青年旅行社整合为一个院落使用。
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
编号 |
现名称/现使用单位 |
地址 |
XH-J-076-V |
住宅 |
衡山路2号 |

三号楼、二号楼、一号楼。

1961年4月至1987年5月,著名音乐家、原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丁善德曾居住于此。1928年,他以优异成绩被国立音乐学院(现上海音乐学院)录取,1947年,赴法国巴黎音乐学院留学。代表作有《春之旅》、《童组曲》等钢琴作品,《新中国交响组曲》、《长征交响曲》等弦乐作品,《山上的松树青青的哩》、《丰收山歌》等艺术歌曲作品。他一生创作了六十一种作品,给后世留下了一份弥足珍贵的文化艺术遗产。

新中国成立、从法国留学归来后,他先是居住在高安路 23 号,与另外两位教授合住。60 年代被迫让出住房,搬至衡山路 2 号,这是一处临街的房子,每当公共汽车经过时,房屋亦会随之发生震动,每日里吵闹声和噪音不绝于耳,他的夫人身体不好,常为此休息不好,但是他从没有动过向组织提出调换房子的念头。
1987年,丁善德一家搬出这里后,青年旅行社搬了进来,后来又加盖了现在的二号楼、三号楼。

三号楼

二号楼

一号楼

衡山路2号(1920年代历史照片)。衡山路2号为英国外廊式风格建筑。东立面临街,为古典式山花立面,在花园洋房中较为少见。古典庄重,形式典雅,比例合宜。砖木结构,清水砖墙饰面,红色机平瓦屋面。外饰华丽,山花、门套、柱头等多处有精美装饰。

修缮设计依据历史照片等文献资料,恢复建筑外墙材质、门窗形制,重塑往昔风貌。东、南立面为保护重点,门窗洞口与墙面材料皆经严格考证,力求原貌再现;西、北立面侧重于墙面材料的恢复。




修缮前东平路沿街院落。

修缮前衡山路沿街立面。

俯视东平路衡山路转角建筑。

衡山路2号从最初的私宅,到后来的青年旅社,再到现在的全新商业功能,顺应着时代的需求,呼应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与其并肩的“邻居”东平路12号,共同编织着历史建筑的往昔与未来。



东平路12号建造于1922年,设计之初是当时吴淞-汉口航线的一位叫英奇的外国船长的住宅。1987年,这里与衡山路2号一起,为上海中国青年旅行社使用。

修缮设计以恢复院落及建筑风貌为目标,提升建筑安全性,焕新建筑功能,面向公众开放。整合庭院空间,营造院内舒适,内筑温馨舒适之境,外显绿意盎然之景。





东平路12号,是一栋新古典主义的独立式住宅,1922年建成,曾经是中央造币厂厂长席德柄的故居。




前一篇:高邮路36号独栋洋房
后一篇:东平路16号优秀历史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