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朱家角镇太阳岛泖塔

标签:
文化历史旅游图片杂谈 |
泖塔位于泖河中的一个小洲上,地属朱家角镇张马村。古时,此处原为“断岸三百里”的泖湖中心。泖塔为砖木结构,五级四面,高29米,边长8.63米。平面方形,五层,建筑手法工整简洁,具有唐塔特色和风格。当年湖面广阔,往返船只均以此塔作为航标,晚间悬灯于塔顶,更利于船只夜航。此处湖面宽广,波光掩映,古塔倒影,堪称胜景。

泖岛自中国西周时期便有人类的足迹踏足此地。这座岛屿四周与泖河、太浦河相连,与淀山湖、黄浦江、太湖流域相互辉映,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三大水域之间,成为来往船只的重要地标。全岛占地面积160公顷,东西宽度700米,南北长度4000米,形状宛如一只梭子,河水川流不息,仿佛在编织着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明。

回溯七千年的时光长河,青浦已经崭露头角,成为一片生机勃勃的陆地。六千年前,先民们便在这里扎根,他们以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在这片丰饶的土地上辛勤耕耘,生生不息,孕育出了璀璨的古代文化。"崧泽文化",这是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的瑰宝,是原始社会文化的璀璨代表。它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青浦地区作为上海迄今为止发现的人类最早的聚居地的辉煌历史。
据史料记载,自唐代起,太阳岛便有人类居住,这里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驻足流连,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王安石、徐霞客、朱熹等历史名人都曾在泖岛上挥毫泼墨,留下了千古绝唱。而岛上的唐代古塔——泖塔,更是历经千年沧桑,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清·陆谦吉《泖河秋泛图》
澄照禅院图记碑(现藏于青浦博物馆)。



宋代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也曾在此借景抒怀:
巨川非一源,源亦在众流。此谷乃清浅,松江能覆舟。虫鱼何所知,上下相沉浮。徒嗟大盈浦,浩浩无春秋。
——《次韵唐彦猷华亭十咏其七华亭谷》宋·王安石泖塔(摄于1982年)
民族英雄林则徐在江苏巡抚任上,特别关心青浦水利。他于清道光十五年巡查泖河,制定疏浚规划,并亲自登上泖塔勘察地形。但是很可惜,当时的泖塔年久失修,林则徐只到了第二层就无法再往上走了。林则徐在《乙未日记》中记录了这件事:
初七日。壬辰。晴。天未明,渡黄浦。本宜由斜塘口入泖湖……
入澄照寺,登楼观湖田草滩,以验挑切工段。又其西有泖塔,蹑衣登之,乃塔中地狭梯危,风又过大,
至第二层废然而返。
如今,太阳岛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这里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让人们在这里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瑰丽。太阳岛,一个充满故事和传奇的美丽岛屿,等待着您的探索与发现。
泖塔所在的泖岛,现已改名为“太阳岛”,并改建为旅游度假区,每年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探访。很多来到太阳岛的游客都会游览泖塔,不仅可以欣赏到古代建筑的魅力,更可以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座古塔见证了青浦的历史变迁,承载了无数的故事和传说,在这里,你可以静静地聆听历史的回声,感受那份古老而深沉的韵味。
据史料记载,自唐代起,太阳岛便有人类居住,这里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驻足流连,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太阳岛高尔夫球俱乐部是太阳岛度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了全岛一半以上的面积。
泖塔周边的环境也非常优美,四季都有各自的风情。春天,万物复苏,给泖塔增添了几分生机;夏天,绿树成荫,是避暑的好去处;秋天,落叶满地,仿佛走进了金色的世界;冬天,银装素裹,如诗如画。
建筑细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