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桥中学永乐御碑

(2024-04-07 17:46:01)
标签:

文化

历史

杂谈

旅游

图片

明朝洪武年间,刘家港(今江苏浏河镇)是由南向北通过海道运粮的起航地,尽管海运频繁,却从未修筑过航海标志。明成祖迁都北京后,每年由南向北运输的各种物资大量加增,因而从永乐元年开始,采用了海、河共运的方法,不过当时运河有几段淤塞不通,需要中转陆运,海运仅靠刘家港一个港口显然捉襟见肘。明代有位名臣夏原吉,永乐一年(1403年)被委以了治水的重任,第二年(1404年)经由他的治理,吴淞江得以与黄浦江畅通,吴淞口由此变为了黄浦江口,航运能力大大加强,为了减轻刘家港的压力,部分粮船开始从吴淞口起航了。
高桥中学永乐御碑

长江入海口这片区域内,和宝山吴淞隔水相望的高桥地区,构成了长江入海的南岸。高桥板块在长江上游来水来水带来的泥沙和东海潮汐的夹击下,成陆的形态是向西和向东同时延伸的。东侧最终汇合了南汇、川沙板块,而西侧始终没能封堵藴藻浜进入长江的出口,因此,没有能够把宝山吴淞和高桥两个板块连在一起。这个巨大的力量来自藴藻浜东泄的流水,近千年来奔腾不息,它始终分割着长江里围合而来的泥沙。
高桥中学永乐御碑
明朝永乐十年(1412年)负责海运的平江伯陈瑄,在长江出口的南岸、今天浦东新区高桥镇东北15里处修筑了一座土山,依靠着大量的士兵,不足10天,便完成了修建的任务。土山百丈见方,高30余丈,据说,当地百姓过去曾隐约见到有座山在海滨出现,修筑的土山恰是发现山影的地方,因而民间将它传说为了“宝山”。
高桥中学永乐御碑
“宝山”建成后,花竹掩映、嘉树成荫,每每旭日初升,五彩的云霞便升腾而起,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宝山祥云”图。明朝人高宗本写过一首《宝山晴云》,诗中写到当年的景象:“驰驱万卒一山成,宝塔含辉云自生。隐约壶天浮瑞彩,依微海市弄新晴。从龙目骇番船客,捧日欢腾水寨兵。珍重吾皇灑宸翰 ,千年草木被光荣。”“宝山”上建有龙王庙、观音殿,诗中所说的“宝塔”便在龙王庙里。山上设有烽火台,白天燃烟,夜间点火,虽距海30里,但视野辽阔,目标显著,作为航海标志为海运提供了安全保障。明成祖朱棣深知“宝山”的重要,因为永乐二年(1404年)吴淞江疏浚后,吴淞口成了由南向北海道运粮的起航地之一,于是亲自写下碑文、命人勒石成碑,御制宝山之碑,俗称永乐御碑,就此诞生。
高桥中学永乐御碑
然而,明代嘉靖年间,出现了严重的倭患,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倭寇便登陆侵占了这座土山,作为进犯上海的巢穴。虽然朝廷调集了大量兵力攻打,依然久攻不克。危急之时,宝山黄姚里(已于清朝初年沉没)著名的“严家兵”严家兄弟老五严大邦潜登上山,在杀死七人后与山下的老大严大显里应外合,率军生擒百余人,其余跳海逃走,终于消灭了这群倭寇。遗憾的是宝山自古多兵灾与水灾,躲过了兵灾,却没能避过水灾,万历十年(1582年)的大潮冲坍了李家浜的河塘,也彻底冲毁了这座土山,所幸万历四年(1576年)时石碑移入了位于浦东的宝山老城,安然无恙地保存下来。诸多志书记录了关于它的文字:《嘉定县志》中记宝山西北4里有御制碑、《江东志》说在宝山西南的清浦东石桥北堍靠左的位置“树御碑亭以幕之”、《宝山县志》记御碑亭在清浦镇(今已消失)的东街北……
高桥中学永乐御碑
进入1928年,国内政局混乱,御碑因无人顾及而亭毁不堪,其时高桥为乡,有位乡人将它移到了1927年筹建的高桥公园(今属高桥中学)内。1985年,川沙县人民政府和高桥中学投资2万多元,参照明代风格,垒土山,建碑亭,安置御碑。亭前有额一方,为王京盙篆书“明御碑亭”。御碑立于碑亭中央,碑高160.5厘米,碑头高47厘米,宽94厘米,厚30厘米,两旁雕蟠龙,中间有篆书“御制”二字。高桥中学为了保护这一文物,特制了玻璃框架进行保护。透过玻璃,碑文清晰可见:
高桥中学永乐御碑
嘉定滨海之墟,当江流之会,外即沧溟,浩渺无际。凡海舶往来最为冲要。但无大山高屿以为之表识。遇昼晴风静,舟徐而入,则安坐无虞。其或暮夜,烟云晦冥,长风巨浪,帆樯迅捷,倏忽千里。舟师弗戒,瞬息差失,触坚胶浅,遄取颠踬,朕恒虑之。今年春,乃命海运将士,相地之宜,筑土山焉,以为往来之望。其址东西各广百丈,南北如之,高三十余丈。上建烽堠,昼则举烟,夜则明火,海洋空阔,遥见千里,于是咸乐其便。不旬日而成。周围树以嘉木,间以花竹,蔚然奇观。
高桥中学永乐御碑
 先是未筑之前,居民恒见其地有山影。及是筑成,适在其处,如民之所见者。众曰:是盖有神明以相之,故其兆先以见。皆称之宝山。因民之言,仍其名而不移,遂刻石以志之。诗曰:沧溟巨浸渺无垠,混含天地相吐吞。洪涛架山截业奔,巨灵赑屃相嘘喷。挥霍变化朝为昏,骇神褫魄目黯眢。苍黄附脾孰为援,乃起兹山当海门。孤高靓秀犹昆仑,千里示表郁悖炖。永令迅济无忧烦,宝山之名万古存。勒铭悠久同乾坤。永乐十年五月。
高桥中学永乐御碑
 宝山碑立于永乐十年,距今600多年,虽然高桥早已划归浦东新区,但宝山没有忘记这座象征着明朝海运顶峰时期的丰碑。2005年,宝山复制了高桥中学内的《宝山之碑》,将它立于了临江公园(今淞沪抗战纪念公园)向北的土山上,并建碑亭,以记宝山之源。
高桥中学永乐御碑
民国年间碑亭倒毀,由高桥乡乡董钟玉良将此碑移入高桥公园(即现在的高桥中学)小岛亭内。建国后,永乐御碑在高桥中学一直得到很好的保护。20世纪60年代,一群年轻人意欲执锤击碑,摧毁“四旧”遗迹。当时高桥中学深爱祖国文化的志士王京盙老师,不顾自身安危,毅然独身相阻,他跪在年轻人面前,苦苦诉说保护中华文明的大义,终于把这块具有550多年历史的永乐御碑保护了下来。 
高桥中学永乐御碑
由正门入高桥中学,沿林荫大道往东,宝界桥畔,一座造型别致、典雅秀美的古亭,豁然映入眼帘,这就是为永乐古碑建造的护碑亭。
高桥中学永乐御碑
高桥中学的前身是由李平书于1911年迁办的“宝界小学堂”。1945年杜月笙和高桥区区长钟玉良请求上海市教育局在高桥镇上创办一所完全中学,并位列上海18所市立中学之一。
高桥中学永乐御碑

高桥中学永乐御碑

高桥中学永乐御碑

高桥中学永乐御碑
1960年学校被列为首批上海市重点中学。1986年学校被列为川沙县重点中学。1993年学校被列为浦东新区重点中学。2006年学校创建成为浦东新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2018年启动创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