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路28-34号原信谊化学制药厂

标签:
文化历史旅游图片杂谈 |
分类: 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 |
思南路原名马斯南路(Rue
Massenet),北起淮海中路,南至泰康路,始筑于1912年。就在该年8月13日,法国一位著名音乐家Massener在巴黎去世。为纪念他,法租界公董局就将此路命名为Rue
Massenet ——即马斯南路。马路两侧满是阴翳的法国梧桐和精美的洋房。思南路除了拥有当年法租界上小马路的共同特征外,还有着不同于其它马路的独特吸引力:几十幢花园式洋房,集中记录着当年老上海花园洋房的“原生态”。 

思南路34号原为信谊化学制药厂,1921年德籍俄侨、药物学博士约费在此创设了远东最大的药物实验室。1927年湘雅药学院毕业的何子康药师应聘入内任华人经理。

这个实验室发展很快,于1931年改组为华资信谊化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1945年春又购进了北四川路的德邻公寓大楼予以扩建。





这个实验室发展很快,于1931年改组为华资信谊化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1945年春又购进了北四川路的德邻公寓大楼予以扩建。

1916年,德国药学博士霞飞独资开设了信谊药房,开创了信谊品牌。1924年,霞飞与中国药剂师何子康合作,创办了信谊化学制药厂,信谊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合资企业之一。
1937年,霞飞退股回国,信谊成为中国民族资本企业。同年,爱国民族资本家鲍国昌先生接任总经理,企业快速发展不断推出革命性新品,曾一度因被誉为“远东第一大药厂”而蜚声国内外。1954年,信谊药厂获准成立公私合营企业。1965年,信谊药厂成为国有企业。
1992年,香港新鸿基入股信谊,占30%的股权,信谊再次成为合资企业。2003年,上药集团成立了以信谊为领衔品牌的处方药事业部,信谊成为上海最大的处方药生产基地。2009年,信谊改制成为“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
重回法人实体建制。






前一篇:思南路46号曾经法国巡捕房
后一篇:思南路42号息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