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永嘉路485弄1号黄宗英的前生的寓所

(2023-11-12 13:17:31)
标签:

文化

历史

图片

杂谈

旅游

分类: 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
和平邨位于岳阳路与太原路之间的永嘉路485弄,外墙立面黄色水泥拉毛,窗与门用红砖框缀,造型呈凹凸状,追求立体感。住宅二排呈南北向,一排呈东西向,所以弄堂感觉很深。住宅南侧是瑞金宾馆。黄宗英兄妹初来上海曾经的寓所。
永嘉路485弄1号黄宗英的前生的寓所
 
地址 里弄  式样  建造年份  结构  房屋  建筑面积 
永嘉路485弄 和平邨  新式里弄  1939年  混合三层  26幢  5817平方米 

永嘉路485弄1号黄宗英的前生的寓所

 那是1941年深秋,大哥宗江从上海来函,说参加了新组成的上海职业剧团,剧团正是用人之秋,小妹若能来,总有用得着的地方。我特兴奋,娘也高兴,就回信说去。 我(黄宗英口述)到上海谋生去了。大哥当时住在上海桃源村的亭子间里是在灶间的楼上,房间很小,我搭了个地铺在小铁床前,就已经挨着书桌了。大哥如下地,就踩着我的铺盖了。

永嘉路485弄1号黄宗英的前生的寓所
上海职业剧团是黄佐临、吴仞之、姚克三位戏剧界巨头主办的。第二天,大哥就带我去剧团后台见头头。要是等公开招考,说不定考都考不上,有两千人报名呢!”我庆幸自己不用考试就进了剧团。第三天,会计把我叫去,发给我16元月薪。我不愁饿肚了。这时候,剧团演员严俊和梅村要结婚,请假一星期。黄佐临让我代梅村的戏,我并不怵台。我的职业演员生涯就这样开始了。
永嘉路485弄1号黄宗英的前生的寓所
我和大哥住的亭子间的二房东,把整幢房子卖掉了,要去香港,我和大哥就到处找房子。一听说我们是演戏的,都不肯把房子租给我们,直到我们找到西爱咸斯路和平村1号,才租到一间前客堂,一间楼顶的双亭子间。此时,丁力、孙道临、卫禹平都先后来到我们剧团。丁力、李德伦、郭元同和我们住在一起。
永嘉路485弄1号黄宗英的前生的寓所
我们五个人,每人出两元钱,用10元一月租了一架钢琴,放在前客堂。琴上还放着元同和德伦抄在谱纸上的乐谱。他俩靠抄谱赚些零用钱,有时还去歌舞厅奏乐赚些外快。

永嘉路485弄1号黄宗英的前生的寓所

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被炸,上海孤岛租界也被日军占领。一天黄导说:“大家都到排练厅去吧,(我们那时在兰心大剧院演出,前台三楼排练厅很大)有事和大家说说。”团里所有演员和后台工作人员都来到排练厅。我坐在卷起的地毯上,只见大低音提琴的影子照在黄导的脚边。黄导说:“剧团决定解散,发一个月工资,大家各奔前程吧。”我正愁怎么奔前程,黄导走过来,轻轻对我说:“你们兄妹和石挥就先住我家吧。”于是石挥和我兄妹就搬进卫乐园1号黄寓的楼下。我住饭厅,靠北墙,有一张小铁床;石挥、宗江睡客厅,行军床。每人每月象征性地交一斗米包食宿。黄导和夫人金韵芝(艺名丹尼)居住二楼。丹尼也是名演员。黄导夫妇都是欧美留学回来,是戏剧界的学术专家。他们都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教育青年艺人。

永嘉路485弄1号黄宗英的前生的寓所
我们在黄导家,平平静静地住了些日子。黄导吴导觉着川喜多无意控制话剧界,就又悄悄排起戏来,给我排了独幕戏《侬发痴》。彼时,石挥、张伐、韩非、林榛、英子、崔超明、白穆、莫愁八人组织了一个“八大头牌”剧团,临时雇用些班底,演出了不少好戏。如《风雪夜归人》《梁上君子》《秋海棠》等。我都去观摩了,很佩服。至此,我以演出《甜姐儿》《魂归离恨天》等青春剧而大红大紫。由于我长大了,又演了青春剧,我的私生活也变得复杂了。
永嘉路485弄1号黄宗英的前生的寓所

这时,著名的电影导演马徐维邦来找宗江,邀请他去香港拍摄《秋海棠》中的秋海棠。在我演《晚宴》的晚上,宗江悄悄地离开了上海,辗转千里,去到大后方重庆,并没去香港。宗江走后,元同等三位男性搬到和平邨的亭子间,我搬到前客堂。一天晚饭后,天已经黑了,李德伦下楼来找我说:“元同不知怎么啦,他吐了,又躺不下。”我忙上楼去看他。

永嘉路485弄1号黄宗英的前生的寓所
只见元同靠在被垛上哼哼。我让他喝点水,但喝了就吐。我摸他脑门,很烫,不腹泻,不像是吃坏了。我决定去找我们的粉丝夏其昌医生。我到了夏家,夏医生取过诊药箱,开汽车来到和平村,为郭查了体,说:“不要紧,心律不齐,不能动,我留下几片药吧。”夏其昌下楼时对我说:“疑是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我听不懂。第二天天亮,我上楼见元同还熟睡着。等到八点后,我上街买了一只高脚痰盂、一支体温表、一罐奶粉、一斤白糖。回家后我又上楼服侍元同。我把他的小便倒在楼下公用盥洗室男性小便池里,把脚盆洗干净。夏医生又来了,给郭听了听心脏说:“好一点儿。”又给他打了一针,说,“不要让他动,明天我会再来。

永嘉路485弄1号黄宗英的前生的寓所

”如此三五天,我倒屎倒尿,帮他量体温,帮他洗脸擦身,给他读《希克梅特诗选》,哄着他。夏医生每天来,并每天打一针针剂。郭渐渐复原了,能自己穿衣服了。经医生允许,能走路,能下楼上厕所了。他对我说:“真对不起你,让你为我倒屎倒尿,辛苦服侍我那么多天,抱歉。”我说:“那没什么,如果我病倒了,你也会这么待我的。”不久,郭元同的母亲从北京来看病后的元同。丁力说:“婆婆来相儿媳妇了。”我没反驳。郭伯母来后,我陪她逛了大上海。临走时,她送我一只玉镯。以后,元同告诉我,那是他家祖传的宝物。我明白是婆婆相中我了。我也不再推辞。

永嘉路485弄1号黄宗英的前生的寓所

1943年10月下旬,我和郭元同请假回北京结婚。元同的家在北京香山一棵松,有一个院子。第二天,伯母、元同和我,就张罗办喜事。为办得光彩,决定租用西交民巷六国饭店礼堂。我不知道郭伯母的家底,我不言声,只和元同一起估计邀请的贺客名单,有六桌人哩。伯母赠一座三合院给我们做新房。院子里有一棵无核的枣树,已经结枣了。第三天,元同去城里办事,我也随去,去租白纱礼服,并买些皱纹纸、亮光纸、剪纸、窗帘布等。郭伯母家大院有一座大铁门,门上有个匾额写着伯大尼。我不知什么意思,问元同,他也不明白。(以后,我通读《新旧约全书》才明白伯大尼是悲苦之家的意思。元同的父亲是去年在香港去世。)我先清扫了新房,擦了窗玻璃,贴了龙凤呈祥的剪纸,又把花纸制成纸环,串起来,吊在屋顶上。

永嘉路485弄1号黄宗英的前生的寓所
近婚期,我和郭伯母下山进城了。我们发现元同病倒了,是忙得累病了吧?礼堂租好,请帖已发出,想延迟婚礼已不可能。届时,就勉强扶他走完红地毯,说完“我愿意”,就送他回石驸马大街他舅舅的医所,躺在为病人查体的病床上。新婚第一夜,我在元同舅妈家写大楷。元同的病,一天重一天。一夜,他抖个不停,体温41,哼哼不止。元同家都是基督徒,全家为他祷告不停。我大声说:“送医院,必须送医院!”终于把元同送入羊市大街中央医院。送医院后的第三天,元同的母亲和弟弟就不大来医院了,仅留元同妹妹和我守着。第八天的夜里,元同闹了一天后很平静地睡了。
永嘉路485弄1号黄宗英的前生的寓所
我和元同妹妹守夜,我织毛线手套撑着,只听元同的呼吸很粗重,一声比一声长,妹妹急得跑去找医生。我只听到元同的喉咙里“咯”的一声,就什么声音也没有了,待医生护士进来,才发现元同已经停止了呼吸,打强心针、做心脏按压……什么都来不及了。他死了。我只说:“他被痰卡住了。”没人理我。医生用床单罩住了他的脸……
永嘉路485弄1号黄宗英的前生的寓所
当我们推着他的尸体往太平间走时,我觉得通道特别特别地长。我说:“他会冷的。”没人理我。元同连前带后一共病了十八天,我十八岁成了寡妇。次日,郭伯母和元同弟弟出现了,寿衣和棺材出现了。化妆师也出现了。至此,我方才知道郭家人都知道元同必死,只瞒了我一人。
永嘉路485弄1号黄宗英的前生的寓所
冬天,山上的风很冷。有一天,我在山上拣松塔,秦妈来叫我:“上海来人啦!”我回家去,见是戴云和林葆龄,我引他们来到新房里坐着说话。他们说:于伶、吴仞之、吴琛和李伯龙的意思,接我回上海,剧团需要我回去,说我的前途还很远大,不能把自己幽闭在山沟里,于是我向郭伯母说了。她知道我决意离开,也就不再劝我,并让元同弟赶快下山,给我买来一件卷毛黑羊皮大衣,是那年代时髦的式样,送我穿了上路。我告别了伯大尼,重新回到上海--------
永嘉路485弄1号黄宗英的前生的寓所

永嘉路485弄1号黄宗英的前生的寓所

永嘉路485弄1号黄宗英的前生的寓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