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南路499弄拉都坊

标签:
文化历史旅游图片杂谈 |
分类: 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 |
拉都坊在襄阳南路上(原名拉都路),由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于1918年到1921年修筑,得名于法国邮船公司一位职员。拉都坊于1930年在原拉都路499号建里弄住宅。1943年以湖北地名改名襄阳,1946年后更名至今,也就是今天的襄阳南路。拉都坊同时又名襄阳坊。

地址 |
里弄 |
建造年份 |
式样 |
结构 |
房屋 |
建筑面积 |
襄阳南路 |
拉都坊 |
1930年 |
新式里弄 |
砖木二层 |
22幢 | 2752平方米 |

拉都坊在襄阳南路东侧,南北前后二排分布,二层单开间住宅。1号和12号在沿街,面积稍大。

沿街弄口

清水青砖立面

11号双开间(一间厢房)

第二排住宅,联排单开间石库门住宅。

襄阳南路349号-355号,一幢三层现代式带装饰艺术的住宅,建筑门洞和窗檐都有着雕花的纹饰。当年萧红、萧军两位作家到上海后搬了几次家,但都没离开拉都路。1935年3月鲁迅携妻儿曾来拜访萧红、萧军。让这对异乡青年喜出望外。五个年龄各异的人,围坐一桌,在“盛福”用餐时,一定是欢声笑语。恐怕没有人会料想到,此时距离鲁迅先生生命的终点,仅剩一年半不到。

1936年底,巴金来到了襄阳南路。当时,巴金的好友、被他称之为“长兄似的友人”的马宗融要去广西大学教书,随即请巴金住到拉都路(今襄阳南路306弄)敦和里帮其照看房子,一直到次年暑假马宗融一家返沪,巴金搬到霞飞坊居住。在敦和里的半年时间,巴金写了童话《能言树》。他曾回忆:“那时候,我住得‘阔’了。整幢房子,就我一人住。三楼是卧室,二楼是书房,底楼是客厅。”
拉都坊16号住有一家姓冯的人家。主人名叫冯都良,浙江慈溪人,宁波名士冯君木先生的儿子。冯都良原名贞胥,都良是他写文章的笔名,后以为名。他的母亲也有很深的文学功底,因而从小受到严格而良好的教育,在效实中学毕业,于20年代初到上海,进商报馆当编辑。在1927年《商报》停刊前当过半年多总编辑。
前一篇:梧州路191弄洪福里
后一篇:人民路948弄-958弄崇德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