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路66号格致中学

标签:
文化历史旅游杂谈图片 |
分类: 人民广场历史文化风貌区域 |
格致中学原为格致书院,始建于1874年,由清朝重臣李鸿章倡议,又由我国近代科学和教育的先驱——徐寿先生(1818-1884年)和时任英国驻沪总领事麦华佗联合创办,迄今已有150年。她是中国第一所培养科技人才的新型学堂。学校按教育功能分成“五楼一区”,即:格意楼、物趣楼、致远楼、知行楼、格致校史楼,以及室内外运动区。

格致书院有书院之名,但并非传统书院;设在租界,但并非租界公立学校;有传教士参与其事,但并非教会学校;含有官方资金,但并非官办学校。她是上海这个特殊城市的产物,是异质文化交织的结果,是近代中国最早中西合办,系统传播自然科学知识,培养科技人才的新型学堂之一。

1942年至1945年(特别市市立格致中学时期),1941年底,日军占领公共租界,接受英美资产,控制了工部局。学校寄办于育才中学,半天上课,备受摧残。1945年至1949年(市立格致中学时期),1945年8月,日本投降。民国政府教育局成立,10月更改校名,任命周斐成为校长。学校迁回原址,教学步入正轨。抗战胜利,学校集中了许多优秀教师,重点抓好自然学科、强化学生动手能力。随时局变化,进步师生参与“反内战”活动,学生地下党和地下学联为迎接上海解放、保护学校作出积极贡献。1949年5月至今(格致中学时期)。











许志行曾于1919年冬在武汉与毛泽东相识,1926年又应毛泽东之邀到广州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工作,解放初期在上海格致中学任教。他去信北京,毛泽东回信:“你在上海教书甚好,教书就是为人民服务,为不荒废课业,不要来京。如遇假期,可以来京一游,看一看仍回去教书。”

许志行原姓潘,江苏人,因家境破落入赘许家,改名许志行。他一心想读书,养父母却要他当学徒。1919年,17岁的许志行被送到长沙当学徒。没几天,许志行就跑了,沿着粤汉铁路到了汉口,身无分文的他在一家小旅店遇到了毛泽东。


前一篇:永嘉路300弄和邨新里住宅
后一篇:宛平路德昌路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