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厢天灯弄历史建筑

标签:
文化历史杂谈旅游图片 |
分类: 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域 |
天灯弄位于老城厢东部,呈直角形,
东起巡道街,北至至大夫坊。长225公尺,宽2.7~4.8公尺,片弹街路面。据传说在上海还未装电灯时,有一官宦人家(今天灯弄77号),门前高悬一小灯,众称天灯,故名天灯弄。属居民区。曾称竹素堂街。

天灯弄口西侧最早是水仙宫,道家场所。后来为蓬莱警察分局巡道街派出所。

天灯弄

天灯弄37号1-8号

天灯弄往北,61号。



天灯弄72弄民贤坊1-24号。

天灯弄72弄民贤坊3号

天灯弄72弄民贤坊23号

天灯弄72弄民贤坊23号天井

天灯弄77号书隐楼,传为清乾隆时(1736一1795)江西学政沈初建,后为郭万丰船号主人购得,其后裔居住。 书隐楼是上海市区仅存的较为完整的大型清代建筑。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也是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的一所私宅。

书隐楼东部有门楼、轿厅、大厅,西部为内宅,前后为二进厅楼,中间为院子,两面有侧楼。此建筑之特色为多砖雕、木雕,砖雕仪门、漏窗等雕镂山水人物,如文王访贤、“八仙”登山、凤穿牡丹、松鼠葡萄等。木雕在门窗隔扇、梁枋裙板上,有梅兰竹菊、汉宫秋月、亭台楼阁、双狮戏球等。

上海地方志中仍记载着:此楼是由乾隆年间《四库全书》的副总编修、与纪晓岚齐名的榜眼沈初所建。这也许是为“书隐楼”匾额沈初的题字所惑。溯本追源,找到建造书隐楼的真正主人,赫然呈现的是一个真正隐没了的著名园林——号称拥有“沪上三十六景”的“日涉园”。书隐楼只是明代上海著名私家花园——日涉园旧址中的一小部分。

书隐楼建筑之特色为多砖雕、木雕装饰,用砖雕刻的仪门、漏窗等雕镂有山水人物,如门楼上砖雕西昌伯磻溪访贤、穆王朝见西王母、老子青牛出关故事等,还有“八仙”登山、三星祝寿的砖雕屏风。
前一篇:老城厢大夫坊民宅
后一篇:老城厢静修路上历史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