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音乐家聂耳在上海

标签:
文化历史杂谈旅游图片 |
分类: 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 |
1930-1935年,是聂耳生命中最后的五年,也是他在上海生活和创作的五年。在上海,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聂耳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用生命和热血写下了42首充满激情的革命歌曲,鼓舞了民众反抗外侮的斗志。 在上海的最初两年,也是他经历了失业、再就业的两年。经历了生活和工作的变化,他感受到了社会的动荡不安。
1932年11月到1935年5月,这是聂耳在上海的最后三年。这时的他,音乐创作日趋成熟,尤其是1933、1934两年,是他音乐创作的“丰收年”。
1935年,当淮海路上一幢三层小楼夜半响起《义勇军进行曲》的第一声,聂耳在上海写下了他音乐创作生涯中的“生命绝唱”。这首《义勇军进行曲》,划破夜空,唱响了中华民众血色黎明的“前奏曲”。

1930年7月,聂耳因参加革命活动被告密后逃至上海,公平路185弄86号正是他到达上海后最早的居住地,他曾在二楼朝北的一间屋子内一直居住到次年4月。公平路185弄内拥有一栋联体长排房屋,房门、窗户、楼梯均为木制。这栋建筑共有10个门牌号码,86号坐落在建筑的最东面,上下共两层,每层有3个面积为一二十平方米的独立房间。86号房子水泥墙上看到了“聂耳旧居”四个字的铜牌,铜牌为虹口区文化局所立。

虹口区公平路185弄(旧名同春里),先前皆为砖木结构的两层旧式里弄房屋,格局呈行列式分布,单开间毗连,无石库门及前天井。1930年7月,初抵申城的聂耳经同乡引荐,进入昆明云丰商行在沪所设的“云丰申庄”干活,并在该弄86号亭子间居住大半年。

1932年春,明月歌舞剧社数十人搬入恒德里,65号处于弄堂最内侧,系两层新式里弄房屋。它的上部为灰泥墙面,下部为红砖墙面,整幢建筑与周边的民宅相比显得较大。这里是人民音乐家聂耳在沪旧居。底层是排练场,七八个人一间,二楼是男演员宿舍,三楼是女演员宿舍,“待遇一律平等,吃大锅饭”,

同年8月,聂耳离开明月歌舞剧社,赴北平(今北京)参加革命音乐活动,两个多月后返沪住在法租界霞飞路1518号(今淮海中路1500号)曹家弄三层阁(原建筑已建新楼),发起成立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1933年初经田汉介绍,聂耳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12月17日,聂耳在写给母亲的信中讲到这个地方,还提及自己曾借用底层一位俄籍老妇人的钢琴弹奏歌曲。霞飞路1258号,为砖木结构的连毗式住宅,现底层开设商铺。弄堂内的后门,抬起头仰望,想象1934年12月至1935年4月聂耳寓居于三楼,常在灯下埋头创作的情景。不久,田汉为电影《母性之光》主题歌《开矿歌》作词,聂耳作曲,并在片中客串扮演一个满脸乌黑的矿工;聂耳的这首处女作运用民间劳动号子的节奏和“一领众和”的形式,彰显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坚强意志,获得好评。此后的两年里,聂耳陆续为歌剧、话剧和电影谱写了《新女性》《开路先锋》《大路歌》《前进歌》《毕业歌》《铁蹄下的歌作品女》等主题歌和插曲30多首。

同年春田汉刚完成剧本梗概和歌词就被捕;聂耳闻讯不顾个人安危,找到接手剧本的夏衍和导演许幸之,主动要求为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作曲。聂耳在日记中提及:该曲“经过了两个多月时间的创作,两个多星期的修改”;他曾对许幸之说:“为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我几乎废寝忘食,夜以继日,一会儿在桌子上打拍子,一会儿坐在钢琴面前弹琴,一会儿在楼板上不停走动,一会儿又高声地唱起来。”影片制作过程中,《义勇军进行曲》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录音棚里灌制成唱片,旋将唱片的录音转到电影胶片,它吹响了“万众一心”的抗日救亡号角。

淮海中路1258号3楼聂耳旧居(后门)

聂耳1934年12月---1935年4月15日的旧居。著名音乐家聂耳(1912年2月----1935年7月)云南玉溪人。1933年由田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初为《义勇军进行曲》即国歌作曲。有关部门称:从时间上算此地是聂耳东渡日本前的最后一个住宿地,他在日本溺水身亡。

百代唱片公司办公楼、电通影片公司旧址:前者位于今衡山路811号,系坐落于徐家汇公园绿地的一幢法式三层花园洋房,因外墙和屋面均为红色而得名“小红楼”,其南面曾有远东最大的录音棚。

1930年7月,聂耳因参加革命活动被告密后逃至上海,公平路185弄86号正是他到达上海后最早的居住地,他曾在二楼朝北的一间屋子内一直居住到次年4月。公平路185弄内拥有一栋联体长排房屋,房门、窗户、楼梯均为木制。这栋建筑共有10个门牌号码,86号坐落在建筑的最东面,上下共两层,每层有3个面积为一二十平方米的独立房间。86号房子水泥墙上看到了“聂耳旧居”四个字的铜牌,铜牌为虹口区文化局所立。

虹口区公平路185弄(旧名同春里),先前皆为砖木结构的两层旧式里弄房屋,格局呈行列式分布,单开间毗连,无石库门及前天井。1930年7月,初抵申城的聂耳经同乡引荐,进入昆明云丰商行在沪所设的“云丰申庄”干活,并在该弄86号亭子间居住大半年。
1931年4月,“云丰申庄”因故关门,不久聂耳看见《申报》登出北京西路1298号联华歌舞班(明月歌舞剧社前身)招生启事,就赶去报名,被主考的黎锦晖录取为小提琴练习生,从此正式开始了艺术生涯。据黎锦晖的回忆录《我和明月社》提及:“在沪还公开招考一次,聂紫艺(聂耳)、李果等五人被录取”;“一九三二年‘一·二八’之役,日寇炮火烧到上海。国难当前,联华股东主张紧缩机构,借此为因,决定停办歌舞班,发了三个月遣散费”;“名义上联华歌舞班被解散了。

1932年春,明月歌舞剧社数十人搬入恒德里,65号处于弄堂最内侧,系两层新式里弄房屋。它的上部为灰泥墙面,下部为红砖墙面,整幢建筑与周边的民宅相比显得较大。这里是人民音乐家聂耳在沪旧居。底层是排练场,七八个人一间,二楼是男演员宿舍,三楼是女演员宿舍,“待遇一律平等,吃大锅饭”,
1932年4月21日,聂耳登门拜访已熟悉的田汉,在交谈中颇受精神鼓舞,“觉得这简直是决定我一生的一个紧要关键”,他决心以音乐这个武器为革命事业多做贡献,“一点不要放松地艰苦地做去”。继而,聂耳参加不少社会活动,还发表一些关于艺术的评论文章,如他在《中国歌舞短论》中表示“我们需要的不是软豆腐,而是真刀真枪的硬功夫”;他也提醒黎锦晖:“亲爱的创办歌舞的鼻祖哟,你不要以为你有反封建的意识便满足,你不听见在地球上,有着无穷的一群人在它周围呐喊、狂呼;你要向那群众深入,在这里面,你将有新鲜的材料,会创造出新鲜的艺术。喂,努力!那条才是时代的大路!”

同年8月,聂耳离开明月歌舞剧社,赴北平(今北京)参加革命音乐活动,两个多月后返沪住在法租界霞飞路1518号(今淮海中路1500号)曹家弄三层阁(原建筑已建新楼),发起成立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1933年初经田汉介绍,聂耳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12月17日,聂耳在写给母亲的信中讲到这个地方,还提及自己曾借用底层一位俄籍老妇人的钢琴弹奏歌曲。霞飞路1258号,为砖木结构的连毗式住宅,现底层开设商铺。弄堂内的后门,抬起头仰望,想象1934年12月至1935年4月聂耳寓居于三楼,常在灯下埋头创作的情景。不久,田汉为电影《母性之光》主题歌《开矿歌》作词,聂耳作曲,并在片中客串扮演一个满脸乌黑的矿工;聂耳的这首处女作运用民间劳动号子的节奏和“一领众和”的形式,彰显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坚强意志,获得好评。此后的两年里,聂耳陆续为歌剧、话剧和电影谱写了《新女性》《开路先锋》《大路歌》《前进歌》《毕业歌》《铁蹄下的歌作品女》等主题歌和插曲30多首。

同年春田汉刚完成剧本梗概和歌词就被捕;聂耳闻讯不顾个人安危,找到接手剧本的夏衍和导演许幸之,主动要求为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作曲。聂耳在日记中提及:该曲“经过了两个多月时间的创作,两个多星期的修改”;他曾对许幸之说:“为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我几乎废寝忘食,夜以继日,一会儿在桌子上打拍子,一会儿坐在钢琴面前弹琴,一会儿在楼板上不停走动,一会儿又高声地唱起来。”影片制作过程中,《义勇军进行曲》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录音棚里灌制成唱片,旋将唱片的录音转到电影胶片,它吹响了“万众一心”的抗日救亡号角。

淮海中路1258号3楼聂耳旧居(后门)

聂耳1934年12月---1935年4月15日的旧居。著名音乐家聂耳(1912年2月----1935年7月)云南玉溪人。1933年由田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初为《义勇军进行曲》即国歌作曲。有关部门称:从时间上算此地是聂耳东渡日本前的最后一个住宿地,他在日本溺水身亡。

百代唱片公司办公楼、电通影片公司旧址:前者位于今衡山路811号,系坐落于徐家汇公园绿地的一幢法式三层花园洋房,因外墙和屋面均为红色而得名“小红楼”,其南面曾有远东最大的录音棚。
前一篇:武定路203号元利当铺旧址
后一篇:老城厢西马街